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地方 > 广东 > 高考改革广东考生是否多考11科有待政策“落地” 高考改革广东考生是否多考11科有待政策“落地”

高考改革广东考生是否多考11科有待政策“落地” 高考改革广东考生是否多考11科有待政策“落地”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4-12-20

高考改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成录取依据

羊城晚报记者 林世宁

教育部16日公布《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两个配套文件《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考试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以下简称《评价意见》)。这两项高考改革政策,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重要指标加入高考人才选拔机制。

按照新的文件要求,此次高考改革在广东推行时,广东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形式将有较大变化,但目前在读的高中生不会受影响。

1 学业水平考试

热点1

14个科目均列入考试范围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目前在广东的地位比较尴尬,虽然广东要求高考录取与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挂钩,但是要求比较宽松,如一本高校只要求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皆达到C(50~69分),这对能考上一本的学生而言,几乎毫无压力;而对于部分批次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放宽到了D(25~49分)。

按照《考试意见》的要求,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将成为高考“语数外”三科成绩之外录取的另一主要依据,考生选考3个科目,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如此,《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所设定的14个科目均须列入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考试,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其余5门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通用技术、信息技术考试,可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统一要求,确定具体组织方式。

热点2

广东会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方案

目前广东虽然实行了学业水平考试制度,但是考试科目只有六门,“物理、化学、生物”为一组,“政治、历史、地理”为一组,理科生只需要考政史地三门,文科生只需要考物化生三门。若完全按照新方案实施,广东考生学业水平测试的科目将从3门激增至14门,这是否意味着广东高中生需要多参加11次考试?

对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育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学业水平考试改革不能理解为增加了学生负担,它实际上促使高中教育回归。国家新课改从2004年就开始推行,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的要求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过早的文理分科,让高中课程安排仍然围绕着高考转,高考不考的课程就少学甚至不学,这不符合人才培养规律,对学生个人发展也不利。接下来广东会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方案,学业水平考试具体考几门、怎么考,仍有待政策落地。

热点3

考试成绩“等级”方式呈现

对于《考试意见》会否增加高中生负担,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也有类似回应:这次改革的目的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和‘等级’方式呈现,除了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科外,其他学科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教学要求,考试合格即可。不参加高考的学生,不需要和其他学生学习、备考一样难度的教学内容。”现行高考科目是统一规定的,有的科目学生不擅长但又必须考;改革后,计入高校招生录取的3科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是可选的,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特长自主选择,扬长避短。学习有兴趣和擅长的东西,可能就不会感觉太累。

此外,现行高考是将高一、高二学习的内容一直带到高三“算总账”,三年中各门考试科目一直处于备考的过程中,并且高考时集中考6门,学生考试的门数多,强度大。改革后,与高校招生录取挂钩的学业水平考试安排在三年中完成,实现每门课程学完即考,可以分散备考的门数,缩短备考的持续时间,减轻一次性考试带来的心理压力。

热点4

社会人员也可参加学业水平考试

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均须参加学业水平考试,高中阶段其他学校在校生和社会人员也可报名参加。

1.原则上高一年级2个科目左右,高二年级6个科目左右,高三年级6个科目左右。各省(区、市)要积极创造条件,为有需要的学生参加同一科目两次考试以及更换已选考的科目提供机会。

2.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以等级呈现,其他科目一般以“合格、不合格”呈现。以等级呈现成绩的一般分为五个等级,位次由高到低为A、B、C、D、E。原则上各省(区、市)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依次为:A等级15%,B等级30%,C等级30%,D、E等级共25%。E等级为不合格,具体比例由各省(区、市)根据基本教学质量要求和命题情况等确定。

3.要将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所有科目成绩提供给招生高校使用,具体要求和使用办法由各省(区、市)及高校确定。

2 综合素质评价

特长学生高考录取还有优势吗?

