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联合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负责人指出,当前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出现了一些学生不会劳动、轻视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
中小学生不爱劳动,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诚如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这名负责人所说,近年来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受到较大程度的削弱,不仅劳动课已难觅踪影,甚至连曾经的“勤工俭学”一词都不再被提起。
以教育部的名义下发专门的意见,并设立劳动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工作目标,其善意需被肯定。但同样可以确定的是,教育部的这纸通知,会招致另一场不认同的讨论。在当下的语境中,应试教育依旧左右着学校课程的设置,劳动教育到底能否被每个学校认真执行,仍值得怀疑。
在我看来,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之所以陷入教育部不得不专门下文纠偏的境地,原因固然在于应试教育无形中侵占了劳动教育的时间,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整个社会并未形成真正尊重劳动者的氛围,劳动者也常常难以获得对称的报酬,当劳动不再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学校本身更会失去劳动教育的动力。
对于这种社会氛围和社会认知,《人民日报》曾经有一个形象的描述——“未富先懒”,而其中最值得警惕的是,不少人都失去了勤劳的动力。为什么会出现此种变懒的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左右一个人上升的因素已经太多,而劳动本身对于普通人来说,不再具备激励性。
教育部专门下发文件抓劳动教育,其效果有待观察。当下而论,要让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落到实处,一方面需要教育部门继续出台细则以及相应的考核指标,使相关学校不会把劳动教育继续形式化;另一方面,要加快顶层设计层面的改革,用改革给普通人勤奋劳动的动力,用社会公平重塑勤劳的自觉。如此,崇尚劳动才能真正成为一个社会的共同价值观,劳动教育也才能成为中小学教育自觉的动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强化劳动教育是全社会的事情 下一篇:教育部:中小学缺劳动教育 高中要设劳动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