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上海中职校里的“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基地”
近日,从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第三届“璀璨星光”校园文化节上传出消息,上海首次评选五个中职校“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基地”,这些基地在建设中均融入了具有专业特色、民族文化元素的校园文化艺术,对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示范作用,将引领中职校园文化的新风尚。
一、上海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专科学校: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教育基地
上海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专科学校(简称上音附中),其前身是由人民音乐家、理论家、教育家贺绿汀教授于1951年创办的音乐少年班。1956年,学校更名为上海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专科学校。
上音附中民乐学科,是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的“特色专业”之一。学科自建立以来本着弘扬和传承民族音乐的宗旨培养了诸如闵慧芬、王永德、罗晓慈、严洁敏等一大批享誉国际的优秀人才。基地通过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二胡、琵琶、扬琴、柳琴、中阮、古琴、笛子、古筝、唢呐等乐器,传播中华民族音乐,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推动中华文化交流、传播,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文化对外开放格局。
基地将致力于民族文化音乐艺术教育的传承与发展,通过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的专业特色来服务师生、服务社会,加强与上海各大、中、小学校、少年宫、全国性的业余艺术团体、文化机构及国外一些优秀的中国音乐艺术研究团体合作交流。主办或承办交流演出、公益讲座、夏令营及全国性比赛等,使多元化的形式融合在一起,将民族文化音乐艺术带入社会,形成一定辐射面和社会影响,让更多的中职学生、民族音乐爱好者能够近距离的接触到中华民族音乐艺术、欣赏中华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二、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博雅茶韵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基地
博雅茶韵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基地源于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茶艺社团,社团成立于2009年,配备了专职、专业的教师队伍。基地具有一定的研学和实践能力,在师资建设和水平上本着“质”和“量”的双重保证,基地致力于在中职学生中传授中国传统的茶文化知识。五年来,不仅在校内研学练技,而且还走出校园参加实践和参与多种社会培训和展示,弘扬、传播这一民族传统文化。
基地每年为黄浦区劳动局、南京东路街道办事处、黄浦区金融办、中国建设银行等单位和全市多所中小学校教师、学生做校外专业培训,得到社会一致好评。
2010年6月,茶艺社将淑女茶道搬进了世博宝钢大舞台。
2010年10月,世博园最后的一个月里,再次将淑女茶道带进世博园的主题馆。
2010年10月,荣获“中小学茶艺民族文化”的——最佳冲泡奖。
2010年11月,茶艺社走出国门,将茶艺带进法国罗宾学府,让法国友人了解、体验、接受了中国传统茶文化,现每年他们还定期来学校进行茶文化交流活动。
2011年4月,茶艺社登上上海大剧院的舞台,为上海市第四届学生“星光计划”闭幕式增添一份中国的茶文化韵味。
2011年5月,茶艺社将淑女茶道带进安亭老街。
2013年11月,菲律宾政府官员来到学校参观。茶艺社参加了本次的接待活动。
基地将与中华老字号“黄隆泰茶庄”合作,在基地建设上尝试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借助企业的资源完善基地建设。基地将结合学校营销、艺术、旅游等专业,通过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与专业有关的茶文化教育成果。按照课程大纲及社团大纲与考核标准,撰写教本校材《茶艺与服务》,拍摄《茶之韵》系列微课,并借助网络学习平台进行辐射,对中国传统茶文化进行推广和传承。
三、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戏曲表演艺术传承教育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前身为上海市戏曲学校,是在党和政府直接关怀下成立的一所以培养戏曲人才为主的中等职业学校。1954年建校,至今已有60年历史。60年间,戏校培养的京、昆、越、沪、淮、扬、滑稽、评弹、木偶等戏曲艺术人才近三千人,遍布全国各大戏曲院团,上海戏曲院团的主要演员多毕业于戏校。目前,戏校形成了以京昆为龙头,以地方剧种为辅助的专业布局,并与上海各主要戏曲院团建立了合作定向培养后备人才的创新模式,戏曲后备人才培养涵盖了上海现有的京剧、昆剧、越剧、淮剧、沪剧、评弹、滑稽、木偶等剧种,实现了上海各戏曲剧种人才培养的全面覆盖。近年来,戏校在校生在全国各类大赛中摘金夺银,屡获佳绩。学校师资力量雄厚,除本校优秀的专业教师外,还邀请了多位各剧种名家名师,如蔡正仁、岳美缇、梁谷音、王芝泉、王梦云、李炳淑、朱秉谦、孙毓敏、薛正康、茅善玉、梁伟平等来校授课。2008年,戏校被确立为上海首批传统戏剧综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作为上海市唯一一所戏曲专业学校,戏校也肩负着普及、传播、弘扬戏曲艺术的重任。近几年,戏校多次组织“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以演出和讲座的方式在中职校、中学、大学范围内普及戏曲艺术。另外,戏校还与真新、古美、淮海、江桥等社区文化中心建立了活动合作关系,并已组织多场社区演出,在丰富社区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传播、弘扬戏曲艺术。基地将通过社区演出、进校园普及演出、专家讲座、邀请外校学生来校参观戏曲博物馆、开办戏曲微课堂等形式在更广阔的层面进行戏曲文化的推广和宣传,提高民众的传统文化素养。
