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河南省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意见》。《意见》对健全教师交流机制提出了明确要求:加大对本行政区域内教师资源的调配力度,推动校长和教师在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合理流动,逐步扩大交流比例;积极推行校长任期制和轮岗制,加大优质学校校长和中层管理人员到薄弱学校交流任职的力度。
河南省对推进教师交流工作一直十分重视,2005年,河南省就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河南省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具体措施,包括实行城镇中小学教师到农村任教服务期制度、实施“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服务计划”和“大学生志愿服务贫困县计划”等。其中,任教服务期制度要求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务、参评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须有在农村学校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
近年来,河南省教师队伍的补充和交流机制逐步完善,教师素质不断提高。各地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措施,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合理增加教师编制。二是加大补充新教师力度。近两年全省大多数市、县都采取公开招录的办法,补充了一批中小学教师,并且向农村倾斜。三是全面开展教师交流。通过实施新任教师到农村任教、城市教师支援农村教育以及县域内教师交流制度,极大地促进了教师在城乡学校之间的相互流动。四是加强教师培训。通过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名师培育工程、国培省培计划、骨干教师培训等,培训了一大批农村中小学骨干力量。
在实际工作中,各地还创造性地实施了城乡教师交流和城乡学校结对助学制度,开展了教师统一调配、“百校千师手拉手”、“城乡学校结对帮扶”等活动,有效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郑州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城乡教师交流和城乡学校结对助学制度, 全市共有342所学校的2363名教师参与了城乡教师交流,农村学校共派出268名教师到市直学校跟岗学习、培训提高,城乡教师资源共享机制全面建立。
在师资调配上,南阳市打破原有的校际界线,实行教师统一调配,确保弱校每个年级都有强校教师任一门主要学科。同时强校向弱校派驻业务副校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主管弱校的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名校的骨干教师到被帮扶学校任教,在职称评定、晋职晋级上优先考虑,确保强校教师到弱校任教的劲头不减,工作成效不减。
鹤壁市针对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偏低的现状,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工作突破口,先后选派500多名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150多名农村学校教师到城镇学校顶岗学习。组织开展“百校千师手拉手”活动,从全市城镇学校中遴选50所优质学校、500名骨干教师分别与两县三区50所农村薄弱学校、500名农村学校教师进行结对帮扶。
中牟县则从帮物、帮教、帮师三个方面着手,启动“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工程”。城区8所优质学校与16所农村薄弱学校结为帮扶对子, 89名城区骨干教师与农村教师结对,形成了城乡一体、共同发展的局面。2007年以来,中牟县招聘新教师1082名,其中80%分配到农村中小学任教;选派188名校长和教师到农村边远学校支教,同时边远学校也选派200名教师到县城学校跟岗学习。帮扶、交流机制的落实,有力地促进了城乡学校共同均衡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2007至2010年,河南省组织城乡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5万余人次。通过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名师培育工程、国培省培计划、骨干教师培训等,培训了一大批农村中小学骨干力量,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2009启动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每年从优秀大学毕业生中选聘1万名特岗教师到农村任教。
河南既是人口大省、又是教育大省,受社会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影响,教育发展还不均衡,农村教育相对薄弱。站在“十二五”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河南省将进一步加大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力度,切实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措施,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水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河南省关于贯彻落实《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实施办法》的意见
河南省招生办公室关于做好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