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在“国际残疾人日”,复旦大学中国残疾问题研究中心宣布成立,并发布上海市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外部评估成果。结果显示,上海市17个区县均实现了“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残疾人康复服务政策体系已逐步形成,政府对康复服务的经费投入不断增加,仅用于残疾人康复的各种辅助器服务的财政投入近十年就增长逾27倍。全社会关爱残疾人的氛围也在慢慢形成。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复旦大学中国残疾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吕军表示,残疾作为一项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是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的风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人类面临的残疾风险将不断增多。残疾的普遍性与严重性亟需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从明年起,复旦大学中国残疾问题研究中心将每年在上海追踪调查5000户残疾人家庭,了解他们的基本健康状况、接受康复服务的情况、对康复服务的需求以及建议等,并发布调查报告。中心还将致力于总结提炼上海市在残疾人康复服务中积累的管理和服务经验,做出具有操作性的指南,向其他地区复制推广。此外,他们还将重新建立一个残疾人对康复服务满意度的评价指数,以期获得更精准的社会调查结果。
吕军教授表示,现今有很多机构都在提供残疾人康复服务,然而在不同的地方,残疾人士获得的服务质量千差万别。以残疾人健康体检为例,参与体检的人应该在所有站点享受到同质化的体检服务,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标准化管理体系,将服务流程统一起来。目前,研究中心已经协助中国残联在政府购买残疾人日间照料服务方面完成了三项标准的制定,包括提供服务机构的准入标准、服务标准以及评估标准。
根据复旦大学中国残疾问题研究中心首次采用中国残联和上海市残联评价指标体系,为上海市政府的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打分”。其中,由8个一级指标、32个二级指标、100个三级指标构成的上海市残联的评价指标体系,原本就是由吕军所在团队在2004年独创的。
这份用了一年时间完成调查分析的评估报告显示,上海市残疾人健康体检的服务范围正在不断扩大。截止到2014年,已经完成的残疾人体检服务达到599315人次。其中,检出率排在前三位的疾病依次是高血压、脂肪肝和眼底动脉硬化。目前全上海市19个区县均建立了区级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服务站。政府针对各辅助器具服务项目的财政资金投入由2005年的347.79万元增长至2014年的9618万元,。辅具产品种类由2005年的60种增至2014年的727种。有关听力、视力、肢体、智力和孤独症儿童康复服务项目逐年增多,康复服务救助对象年龄扩大到16岁。此外,服务于精神残疾人的“阳光心园”项目和服务于脊髓损伤者的“中途之家”项目也都呈现稳定的发展态势,注册人数逐年增加。
报告还显示,自2004年上海市开始探索养护机构以来,到今年,实际提供残疾人养护服务的机构已经达到368个,养护残疾人数从2004年的366名升至今年的5821名,其中社会办医有197家,数量最多,占到53%。
根据评估结果,上海市17个区县均实现了“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上海市残疾人康复服务政策体系逐步形成,残疾人康复服务可及性增强,各类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同时,政府对康复服务的经费投入不断增加,全社会关爱残疾人的氛围也在慢慢形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海南未来五年的民生大事:县县都有优质高级... 下一篇:2015年杭州市中小学生科技节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