四、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工艺美术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基地
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工艺美术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基地结合学校专业特色,注重弘扬传统工艺美术和创新设计方法相结合,充分发挥工艺美术开放实训中心以及大师工作室的丰富资源,融合工艺美术专业技能和现代数码绘画艺术,通过一系列的特色活动,努力打造成传承传统工艺美术文化的有效平台。“剪、刻工艺项目”、“丝网与版画工艺项目”、“数绘与衍生品制作项目”为本基地的特色项目。基地通过工艺讲座、特色展览、宣传册子、专业培训等形式辐射社会。
2013年,学生作品应邀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 “莱比锡世界职业教育大会展” 。
2013/2012年,参加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并获得多个奖项。
2010年,参加全国第七届中等职业校“文明风采”获得多个奖项。
2010年,参加第一届校园文化节创意作品类“艺设计比赛”获得多个奖项。
五、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中国舞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基地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的前身为上海市舞蹈学校。在各界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上海市舞蹈学校)于1960年3月18日建立。经上海市政府决定于2002年6月并入上海戏剧学院。自创办54年来始终在不断改革创新中成长,1991年被评为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和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2003年复评为全国文化先进集体。1993年、2000年和2004年连续三次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2001年又被市教委列为上海百所中专重点建设工程学校。学校设有芭蕾舞和中国舞两个表演专业,后又增设歌舞专业、现代舞专业和国际标准舞专业(与上海戏剧学院戏曲舞蹈分院合办)。其中,芭蕾舞和中国舞专业被列为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2006年,国家文化部认定学校为全国“桃李杯”舞蹈比赛协议学校,芭蕾舞、中国舞专业成为全国舞蹈教学骨干示范学科。2006年,经市教委批准,建立“上海市舞蹈公共实训中心”。2007年,该校成为亚洲唯一的瑞士洛桑国际芭蕾舞合作学校。
上海市舞蹈学校中国舞科中国舞表演专业包括中国古典舞和中国民族民间舞两个不同的特色专业,课程的设置主要有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课、中国民族民间舞训练课、中国舞技术技巧训练课、现代舞训练课、中国古典舞和中国民族民间舞剧目排练课。学生在众多的专业课程训练中不断积累自己的传统舞蹈文化的专业技能,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了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
基地拥有国内一流的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师资队伍,使一批批高素质的尖子舞蹈人才连绵不断地从舞校产出,造就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舞蹈家,如:凌桂明、石钟琴、杨新华、辛丽丽、谭元元、黄豆豆等;还有中国首次在国际舞台夺得芭蕾舞奖牌的汪齐凤;中国首次在国际重要大赛瑞士洛桑获金牌的蔡一磊;中国首次在法国巴黎、日本名古屋连续获金牌并获波兰尼斯基大奖的谭元元;粱菲、姚伟、方仲静、加治屋百合子、施超、徐丹青、翁耀昇等都相继在国际芭蕾舞比赛中荣获大奖。徐丹青还获洛桑芭蕾舞比赛唯一的现代舞大奖;黄豆豆、唐怡、李佳贝、华雯、吴佳琦、姚伟、黄震、徐丹青、单文霞、袁竹相继在第四、五、六、七、九届全国“桃李杯”舞蹈比赛中荣获金奖,临毕业的黄豆豆还勇摘了全国舞蹈大赛桂冠;青春舞蹈团的青年主要演员刘迎宏、朱洁静在昆明全国舞蹈比赛中荣获金牌。中国舞专业杨笑婷首次在2007年韩国首尔舞蹈比赛中荣获金奖。
1996年1月学校和东方电视台合作建立了东方青春舞蹈团,以学校优秀毕业生为班底组成的东方青春舞蹈团相继创作了《野斑马》、《霸王别姬》两台大型舞剧和十余台新颖多样、风格迥异的舞蹈专场,演出盛况空前,享誉海内外。《霸王别姬》荣获第四届"荷花杯"舞剧比赛六项大奖。2007年1月东方青春舞蹈团划归上海文广集团管理。
学校积极参与国内重大文艺演出活动,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盛大演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各项演出,参加每年在上海举行的国际旅游节演出,每个月都会利用周末的时间在长宁区艺术中心,徐汇区群众文化艺术馆、宛平剧院等演出给上海市民奉献一台台精彩的演出等等。
此外,学校还与俄罗斯、古巴芭蕾舞团、日本松山芭蕾舞团、日本熊本芭蕾舞研究所、英国、美国、韩国等舞蹈团保持交流合作,曾接待美国总统尼克松、法国总统蓬皮杜夫等7000余名贵宾和专家学者来校参观访问。学校也相继选派师生赴俄罗斯、美国、日本、韩国、法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学习考察和演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