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继叫停英语星级考、发布“证书禁令”后,“小五班”、“小四班”又暧昧登场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眼下正是上海“小升初”的招生面试季,调查发现,与行政部门声势浩大的治理行动相比,择校风却俨然势不可挡。
全国“两会”现场,不少代表委员呼吁:教育改革不能头痛医头。
调查“小五班”:愈演愈烈
从四年级开始办,某名校的“小五班”,开始只有5个班,但到今年3月之前已经增加到13个班。原因是,3月下旬和4月下旬的两次“小五班”测试,恰逢小升初报名面谈前夕。在家长看来,这是直接与升学挂钩的。因为根据以往的规则,这两次考试如果考了全优或者优良,进这所名校可能性极大。对家长们来说,读“小五班”就是花钱买机会。
无独有偶的是,徐汇区一所中学的学生宿舍在双休日也都临时改成了“小五班”授课点。慕名而来的家长告诉记者,“今年小升初不能看证书,升学时,‘小五班’保险系数更高,至少优秀学员能够被提前推荐,得到面谈机会。”一位从四年级就送儿子来参加这家学校“小五班”的母亲告诉记者,自己的孩子不争气,经过几轮测试,才得了一个A,其余都是B。“据说要2个A,才有推荐机会。”这位妈妈坦言,让儿子来读“小五班”就是为了这个名校的推荐名额,其他都无所谓。
“占坑班”:禁而不止
说到“小五班”,每一个经历过小升初的家长都会会心一笑。虽说上海市教委明令禁止,可一个个“小五班”却犹如雨后春笋,连绵不绝。家长们为了升学,也早就把各所名校的“小五班”摸了个门清——沪上“小五班”大约有2种形式,一种是老师退休后直接与原学校合作,另一种是由培训机构出面招生。有些学校可以一年开春季、秋季、寒假、暑假班4次班,也有些会开2-3次班,每个学校都有各自的招生方案,而且不仅有“小五班”,部分学校甚至还开出了“小三班”、“小四班”。
许多“小五班”没有大名,也从不对外宣传,不少开了很久已有口碑的“小五班”今年报名开始以熟人、培训机构老师或是小学推荐为主。“一方面有一些比较好的经常合作的小学,会提前推荐优秀学生;另一方面由熟悉的小学、培训机构老师或者家长互相推荐。报名方式也不会公开,多数是口耳相传。”有家长告诉记者,最近“风声很紧”,大多数“小五班”开始不接受陌生的电话报名,但如果带着孩子去现场报名还是可以报的。上课和考试的信息,由老师短信与家长单独沟通,“如果录取了就短信通知,然后悄悄地让分批去办相关签约手续。”
虽说从未受到官方认可,一直处于“地下运作”的状态,不过,在这条“小升初”产业链上,这个神奇的“占坑班”却始终屹立不倒。上海早年就取消了小升初统一入学考试,民办初中或公办名校为了争取到优质生源,会在招生时设置一道道门槛,在众所周知的“简历战”、“面试关”之外,“小五班”这个专门“对付”小升初的培训班不显山不露水地拔得头筹。特别是今年的“禁证令”发布后,家长们更觉得,“小五班”是他们“占坑”仅有的希望,俨然已成了搏名校的“华山一条道”。
民办学校:抢生源求生存
“小五班”在培训市场上的风起云涌,幕后推手——各大初中民校功不可没。对于为何要办“小五班”,校长们也理由十足——近年来,各类社会考证的证书含金量越来越低,光数学竞赛一项就有十几种证书。现在,很多竞赛变成商业活动,竞赛前先要求学生培训,收费;举行初赛,收费;参与决赛的学生人人有获奖证书。这样的获奖证书,即使没有禁令也早就失去参考价值。而在面试时,市教委规定只能“谈”不能“试”,这也让名校在遴选学生时犯了愁。
一位校长坦白地告诉记者,作为民办学校,本身靠的是口碑,现在教育部门对民办中学招生的限制越来越多,“我们每年大概有1/3的学生是从‘小五班’里招上来的。因为,只有抢到优质生源,学校才不会被淘汰!”也有一些校长认为,优秀学生和家长寻求优质教育资源的需要,属于双方互愿。“在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需求不一的情况下,家长要找优质教育资源,学校要挖好的生源,‘小五班’的走俏也就顺理成章。”
两会现场
代表质问:
升学模式摆在那儿,择校怎么禁?
