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系列活动拉开大幕
“5年前,我被问到最多的问题是‘古筝和古琴有什么区别?’如今大家问我,‘学古琴,应该如何选琴?”古琴演奏家杨致俭一番风趣的开场白,让11月21日在华东师大举行的互动式文化演出“高山流水——源远流长的古琴艺术鉴赏”现场充满欢声笑语,由此揭开2014年“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系列活动大幕。
作为《上海市文教结合三年行动计划》和2014年上海市民文化节重要项目,“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系列活动推出古琴艺术、传统戏剧、中国传统服饰、中国笔墨文化等多个主题包,包括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海派旗袍制作技艺,京、昆、越、沪等传统戏剧折子戏,本市两大国家级笔墨非遗项目曹素功墨锭制作技艺、周虎臣毛笔制作技艺,通过在校园展示、讲座、演出,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11月21日,30块图文展板亮相华东师大,从琴道、流派、名家等不同角度呈现古琴艺术发展,8件古琴斫制阶段性实物,展示古琴制作全过程。华东师大社会发展学院民俗学研究所所长田兆元教授表示,“文化传承,对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塑造自我,都有积极的意义。”田兆元介绍,华东师大拥有民俗学博士点,迎来“非遗进校园”同时,也发挥资源优势,走出校园普及非遗文化。
据介绍,上海市教育和文化部门正在开展《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少年读本(暂定名)》编写调研工作,计划在2015年起陆续编写出版一批符合青少年需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中华文化认同、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系列读本。利用中国艺术研究院上海分院、公共文化万人培训等平台,在本市相关高校开设课程,邀请非遗传承人和专家讲课。MBA课堂成为非遗进校园高端培训“试水区”,古琴艺术、海派紫砂艺术、昆曲艺术、中国传统服饰、上海方言文化等一系列项目进入文化艺术管理课程,与工商政策、文化产业、人力资源、企业管理等内容有机结合。
2005年起,上海市教委每年投入经费1000万元,开展青少年民族文化培训系列活动持续至今,开设京昆戏曲、民族工艺、中国书画、民族歌舞、诗词吟诵等10个培训项目,聘请梅葆玖、尚长荣、茅善玉、黄豆豆等358位名师名家为学生开设专题培训与讲座,形成相关教育活动班共计9435个。全市100多万名中小学生参加100余项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文化培训活动,有500多个以民族文化为主题的优秀校园文艺创作节目诞生,5000余件民族文化艺术品得到展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长三角地区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下一篇:上海科技大学谈本科招生 三个专业大类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