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地方 > 河南 > 如何看待英国教育大臣到上海取经?

如何看待英国教育大臣到上海取经?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4-12-20

这两天,外来的和尚来取经,上海中小学校热闹极了。英国教育大臣代表团刚走,南非教育代表团随即而至。在上海的一堂观摩课上,英国教育大臣特鲁斯女士问一个学生:“你将来想做什么?”孩子的回答是“科学家”。这样的回答,像重锤一样狠狠地敲打了特鲁斯一下,“在英国,很少有孩子会想做科学家。孩子们觉得这太乏味了”。(2月28日《中国青年报》)

英国教育大臣可能为学生回答“长大想做科学家”而震惊,但笔者一点不震惊,据其他媒体报道,在此次考察中,还有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做科学家的。对于这样的场景,也许老外们会震撼中国学生从小的科学理想,而我们会震撼于学生们如此听话,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也许学生们想说自己想当服务员、想当司机,可是,他们不敢这样说,这样说老师是不允许的,父母也是不高兴听到的。

更进一步说,英国大臣所听到的学生的理想,可能并非真实的理想。甚至有网友怀疑,在接待考察之前,学生们是否进行过集中培训,考虑到在我国中小学,公开课成为表演课,学生在课堂上按照事先的部署举手、回答问题并不鲜见,这种情况并不能排除。据笔者了解,还有初中生回答老外,每天的作业不多,就半个小时。

这恰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最大问题所在,学生的个性、真实、自由表达,是再高的分数也不可替换的。接踵而至的外国取经团,令不少国人很振奋。同时也让人困惑,近年来出国留学呈现低龄化,现在倒好,英国教育大臣都到我们这里取经了。这表明,我国的教育者、家长,都还没有意识到中国教育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我国学生的知识教育从全世界范围内来看,其实是领先的——上海学生连续两次参加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均获得全球第一——可是,这却不能让社会满意。显然,官方如此看重外来和尚取经,不乏希望通过外来和尚的肯定,来为中国基础教育“正名”的意图。

中国基础教育不需要“正名”,需要的是反思:对于基础教育,我们应已经给了学生最大难度知识教育(尤其是科学、数学)的自信,但问题在于有必要“一刀切”地要求所有学生学习一样的学科,达到一样的水准吗?上海学生参加PISA测试总体的表现令老外很吃惊,其实,成绩就来源于“一刀切”的严格要求、训练,这种训练在短期内是可以见效,可存在两方面问题。其一,可能扼杀学生的兴趣,其二,挤占了学生发展其他兴趣的时间。这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后果,一是很多学生把上大学作为求学的终点,认为书读到高中毕业就结束了,二是我国的青少年越到高年级越缺乏想象力、创造力,而这是创造、创意的基础。

英美等国的基础教育的知识教育部分,近年来确实存在学生基础不扎实的问题,这也是令英美政府官员焦虑的地方,但造成这一结果的,不是他们对学生也像我国一样提出“一刀切”的要求、并进行严格的训练却不行,而是本来在知识教育上的时间就少、学生花在数学上的时间也不多,学校老师并不在乎分数,并没有想办法把学生的最后一丝潜力都压出来。我也不认为英国国民会同意政府学习中国的模式,政府想推也推不下去,因为学校有办学自主权,教师也有教育自主权,他们最多会略微增加学生数学学习的时间,调整部分教学方法。

“一刀切”忽视个性,是我国教育必须改变的问题,这不是说,我国就不要知识教育,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给学生多元的选择、个性化培养,比如,有10%的学生有数学兴趣,那么应对他们加强教育引导,学更高难度的数学,发展其数学兴趣,而其他学生没有数学兴趣,则不必提过高的数学要求,达到基本要求即可。一个班级里,50个学生都说要当科学家、数学家,这是教育的扭曲,而如果有5个人称想当科学家,其他人想写小说的,有想跳舞的,还想当银行家、想画画,想当厨师、想做服务员的,这才是教育健康的生态。我们的教育给学生们这样的选择了吗?家长愿意接受学生们的选择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人大代表:女大学生就业难 因需生孩子拒录... 下一篇:25岁大学生不幸患尿毒症 治疗期间从六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