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教委近日印发了《上海市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显示,“十二五”期间,上海基础教育各学段的学龄人口急速增长,从学前一直到初中都面临着扩容难题。
其中,近年来凸显的学前教育“洪峰”仍将延续,预计到2015年,在沪出生的3岁~5岁适龄入园幼儿将达54.73万人,2015年在园规模将达到53.22万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目前的学前教育“洪峰”将向小学、初中迁移。据估计,到2015年,上海小学阶段适龄儿童将达到93.35万人左右,比2010年增加23万左右;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将达到61.21万人,比2010年增加18.67万人。
为了应对生源“洪峰”,“十二五”期间,上海将按照《规划》要求一共新建公建配套幼儿园375所左右,在公建配套覆盖不到但入园矛盾突出的区域再增建幼儿园55所左右;义务教育阶段计划新建学校430所,其中335所为公建配套学校,另外在公建配套覆盖不到但入学矛盾突出的区域增建95所学校。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基础教育阶段只有高中生源处于低谷期,在校生规模将维持在16万人左右,每年招生约5.5万人,高中班额数将略有下降。上海市教委要求普通高中利用这一时机,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高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为今后的改革和发展积蓄资源空间,打下扎实的基础。
按照《规划》,上海将在高中学段继续推进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探索建立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基地试点项目,加强高中专题创新实验室建设,并有效向周边其他学校辐射;继续推进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多样发展试点项目的实践研究,引导高中学校实现错位发展,办出学校特色;推动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互相渗透,充分利用中等职业学校的实训基地,加强普通高中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试行区域内高中课程跨校选修制度,促进学校间资源整合与共享;同时探索建立有利于高中特色发展的高中招生制度,并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进一步推动高校招生制度改革。
【相关新闻】
为应对学龄人口“洪峰” 上海将储备小学教师
在印发《上海市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同时,上海市教委还印发了《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十二五”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显示,随着学龄人口高峰由幼儿园向小学迁移,“十二五”期间上海小学阶段可能继幼儿园之后出现较大的师资缺口。为此,上海将根据学龄人口高峰迁移情况,适当储备小学教师。据了解,上海自2010年起需每年新增学前专任教师2500人左右。
《行动计划》明确,为了应对“十二五”期间人口生育高峰和基础教育学校布局的挑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上海将以“面向全体、高端引领、农村优先、关注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对教师队伍的配置进行结构性调整与补充,同时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进行提升和优化。
根据《行动计划》,上海将整体提升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学历水平。到2015年,幼儿园专任教师中获得大学本科学历者应达到60%以上;小学教师中获得大学本科学历者达到75%以上;初中教师中获得大学本科学历者达到95%以上,获得研究生学历者占比提高到10%以上;高中教师中获得研究生学历者占比提高到15%以上。
上海将继续健全教师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认定制度,探索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立在职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系列,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完善学校岗位设置和绩效工资制度;坚持政府主导、区域统筹、分类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构建中小学教师优化配置、激励保障的机制,引导教师合理流动。
根据教育部要求,上海在“十二五”期间还将探索校长职级制度改革计划,包括:建立校长准任入职考试制度,建立校长任期满注册制度;建立校长职级与岗位设置类别等级的对接标准,建立校长流动交流制度等。
按照《行动计划》,上海将继续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并加强对培训过程及结果的监督和考核,将建立教师培训管理档案,逐步实现教师培训管理的信息化、制度化。同时,教师培训的考核情况将成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教师考核和职务聘任的重要依据。此外,上海还将建立教师教育学分管理平台,积极探索跨区域、跨系统、跨机构等的学分互认与转换机制,促进优质培训资源的共享。
为了促进基础教育阶段教师队伍的均衡发展,上海除了引导教师合理流动外,还将实施郊区新城教师队伍建设专项,探索郊区新城师资的引进、调配等一系列政策性支援措施,严把新教师准入关。同时,上海还将加强以招收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为主的民办学校的教师管理与培训,并鼓励公办学校开展结对帮扶活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