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地方 > 安徽 > 安徽省职业教育大省建设规划(2008—2012年)

安徽省职业教育大省建设规划(2008—2012年)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4-12-15

安徽省职业教育大省建设规划(2008—2012年)公示

《安徽省职业教育大省建设规划(2008—2012年)》已经拟定,经省政府办公厅同意,现予以公示。 公示时间为2009年1月20日至2009年2月6日。公示期间,如对规划内容存有异议,可通过来访、来电、来信、邮件等方式向省教育厅职成处反映。 联系人:左其琨 高利兵 联系电话:0551-2823764 2826162 传真:0551-2831846 电子邮箱:gaolib08@126.com 联系地址:合肥市金寨路321号省教育厅811、809室 邮编:230061 附件:安徽省职业教育大省建设规划(2008—2012年)

安徽省教育厅 二OO九年一月二十日

安徽省职业教育大省建设规划

(2008—2012年)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教育事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加快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实现我省向人力资源强省的跨越,满足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迫切需要,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充分认识建设职业教育大省的重要战略意义

“十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省职业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期,规模持续扩大,质量逐步提升,体系日益完善,服务经济社会能力不断增强,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初步形成。2007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654所,招生37.6万人,在校生90.8万人;高等职业院校61所,招生14.5万人,在校生37.0万人。近年来,全省职业院校为社会输送了100多万名技能型人才,培训了500余万名城乡劳动者,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我省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方面基础能力建设薄弱、体制机制创新乏力、政策措施落实不力,难以保障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优质职教资源短缺,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职业教育是一项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工作,经济社会越发展,职业教育就越重要。当前,我省已进入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发展新阶段。建设职业教育大省,是将我省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的必由之路;是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必然选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迫切要求。各地、各部门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安徽科学发展、加速崛起进程,促进教育公平、社会就业、改善民生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建设职业教育大省的重大意义,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抢抓机遇,锐意创新,扎实苦干,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大省建设工作。

二、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为根本,以深化教育改革、满足社会需求为动力,以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为保障,以基础能力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为支撑,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改革创新、依法保障的原则,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着力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不断扩大职业培训规模,基本建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求相协调,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努力打造面向人人的公平职教、资源共享的优质职教、伴随一生的终身职教,为推动安徽科学发展和加速崛起进程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三、总体目标

到2012年,力争实现以下目标: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建成。

1.强化政府主导,省、市、县共进,公办、民办并重,企业、行业并举,实现主体多元、办学灵活、发展自主,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开放教育体系。

2.加强统筹协调,教育与培训并举,中职与高职衔接,职教与普教互通,实现就业有资格、创业有本领、学习有能力,形成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岗位相结合的就业教育体系。

3.坚持服务全民,完善农村和城市职业教育培训网络,推进社区教育,实现面向人人、着眼生涯、促进发展,形成与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求相协调的终身教育体系。

(二)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

1.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年招生规模达到40万人左右,在校生规模达100万人以上,高中阶段教育职普规模大体相当。

2.全省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保持在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50%以上,在校生规模达到50万人左右。

3.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500万人以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5000万人次以上,企业职工继续教育1400万人次以上,就业再就业及创业培训100万人次以上,劳动力素质得到普遍提升。

(三)职业教育办学实力显著增强。

1.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城市学校达3000人以上,农村学校达2000人以上,生均占地面积达30平方米以上,建筑面积达20平方米以上,仪器设备总值达3000元以上,图书达35册以上。

2.建设200所以上国家级重点和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其中30所学校达到国家级示范标准;建设75所县(区)职教中心;建设4所国家示范性、10所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25所技师学院。

3.建设300个中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点,200个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点和50个技师教育重点专业点;300个中等职业教育重点实训基地,150个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实训基地和50个技师教育重点实训基地。

4.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0%以上,其中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达95%以上;高等职业院校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0%以上,其中硕士研究生比例达40%左右;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的比例达到60%以上。

(四)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大幅提升。

提高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服务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能力,五年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技能型人才220万人以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左右,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5%以上,职业院校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到85%以上,就业质量明显提升。

