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备近1年的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昨天揭牌成立,同时成立的还有复旦大学大数据研究院。和其他众多学院不同,大数据学院是一所引入社会捐赠,并且得到地方政府重点支持、向全球科技前沿开放的创新型学院。按照计划,第一批学生将于2016年9月入学。
据悉,这一全新模式的学院除了着力培养大数据科学人才以外,还将探索如何破解大学学科分隔导致的人才培养困局。首期由学校募集的第一个5年的资金2.5亿元人民币将全部用于引进大数据研究的人才队伍以及人才培养。
聚焦大数据学科建设、研究应用和复合型人才培养
新成立的复旦大数据学院涵盖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生命科学、医学、经济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多学科,并且在这些学科融合的基础上,聚焦大数据学科建设、研究应用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据有关负责人介绍,此举也是为了尝试破解高校人才培养困境。
长期以来,大学的人才培养都归于各个学院,院系可说是大学中最古老而又难以改变的存在。但是现实中的人才培养却面临着学科融合的需求。大数据科学这一新兴学科,虽然与数学、统计、计算机学科有关,但却与金融、社会学、生命科学等学科有着更紧密的关系,这就是为何不少高校都在探索大数据人才培养,却难有突破的重要原因。
刚刚上任的大数据学院首任院长是著名统计学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统计委员会主任范剑青教授,他在接受采访时说,目前不仅自然科学研究需要用到大数据,包括社会科学乃至决策都需要依靠大数据。比如现在一些搜索引擎公司根据金融产品的定价策略,利用人们信息搜索的大数据来进行股票量化投资;地产公司按照人们搜索吃饭、喝咖啡等地点的信息进行商业地产布局;而利用能源大数据甚至可以根据培训公司所在地用电量的峰谷来投资餐饮、娱乐业;至于利用健康大数据进行精准医疗探索等,也都在尝试之中。
“大数据科学本身已经成为一门综合学科,但现有的大数据人才却来自单一的计算机学科和统计数理学科。这些单一的培养模式,远远不能满足大数据科学的发展。”范剑青告诉记者,“这不是中国特有的问题,全世界都是如此。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大数据科学的人才缺口达到100万。”他在普林斯顿大学担任统计系的系主任时,从2010年就开始探讨设立大数据相关专业,也是直到今年年初才建起大数据人才培养的专业方向。
新学院不设专业,将与相关院系建立联合培养计划
按照计划,2016年9月,首批学生将进入大数据学院就读。大数据学院本身并不设置具体的专业,而是与数学学院、经济学院、计算机学院、管理学院等相关院系建立联合培养计划。
本科生培养采取“2+2”模式,学生可在相关专业完成一、二年级的学习后加入大数据学院的联合培养课程,完成本科学习后,还有机会进入大数据学院专业硕士和硕博连读项目。“学校为了推动大数据学院的人才培养,将不同院系的相关研究都纳入到大数据学院,通过这些课题研究打通院系之间的隔阂,最终带动人才培养。”
此次新建的大数据学院将以计算机科学、数学和统计学为基础,与经济金融、生命科学、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众多学科领域进行深度交叉,开展科学与研究和人才培育,有效推动大数据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发展,直接面向产业需求建立跨学科、跨领域的研发团队,集聚产业创新人才,着力创造具有重大市场应用价值的科技成果和应用基础研究成果。
据悉,学院采取全新的管理模式,首批资金由中植企业集团捐赠。
学院还将从校内外引入若干支跨学科研究团队,建成若干个研究所。为了支撑大数据学院和大数据研究院的建设,复旦大学还将大力建设大数据试验场,不仅为研究提供充足的数据资源,还将提供数据收集、存储、分析、计算等服务和软硬件支持,有力推动与大数据相关的交叉学科研究和产业应用。
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出席成立仪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沪两高中生首次为植物命名 下一篇:华侨大学教师获得全国越野极限赛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