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在大山深处,有一个充满欢歌笑语的小学校,在这里孩子们大多吃住在学校,校园成了给予他们知识营养的欢乐大家庭。这里是广西百色田东县的步兵小学,生活在这里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孩子。他们的爸爸妈妈远离故乡,孩子们几乎全部的生活空间都集中在校园里,他们的快乐忧愁、他们的幸福梦想都在这里生长绽放。
记者:现在在学校里你们天天开心吗?
孩子:开心。特别是你们来了更开心。睡不着。
记者:为什么你们会觉得我们来了,你们特别开心?
孩子:因为有人跟我们聊心事;散散步,打球。
步兵小学校长黄坤欣是这个大家庭的家长,这个土生土长的汉子在这片深山沟里一干就是30多年。在他眼里,步兵小学的每个学生都是他的孩子,特别是这些留守孩子他格外留心他们的成长。
黄坤欣:我们有个别,也不是全部,第一个不善于交朋友,不敢把事的想法跟同学一起沟通。不想读书,特别到5、6年级,成绩非常好,但是不想读书,父母亲不关心我。
爸爸妈妈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孩子一旦出现各种问题,谁来监护、怎么给予帮助?百色田东县政府协同步兵小学一起主动寻求破题之道。黄校长用朴实的话语给我们答案: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让孩子们吃好饭、学好习、快乐成长。
黄坤欣:管思想,重疏导;慢慢引导他,管学习,重辅导。管生活,重引导;洗衣服、吃饭、洗碗都是要引导他们养成习惯的,管身体,重呵护我们在这里经常班主任可以随时有什么病,有什么问题大家都一起(掏腰包)。
事实上,在我国中西部的很多地方,比如四川、河南、安徽、贵州、广西等都是劳务输出大省,当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选择出外务工时,留在家乡的孩子们就被动地成为了留守儿童。全国妇联近日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达6100多万,总体规模扩大,全国每5个孩子就有一个留守儿童;全国流动儿童规模达3581万,数量大幅度增长。那么,全国各地的留守孩子都能像步兵小学的孩子们一样快乐成长吗?
尽管和广西的步兵小学一样,各地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不少留守儿童学校,可惜留守孩子的生存状况并不那么乐观。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刘精明教授正在做《中国城镇化与劳动移民研究》的调研项目,他告诉记者:留守儿童的整体生存状态令人堪忧。
刘精明:有一些孩子必须要承担家务劳动,而且是与他们的年龄不相适应的劳动,这些很多时候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业,这些情况当然很多了。
而步兵小学能够成为当地的留守儿童示范校,得益于当地县政府的大力支持。田东县教育局局长黄忠义幸福地说:我们这儿财政收入在当地不算最高,可教育支出我敢拍着胸脯说是名列第一的。田东县政协副主席覃梅华也介绍说:
覃梅华:2009年以来,我县充分利用上级以及社会各界捐助的资金,使农村小学上学设施条件得到了改善,给他们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以步兵小学为例,学校从硬件、软件设施着手,大到图书室、活动室的建设,小到电脑、课桌椅的落实,学校还安装了捐赠来的"爱心厨房设备",操场上有了篮球场、乒乓球台。学校甚至为学生免费开通了亲情电话和亲情视频,有专设的轮值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24小时看护等关爱行动,就连孩子们的小心事、小烦恼、小秘密,也有心理老师耐心倾听疏导,黄校长开心地讲:这里留守与非留守孩子的差别不大,一样积极、开朗、向上。刘精明教授则强调:针对留守儿童,在父母、家庭、老师、学校、地方政府、社会关爱力量等众多角色中,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而最能发挥正能量空间的则是学校,此外要集合各方力量共同为留守儿童搭建一片属于他们自己的成长天空。
刘精明:改革学校教育的基本方式,留守儿童他们需要有一个生活的环境和氛围,比如让儿童在学校里面住校,配备更多的生活指导老师,比如县级政府把留守儿童交给你了,由学校来管理好这部分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每一个基层政府都做到这一点的话,对儿童发展远远可能会好得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