德智体美践样样可“加分”

2014年起,全国高考加分项目开始大幅缩减,2015年将进一步缩减。加分取消后,那些竞赛获奖、艺术有特长的学生在高考录取时还有优势吗?答案是肯定的,此次出台的《评价意见》就对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进行了细化,让考生的特长得以展现。按照《评价意见》的要求,评价将从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进行。

《评价意见》还对每个程序的时间、责任主体等相关要求做了明确规定。如写实记录由学生自己填写活动记录单,教师做指导,不是代替学生记。要及时记录,突出重点,注重写实。再如整理遴选在每学期末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遴选出来的材料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用于招生使用的材料,学校要进行公示,相关教师要签字确认。这些规定非常明确具体,旨在规范评价过程,避免各行其是。

在五个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将不再获得直接加分,取而代之的是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中的记录。评价程序是,教师要指导学生客观记录在成长过程中集中反映综合素质主要内容的具体活动,活动记录、事实材料要真实、有据可查。每学期末,教师指导学生整理、遴选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活动记录和典型事实材料以及其他有关材料。遴选出来、用于招生使用的活动记录和事实材料必须于每学期末在教室、公示栏、校园网等显著位置公示。班主任及有关教师要对公示后的材料进行审核并签字。

综合素质评价如何杜绝弄虚作假?

实施公示制抽查责任追究制

据了解,广东自2004年开始已在省内高中推行综合素质评价,但现实中并未发挥作用。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改革要把档案做得完美,才能发挥其在高考录取中的参考作用。

今年高考时,多地高中爆出体育特长生加分弄虚作假,综合素质评价主要以个人填写的内容作为素材,如何杜绝学生个人以及学校集体弄虚作假?对此,有关负责人表示,教育主管部门应通过加强监管来杜绝弄虚作假,《评价意见》中提出的“材料公示制度,抽查制度,申诉与复议制度,诚信责任追究制度,对弄虚作假者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等政策,都要严格落实,这不是教育部门靠一己之力所能实现的,需要多部门配合。

考试时间

学校要均衡安排每学年的授课科目,统筹确定每个年级的学生参加考试的科目数量,原则上高一年级2个科目左右,高二年级6个科目左右,高三年级6个科目左右。

考试科目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所设定的科目均列入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考试,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通用技术、信息技术考试,可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统一要求,确定具体组织方式。

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由学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学生可以在完成必修内容的学习,对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有一定了解后确定选考科目。学生将来可放弃薄弱学科而深耕强势学科

教育部再发高考改革配套文件提出“3+3”模式:语数外+自选三科

在现行高考招生制度下,总成绩是对学生唯一的评价,此现实将被改变。昨日,教育部就高考改革发布《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配套文件,确定高考改革后,学生将自主选择3个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计入高考总成绩,同时高中学校要为学生建立综合素质档案,以作为高校录取参考。根据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需在明年8月前,出台相应的配套文件。

■新快报记者 黄婷

●关键词

学业水平测试

同一科目至少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今年9月,国家发布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整体方案,上海、浙江率先试点改革,2017年全面推进。昨日教育部再出配套方案,意在通过建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进一步探索打破唯分数论和一考定终身。

根据方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所设定的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均为学业水平测试科目,具体测试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

其中,共有3个科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学生可以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及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科目中自主选择。换言之,将来学生的高考成绩将会是“3+3”模式,即统一语数外三科,加自选三科。

“学生不再在自己薄弱学科上费尽心思,而是在自己强势学科上精雕细琢。”浙江省海宁市高级中学校长周彬说,这意味着学生的学习重心不再是如何补救自己的薄弱学科,而是如何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兴趣学科。

而为了突出学生的自主选择,实施意见要求,学校要均衡安排每学年的授课科目,统筹确定每个年级的学生参加考试的科目数量,原则上高一年级2个科目左右,高二年级6个科目左右,高三年级6个科目左右。考试时间则建议安排在学期结束时,同一科目至少要为学生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及更换已选考科目的机会。

成绩以等级呈现 比例各省可自定

方案还提出,学业水平测试以“等级”或“合格、不合格”呈现。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3个科目成绩以等级呈现,其他科目以“合格、不合格”呈现。

以等级呈现成绩的共分为五个等级,位次由高到低为A、B、C、D、E,原则上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依次为:A等级15%,B等级30%,C等级30%,D、E等级共25%,其中E等级为不合格。方案提出,具体比例由各省根据基本教学质量要求和命题情况最终确定。

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将作为高中同等学历认定的主要依据,其成绩也将提供给招生高校使用,具体要求和使用办法由各省及高校确定。方案指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根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给学生排队,不得仅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的依据。

而根据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需在明年8月前,根据教育部文件要求,出台相应的配套文件。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教授柯政对此评价称,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以等级呈现,并按考生比例来划分等级,有利于淡化“分分计较”,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教师教学压力。

