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地方 > 上海 > 近半在京211高校未发布信息公开年报

近半在京211高校未发布信息公开年报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5-11-05

教育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高校10月31日前须向社会发布信息公开年度报告,要求各校重点做好招生、财务、信息公开的评议情况等信息披露。北京青年报记者昨天统计在京26所“211”高校发现,京城“211”高校中有10家未发布信息公开年报,另有一家延迟公布。公布信息的部分重点高校中,财务领域的受赠捐款情况、校产和国有资产增值信息玩起“躲猫猫”,或更新滞后,或链接失效。公开领导出国事项方面,高校较去年有所增加,但也仅有个别学校公开了领导出国费用。

北大信息公开页面成“无法链接到服务器”

10月底前各高校须向社会发布高校信息公开的年度报告,这是教育部日前下发的通知,教育部还提到报告须有对信息公开的评议情况和因学校信息公开工作受到举报的情况介绍。北青报记者昨日统计在京26所“211”工程高校官方网站发现,北大、北师大等10所院校或未发布信息公开年度报告,或栏目无法打开,而北京林业大学延迟至11月2日才挂出。

北青报记者搜索发现,虽然绝大多数高校在其门户网站开设信息公开专栏,但各专栏的内容和设置方式不尽相同,有些公众并不能一目了然,有些点击“信息公开”甚至无法显示。昨天下午,记者从北大官网点击进入学校“信息公开”网页后发现,北大并未发布本校2014-2015学年度信息公开报告。截至发稿前,记者曾多次尝试登录北大信息公开页面,却始终显示“无法链接到服务器”。为此,记者向负责信息公开的北大校办咨询,一位工作人员声称对此“不知情”。

因近年来发生的数起高校腐败案件,多集中在招生、科研经费、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教育部于去年提出“高校要公开10个大类50条具体项目信息”的清单管理要求,并被纳入到年报的撰写范围。

在已公布的十来所高校年报里,记者发现这十类“清单”的内容完整度却有着较大差别。以关注度最高的招生信息为例,清华大学公开的“招生考试信息”分11条,下设招生简章、特殊类型招生办法、分批次和科类招生计划,到分批次和科类录取人数及最低分、特殊类型入选考生资格及测试结果、考生申诉渠道等,且多个条目是直接链接到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而北京工业大学官网的“信息公开”专栏的“公开内容”中没有“招生考试信息”一项。北青报记者自行到该校本科招生网、研究生招生网上,才能查到部分信息。

未公布的年度信息公开年报的学校里,“信息公开”的“50条”细则也出现更新滞后的情况,如北科大、北航、北体大等多所大学,财务、人事与师资等信息,更新时间还停留在2013年、2014年。

“受捐赠”等财务信息玩起“躲猫猫”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高校年度预决算、学校捐赠财产使用情况、校办企业资产信息等均在公开的“50条”清单之列。财务管理如何更阳光透明,成了近年来公众日益关注的话题。像中国传媒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校的信息公开年报中均提到,本学年信息公开办公室收到的多封公开申请信,其中有一半涉及高校的三公、财务预决算、受赠捐款的使用。

北青报记者留意到,这26所高校中除中国政法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校外,大多数院校对“受捐赠的款项使用”、“校企经营”,还有“国有资产增值”等财务公开方面,玩起了“躲猫猫”。中央财经大学在“捐赠款”使用上列出了学生奖助、教师发展、校园建设等项目和金额,但每个项目年度收支并未详细公布。而该校的“校办企业经营”等信息,网站上写着“请联系学校办公室查询”。多所高校历年的校办企业财务信息的文字披露不足百字,也有几所院校的“重大工程招标”停留在2014年底就再未更新。

北青报记者还注意到,单就“受捐款”这一项,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个别学校列表公布详细的条目,并邀请事务所完成审计报告外,近半的高校财务这一信息披露上,显得含混和滞后,甚至有三四所高校点不开相关链接。即使按时公布了信息年报的高校,对于高校的本年度捐款数额、使用和结余、审计意见等这类信息,大多高校并无提及。北京工业大学公开了建设工程和修缮工程项目审计办法、招投标办法,但“政府采购及招投标”一项没有链接内容。中国传媒大学本年度受捐赠和使用情况、校办企业经营情况网页打不开。

仅有个别高校公布领导出国费用

去年,教育部明确要求,高校领导将社会兼职情况及因公出国(境)情况面向社会公开。曾有媒体统计,在京高校按要求公开这项信息的高校比较少,仅有清华、人大、北交大、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少数大学。

记者统计发现,针对校级领导社会兼职的信息披露较去年有所提高。有近十所高校以校领导简介链接、校领导社会兼职列表等不同形式对外公开,有高校公示社会兼职时,还特别注明已“获教育部批准”。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等高校还特别注明校领导的“社会兼职”是否“取酬”。

校领导因公出国(境)的情况披露时,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七八所高校列出了领导和随团人数、时间、地点和事由等。但也有近两成的学校并未公布领导“因公出国”信息,有的高校在公开“因公出国”一项时,甚至只能通过校内网站查询。仅有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极个别详细公布校级领导出国行程,在领导出访前做好预算公示,并列出举报热线。像中国矿业大学对领导出国信息,细致到航班号、每天的餐费。部分学校有提及“因公出国”的费用来源,但未说明具体数额。(文/本报记者刘旭雷嘉见习记者于锐)

声音

高等教育专家熊丙奇:结点在于“管理和监督是一个人”

北青报:近几年国家对信息公开的要求很严格,各地方政府和行政部门做得也比较好,相比之下高校就做得不那么好。您认为是为什么?

熊丙奇:教育部早在2010年9月就出台并实施了《高校信息公开办法》,之后几年也一再强调,还提出了详细的高校信息公开清单。社会上有公益人士也一直在要求高校公布包括三公经费在内的信息。但现在实施得不太好,表现在很多高校没有按要求来:公开的信息不全;或内容比较粗,不便于公众监督;或公开信息藏得比较隐蔽,不好找到。

我认为主要原因是,提出信息公开要求的是教育行政部门,即高校的领导者,而监督高校的也是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者和监督者是一个人。高校和教育行政部门是上下级的关系,这样的监督缺乏力度。结果就是,高校想公布多少就公布多少,不想公布就不公布。对信息公开不力的高校,教育行政部门也不会真正严肃处理。

北青报:那您认为怎样才能促使高校真正严肃对待信息公开这件事呢?

熊丙奇:就是要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国外的高校接受公众监督的机制比较健全,不管他们的校长是公开选拔的还是董事会任命的,他的工作都要接受一定范围的监督,所以他们必须严肃对待信息公开这件事。而我们的校长是行政任命的,他的工作缺乏公众与师生的监督。所以我的建议是,在尽快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同时,教育行政部门真正加大管理力度,追求没按要求公开信息的高校的责任;同时人大也可以行使职责,对高校加强监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常州一小伙靠美剧启蒙完成英语 下一篇:2005—2016年上海公务员报名职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