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地方 > 湖南 > 给特长生加分 选材多样化 给特长生加分 选材多样化

给特长生加分 选材多样化 给特长生加分 选材多样化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4-12-20

漫画/赖立

近日,包括北京大学等各大有资格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高校,纷纷发布了2014年高水平运动员招生简章,新一轮体育特长生进入高校的竞争即将开始。

在千军万马过高考独木桥时,难免有人铤而走险。对于仅把体育特长当做加分筹码、鲜有专业竞技任务的另一群“体育特长生”而言,“体育尖子生”的头衔既成为他们在高考中“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优势,又成为让他们近年来被“造假”、“替考”等丑闻缠身的名号。

现状 体育加分沦为某些人手中特权

就在本月中旬,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在第11届全国博士生学术年会作报告时透露,2012年四川大学拟录取的几名高水平运动员被发现其一级运动员证书作假,取消其录取资格。

2009年底和2010年初,上海和厦门国际马拉松比赛接连出现因要“骗取高考加分”而集体作弊的丑闻。2009年,还有媒体报道,浙江省绍兴一中提出航模高考加分申请的19名考生中,有13名是当地各级领导干部的子女,其余6名是教师子弟。一时间,“体育高考加分沦为某些人手中特权”等说法甚嚣尘上。

“近年来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在执行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为获取加分资格或身份而弄虚作假、违法乱纪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教育的公平公正。”教育部学生司相关人士表示。体育加分的雾霾已经让部分高校对此缺失信任。今年6月,清华大学不承认四川“二级运动员”高考加分一事轰动一时。

改革 统测项目限定最多“8+2”项

2010年11月,五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和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对体育特长生高考加分项目进行了调整,从2014年起考生将面临变化:对于仍保留体育特长生高考加分项目的省(区、市),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组织的测试项目限定在中学普及程度高、锻炼效果好的田径、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武术、游泳、羽毛球等8项。各有关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还可根据本地中学生体育活动开展情况,在上述运动项目之外增加一般不超过两个强身健体项目,报教育部备案同意后向社会公布。

教育部学生司向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调整后,有24个省份保留体育特长生加分,但将对申请体育特长生加分的考生组织统一测试,统测项目限定最多“8+2”项。其中,11个省份不再自定运动项目。通过规范清理,由省统测的运动项目由原70项调减至16项。

除了将加分项目限为8项,广东省还将加分分值从20分降到本科加5分、专科加10分。其中,备受争议的定向运动就在取消之列。

连线湖南

我省体育加分项目分值普降5分

本报讯(记者 徐媛)湖南省教育厅即将调整2016年高考加分政策。其中就包括备受关注的各体育加分项目,我省将进一步规范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录取,重新认定具有加分和报考高水平运动员资格的赛事。

据悉,此次加分政策从2013年秋季进入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适用。我省将取消二级(含)以上运动员证书加分,改为同等条件下,由学校优先录取。各体育加分项目分值普遍降低5分,也就是说高中应届毕业生在高中阶段,参加重大国际比赛、全国性比赛获得个人项目前8名者或集体项目前8名的主力队员,加10分;参加省级比赛获得个人项目前6名者或集体项目前6名的主力队员,加5分。

同时,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录取更为严格。具有报考高水平运动员资格的是:年龄不超过22周岁;具有二级(含)以上运动员证书的高中毕业生,参加省级(含)以上比赛获个人项目前3名或集体项目前6名的主力队员;或具有一级(含)以上运动员证书的高中同等学历者,近三年内参加全国(国际)比赛获个人项目前8名或集体项目前8名的主力队员。

2014年起,具有加分和报考高水平运动员资格的全国体育赛事,是指由教育部举办或国家体育总局举办或两家联合举办的、覆盖全国各省(市、区),且由各省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或省级体育行政部门组队参赛的赛事,其下属司局或事业单位举办的运动会不具有此类资格。

2013年秋季进入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加分和报考高水平运动员资格的省级体育比赛限定为省级综合性运动会,其他省级体育比赛获奖均不具有相关资格。

体教分离和应试教育成乱象根源

在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看来,只要高考还是应试教育,去功利化就很难实现。

“只要涉及高考加分,任何项目都可能成为乱象重灾区,因为对学生来说,5分之差可能就是二本和一本的差距,更可能是将来保送读研、出国留学、找个好工作的差距。”他表示,正是应试教育的现状让很多家长选择投机取巧,“虽然也有家长会选择让孩子诚实地面对人生,不屑用这些手段去竞争,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有这种觉悟”。

“很多比赛就是为了让学生加分而办的,组织规范的问题太多了。”毛振明认为赛事组织缺乏品牌意识是症结。而这正是体教分离的结果,“一些比赛为了吸引学生参加,发放证书不太规矩”,体育部门组织比赛时的漏洞往往成教育部门审核工作中难补的窟窿。

时事辣评

选才多样化,功夫应在高考外

罗晓星

诚然,引导学生培养体育兴趣、增加人才评定的多样性等,都是体育加分设置的预期指向。然而现实却南辕北辙,体育课早已陷入边缘化的泥淖,公众对学生体质的诟病则与日俱增,让体特生为了加分而“奋斗”,实际也将“唯分数论”的基调进一步坐实。而所谓的“弱势补偿论”——认为体育加分能弥补高招的制度缺陷,给予体特生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在“拼实力”逐渐演变成“拼爹”后,也实在站不住脚。

或许这一政策的良好初衷犹在,但越来越多的“南郭处士”将其作为终南捷径也是不争的事实。正所谓“两害相权取其轻”,笔者以为,若已决心治乱,就该来个利落的“一刀切”,而不是给它判个“8+2”的缓刑。如果“三模三电”能加分,搭乐高积木为什么不能?体育加分本就是没有标准的标准,天生就有监管难以到位的硬伤。无论是保留八个普及度高的项目,还是预留两项浮动指标,实际都给利益链条的腐败输送预留了空间。不做制度性剔除,始终有碍公平。

说到底,高考不能作为包括体育在内的特定领域发展的导向,文化考试的成绩,就不宜与特长加分叠加。增加人才选拔的多样性,功夫更该在高考之外。加大放权于高校的力度、完善自主招生制度、优化特长生招录配额、扶持艺体类院校的建设发展等,都是题中之义。教育、体育等相关职能部门,则应合力净化特长生的竞争环境,一是为真正有热情、有特长的学生打造少而精的竞争平台,二是为高校自主开展特长生的考察、招录工作提供权威参考。

网友微评

@秦时明月之千山万水:据我所知,很多国家二级运动员都是花钱办的证。所以体育加分问题应该从这个根源抓起。

@百无是处cc:加分制度是一种捷径,很容易被有权力的人利用。

@呦呦悠悠1:我觉得还是运动员考级制度的规范化问题,源头规范了,后头想弄虚作假就难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大学缘何不能自由转专业?大学缘何不能自由... 下一篇:2014湖北高考:考点全程监控 考生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