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校训:饮水思源,爱国荣校
“饮水思源,爱国荣校”——上海交大人融通“小我”与“大我”
2014年,上海交通大学校园里传扬着一位普通校友的动人故事:黄亮,携笔从戎、知识报国、敬业奉献;短暂的生命之旅走到终点时,他捐献出器官,留下了给社会的最后礼物。“饮水思源,爱国荣校”——上海交通大学的校训镌刻在时代的风帆上,伴随着黄亮的学弟学妹们开启报国奉献之旅……
1926年10月,交大30周年校庆之际,校友为母校捐建了一口自流井,取义“饮水思源”。1933年4月,学校37周年校庆时,又有学生念及母校培育之恩,在他们当年入住的执信西斋前,建造了一座以校徽为中心的喷水池,并立一石碑,上刻“饮水思源”。交大“思源校训”自此而来。
交大先贤对母校平凡而质朴的感恩之举,为后继而起的交大人种下了“雏既壮而能飞兮,乃衔食而反哺”的善根,任凭岁月年轮的冲刷,“思源校训”却永驻交大人心中,绵延不坠。
虽然将“饮水思源,爱国荣校”八个字确定为上海交通大学的校训是20世纪90年代的事,但是,感恩、报国始终澎湃在百年交大人的血脉中,成就着这所著名学府的精神。如果说,“饮水思源”是“小我”层面的道德诠释,那么,“爱国荣校”则在“大我”意义上提升了交大人志存高远的人格境界。著名国学家、教育家、交大原校长唐文治曾在《人格·学生格》中言:“学生之对于学校,爱情而已矣,有爱情于学校,乃能有爱情于社会,有爱情于社会,乃能有爱情于国家。”语虽简约,却深含着由“小我”及“大我”的文化要义。
1929年秋,钱学森怀抱振兴祖国的雄心壮志,负笈上海,开始了与交通大学的一世情缘。后来,钱学森胸怀“航空救国”梦赴美深造。新中国成立后,他冲破重重阻力,回国投身航天科技事业,开辟了中国“两弹一星”历史新纪元。以国家为重,公而忘私;以科学为重,成就斐然——钱学森,这位人民的科学家,成为“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历史丰碑。
前路漫漫,但交大人已经写出了坚守、奋斗和成功的历史,更在书写逐梦、责任和担当的现实:在云南大理,有一位年过花甲的教授,带领着一群交大人,用13年的坚守换来了洱海的一泓清水;在四川锦屏山,有一群交大人,在埋深2500米的山洞里,孜孜以求,探索暗物质的奥秘;在大洋深处,凝聚着交大智慧的无人探测器,不断突破极限,探寻未知的海底世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上海市教委负责人就深化高考综合改革答记者... 下一篇:上海海事大学新生入学共话海洋强国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