四、重点工程

(一)骨干职业院校建设工程

每个市重点办好1所高职院校和若干所中等职业学校,每个县(市、区)集中精力办好1所职教中心和若干所中等职业学校;加大省级以上示范职业院校的创建力度,构建支撑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强有力的骨干职业院校群体;以骨干职业院校为核心,建设20个以上行业性、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带动全省职业院校办出特色,提高持续发展能力。

(二)实训基地建设工程

以实用、通用、共享为原则,分期分批在数控技术、机械加工制造、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工电子、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能源、化工、建筑、旅游、物流、护理、现代农业等主要专业领域,建设一批具有教育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等功能的省级重点实训基地。

(三)师资队伍建设工程

扎实推进中等职业教育编制核定工作,充实师资队伍,特别是增加重点专业、紧缺专业教师和农村骨干教师。建设若干个紧缺专业中职师资培养基地和20个左右省级中职师资培训基地,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和认定制度,完善具有职教特点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教师到企业实践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到校任教的双向交流机制,重点开展专业教师培训5000人。培养中职省级专业带头人200名、教坛之星800名、优秀校长100名;培养高职省级教学名师50名、专业带头人100名、教坛新秀150名。

(四)技能型人才培养工程

结合我省“861”行动计划,围绕主导和重点产业,以机械制造、电子电器、能源化工、建材建筑、交通运输、资源环境、现代农业、商贸旅游、医药卫生等为重点,加快培养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

(五)新型农民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

以促进农村产业发展为目的,以优质粮食作物和高效经济作物种植、规模化养殖、动植物病虫害防治、农产品加工和营销、农机运用、农村水电技术等为重点,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村居民科技水平。以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为目的,以建筑业、加工制造业、现代农业、交通运输业、各类服务业等为重点,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在农村劳动力输出大市建设区域性的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示范基地。

(六)企业职工教育和就业创业培训工程

以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岗位技能和获得新技能为目的,健全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依托的培训制度,支持和鼓励大中型骨干企业开展紧缺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建立现代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体系,开展企业职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以提升创业能力和促进就业再就业为目的,面向城镇失业人员、退役转业军人、被征地农民以及其他新生劳动力等,开展就业培训、再就业培训以及创业培训。以满足民众终身学习需求、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为目的,积极发展远程教育,大力发展社区教育,推进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创建工作,建设30个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

(七)教育质量提升工程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规划职业生涯,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职业转换能力和创业能力。加强专业、课程和教材建设。制定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行动计划,建设550个中职、高职、技师教育省级重点专业点,建设200门中职精品课程和150门高职精品课程;完善专业课(含实训课)教材审定制度,鼓励开发一批适合我省实际、符合国家规定的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创建一批国家级重点专业和专业点、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完善省、市、县、校教研网络。加强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工作,设立职业教育专职教研员,建立教研人员继续教育和企业实践制度,推进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弹性学制,推进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制度化建设,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完善学生顶岗实习制度,各类企业集团、大中型企业都要积极支持职业院校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推进“双证书”制度,在高等职业院校和省级示范以上中等职业学校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完善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院校办学质量和效益综合评价体系,以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和高质量就业率为核心指标,全面开展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监测评价。

(八)体制机制创新工程

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分级管理、市县为主、市场引导、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积极推进教育结构、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促进职业教育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市、县(市、区)要打破部门、行业、学校类型界限,围绕优势学校、优势专业,采取划转、合并、迁建等方式,扩大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支持以市为主建设职业教育园区,全省五年建设5个以上职业教育园区,在有条件的园区内建设区域性、开放式、资源共享的公共实训基地。完善并落实投资优惠政策,广泛吸引省内外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股等多种形式投资兴办职业教育,扩大职业教育开放办学和合作交流。深化职业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行专职岗位与兼职岗位相结合的岗位聘用制度,支持公办职业院校在核定的编制内,按规定拿出一定的编制专门面向社会聘用紧缺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完善职业院校教师职务评审办法和校长任职管理办法,建立现代职业学校制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办法 下一篇:黑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