●关键词

综合素质测评

学生评价材料需班主任及教师签字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长期以来,尽管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有要求,如热爱集体、关心他人、有社会责任感等,但这些要求比较抽象,难以直接把握。

针对这类问题,《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对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了细化。如在思想品德方面,重点是学生参与党团活动、有关社团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如到福利院、医院、社会救助机构等公共场所、社会组织做无偿服务的情况。

然而,当前的综合素质评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走过场”和“集中突击”等问题,学生的个性特长很难得到充分展示,对高校录取招生的参考意义有限。为此,意见强调综合素质评价注重考察学生的行为表现,特别是通过学生在有关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来反映其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如思想品德方面,不仅要看学生参加公益劳动、志愿服务活动的具体内容,还要看参加的次数、持续时间等。

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最终将形成档案,供高校招生学校参考。内容包括学生成长记录、学生毕业陈述报告及教师评语、典型事实材料及相关证明。方案要求,高中教师要充分写实记录材料,而作为招生依据的材料,除需进行校内公示外,学生、班主任及相关老师均需要签名。

高校方面,要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办法,组织教师等专业人员对档案材料进行研究分析,采取集体评议等方式做出客观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参考。

省考试院:

“广东版”学业水平考试将符合省情

虽然,广东不在首批高考改革试点范围,但全面改革已是大势所趋,而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也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广东会争取尽快实现高考改革。

昨日就教育部的最新方案,省考试院副院长黄友文表示,将根据国家要求调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而目前高中在校生不受影响,仍按现行方案考试,“最终出台的广东版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办法,也会符合广东实情”。

希望配合改革同步出台教学大纲

实行高考改革,对学生来说,自由选择高考科目是一大进步,学生能拿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竞争,相对公平,但对学校来说,如何开展教学也是一大挑战。

执信中学黄鹂老师透露,按照现行高中教学,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在高二之后已经全部完成,高三基本都在复习,因此她认为,在不分文理之后,教学怎样开展,应该有一个大纲来指引。

此外,有资深高中教师还从人才培养方面提出问题,他认为让学生6选3考试,从一定程度上能有助学生文理兼修,但落实到高校招生时,如何操作?他建议高校招生规范也应该提前出台,作为学生理性选择考试科目的依据。

建议档案全国联网 有据可查减少造假

昨日,华南师范大学人才测评与考试研究所所长张敏强对于新方案也给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现行的综合素质测评流于形式。如果真正将此与高考录取挂上钩,更易于学校招到合适的学生,“广东实行改革还没那么快,但家长学生也要开始转变观念,未来可能高校录取的学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分数。”

除了家长学生,张敏强认为学校也应该开始为改革做准备,综合素质评价一旦被参考,大家最为担心的就是真实性和公平性,因此他建议,要充分利用信息平台,为学生建立电子档案,同时可以做到全国联网,让高校在招生时能真正将此利用起来。

此外,他认为,信息统一公开,对学校而言也是一种约束,比如学校提供的材料,高校随时可以验证,当有据可查时造假的可能性就越小,如此形成良性循环。

对此,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认为,如果我们的机制和流程设计得科学,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建立和使用,本身就有利于促进社会诚信体系的发展。只要我们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公示、质疑和审核机制,就可以杜绝弄虚作假的行为,确保记录的真实客观性。

将出现越来越多的学生走班现象

昨日,广东校长联合会会长、华师附中前校长吴颖民同样认为,新方案下如何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课程难度差异化的要求,对学校来说是一个新挑战。他预测未来学校课程安排或出现不同情况。

其一,根据学生的选择,组织安排教学,最后可能沦为最简单的“文理”班倾向分班;其二,是由学生自主选择“个性化课表”,这种方法要求学校在排课时,同时有几个老师开设高中低三种要求的课程,让学生自由选择,但他同时认为这是一种理想状态,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总体不强,在管理方面还是要很好地琢磨。

“最后一种,老师开课、学生报名。”吴颖民认为,不排除为适应高考改革的需要,走班制将越来越多出现在学校,即老师不走,学生走,班级概念开始模糊,“这样的上课方式和大学更接近,但在如何管理班级、如何解决学生的交流问题方面,也需要学校花更多功夫。”

(来源:金羊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琼高考艺术生统考:1月4日报名14日考试 下一篇:海南教育获上海扶持 将接受海南职教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