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用电46.5度,账户余额28.5元。”自从安装了“江大掌中能源服务”APP(手机软件)后,江南大学法学院学生马皓月再也不用担心宿舍会突然没电了。
除了宿舍用电定额分配,超额需自掏腰包外,江南大学浴室也计时收费,每3秒钟一分钱,就连教师办公室下班后也必须彻底关闭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否则就得被扣奖金。
自总占地面积3125亩、建筑面积100多万平方米的江南大学新校区投入使用,该校师生人数增加、设备更新完善,能源消耗却也“水涨船高”,而这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前行者和排头兵无锡的发展要求明显不符,这将如何是好?
“智慧能源管理”,江南大学从关注节水节电等细节起步,以引领社会的“大绿色情怀”为指引,探索高校与城市发展的契合点。
“把学校的发展谋划置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需求的大背景下,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模式,立足服务求共赢。”江南大学校长陈坚表示。
优学科,“匹配”地方经济发展需求
“这是学生公寓某房间本月的用电情况,可以看到,每天晚上11点到早上7点,用电量柱状图基本维持在很低的水平。”江南大学能源监管中心,教师赵让边演示边介绍。
这就是该校基于“物联网+”自主研发的全国高校首个“能源感知监管”平台,运用这套系统,全校任一办公室、教室及宿舍的水电能源使用情况都尽在掌握,“抠”住了每一度电、每一滴水。
“目前,这套系统不仅运用于江大校园,还推广到无锡市市民中心及30多家企业单位,节能效果非常明显。”看得出,这一系统不仅令赵让很自豪,也让更多的无锡市民很满意。
然而,将办学优势转化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江大并非一蹴而就,也是多年来通过一系列学科资源整合和提升,在融入与促进城市发展上不断寻求新路径。
2010年,根据无锡建设“感知中国中心”需求,江大在整合通信与控制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成立全国首家实体物联网工程学院,将控制、计算机、电气等物联网相关学科融合发展,构建独特的学科交叉综合优势同时,还积极与地方合作,在“感知工业”“感知农业”“感知医疗”等重点领域开展物联网应用研究,开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产品。
“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既是服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顺应国际高等教育和科技发展趋势的内在需求。”陈坚认为,这是历史给予江大的机遇,更是时代赋予江大的使命。
抓住机遇,不辱使命。江大在推进无锡市医疗卫生事业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上又快马加鞭:与无锡市政府携手共建江南大学无锡医学院,主动服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该校数字媒体学院也积极探索“艺工”结合发展路径,发挥科学与艺术结合优势,适时将动画专业调整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使通才与专才更好地融合,为地方数字产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产学合作,融入区域创新体系
“占地2.2万平方米,一期提供20个精装修、水电设施配套齐全的单元。”江大协同创新中心大楼自去年启用,就以产业协同、国际协同为方向,吸引众多企业、科研院所主动洽谈合作,目前已有10余家企业正式签约。
近日,天佑德青稞酒与江大联合成立的“江南大学·天佑德青稞酒国际酿酒生物技术综合研究所”也在这一创新中心揭牌成立,双方将通过这一新型校企合作模式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方面进行深入探究,以实现校企合作双赢与可持续发展更为强大的创新合力。
“通过这一平台,企业可以直接把研发中心放到学校,寻求技术支持。对于学校而言,也将更有利于人才培养。”该创新中心负责人李琦认为,这一模式将促使江大拓宽产学研合作渠道,融入区域创新体系。
以智力和技术为依托,融入区域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江大所做的努力或许还远不止于此。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落脚点,江大还形成科学技术研究院科技服务处和无锡江大技术转移工程公司联合运作模式,共同组建江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联络和牵手各地市政府主管部门,梳理整合学校技术和人才资源,建立技术转移地方分中心,开拓政产学研金合作业务;其分中心则由布局阶段向内涵建设和创新能力提升阶段转型,加强与周边地区合作同时,积极挖掘、开拓其他省市分中心建设资源,带动新兴学科与地方经济融合,实现学校优秀科技成果在当地产业化。
截至目前,该中心已相继在江苏、黑龙江、山东等地建立22家技术转移地方分中心。据统计,在已建立分中心地区,校企合作项目经费到账数呈成倍增长态势。
“‘新工科’建设要求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这与江大的发展方向不谋而合。未来,江大还将始终以服务城市发展与产业化进程为己任,为智慧城市国际化作出进一步探索。”江南大学党委书记朱拓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2017海归就业调查:求职不易 新一线城... 下一篇:2018考研英语作文:常用的九类过渡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