“如果中国教育不改革,这些现象无论如何都终结不了。”沈志刚代表曾在教育系统工作多年,看到中小学教育成了如今的局面,他“非常心痛”。
沈志刚说,小学普通教育本应恢复教育本性,把关注点放在学生的心理成长和知识培育有机结合上,必须改变当前一些校长主导的单纯追求知识教育的完全应试模式,改变单纯从升学率上评价学校办学质量的方式。“这两个改变不解决,你就是再发多少‘禁证令’那都是头痛医头,校长们只要换个方式,择校现象、应试教育还会照样顽强的生存下去。”他反问记者:“现在幼儿园、小学能做到平等入学吗?就近入学的愿景真正全部实现了吗?没有。”他认为,只要升学模式摆在那里,高考的问题没有从根源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瓶颈不突破,教育界怪象仍将持续下去。
“现在的基础教育理念方向错了,本应完全面向所有学生的大众教育,竟成了精英教育。”秦绍德代表是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他说,基础教育要解决的不是选拔人才、造就人才的问题,而是所有公民接受良好素质教育、为未来进一步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叶惠贤代表的爱人从重点中学退休后被返聘到一所知名民办中学。据他了解,民办学校之间竞争非常激烈,实施优胜劣汰制,生源就是他们的生命。叶夫人所在的民办中学招生已经达到了“十进一”。“招生的原则是择优录取,谁是优等生,怎么判断,依据就是面试时看简历、证书。”他曾有幸见识过学生的简历,厚厚一叠,比大学生求职简历更为豪华。“你说,光靠禁,能禁住吗?”
专家开方:
优质教育资源应该均等化
葛剑雄,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府参事、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在他看来,择校正是教育资源不均衡的最直接表现。“前几年,我曾听说,某中心城区一年的生均经费竟然是某郊区的10倍之多。”葛剑雄说,这些数字解释了为何上海各所中学之间会有如此的差距。
“其实,教育资源不均衡是全世界的问题。”葛剑雄介绍,在发达国家也存在这样的现象,公办和民办,后者就是“用钱买教育”。对于国内的教育资源,葛剑雄认为,应该有更好的制度保证,比如学校之间的教师轮换、硬件提升等各个方面,“短时间内完全消除不均衡是一件难事,但一步步应该先做起来”。
名校集中了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这是资源分配不公正的后遗症,产生择校是必然的结果。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荣华代表指出,为什么教育部门取消重点学校后,实际上“取而不消”?因为资源分配的格局没有变化。
全国政协委员李和平也将择校的核心直指“教育资源的不公平”。他认为,要彻底根治择校的问题,还是要进一步加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力度,进一步使优质教育资源均等化。
坚持教学本义不能一味应付升学
“我的学校是不看证书的。”控江中学校长张群是教育界别的委员,他说:“如果我是面试官,比起那些有分量的证书,我更看重学生们字正腔圆的朗读。”他认为,太多学校过于看重证书,反而会适得其反,以此作为选拔的条件,太不科学。“教学的本义应是培育逻辑思维、学习方法而不是单纯传授知识,更不是应付升学。一味地证书唯上,其实是把教育这种智慧劳动变成了体力活”。
叶惠贤代表建议,中考以基础测试为主,取消现有的学校评价标准,逐步减少民办学校与公立学校间的待遇差异,使民办教育成为公立教育的有益补充。
严禁公立学校参与“小五班”
秦绍德代表认为,在治理应试教育上,政府应有明确的态度。“小五班”、“奥赛班”的出现,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公立学校,接受的是公共财政拨款,应担负起义务教育的责任,是绝不允许和“小五班”有利益“合谋”的。即使没有通过“小五班”牟取利益,纯粹是出于选拔学生的目的,也是绝不允许的。对合作办班,教育部门不能姑息,须重典整治。民办学校也要承担贯彻义务教育责任,他们拼升学率、拼生源,归根结底还是利益驱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重庆大学校长:赞成高中不分文理科 下一篇:南开大学教授陈志强被授予"希腊最高文学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