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随着高考临近,一种个性化定制的“高考准考证”在朋友圈“刷屏”了。用户识别二维码后进入生成界面,自行选择“参加高考”的年份,再根据提示,选择性别,并上传正面照,就可以生成相应年份的“准考证”。专家表示,这样其实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
互动H5频繁刷屏朋友圈
一张张或泛黄发旧、或清新现代、或虚幻夸张的“高考准考证”上,写着高考年份、准考证号、姓名、性别及考试科目等信息,还盖有鲜红的“招生办公室”印章,最吸引人的是自己的照片也会回到18岁的青葱模样,还能根据高考年份变幻不同的造型。连日来,这样的个性化 “高考准考证”在朋友圈“刷屏”。
这种准考证生成器实际上是一种H5动画,之前类似“儿童节小学生证件生成器”“童年照、老年照生成器”等都是这个原理。设计者事先将场景固定,用户通过上传照片等信息,替换模板中一些画面,即可实现“私人定制”。
专家:链接鱼龙混杂暗藏安全隐患
北京互联网协会法律工作委员会委员朱巍指出,这些看似好玩的软件其实潜藏着信息泄露的风险。
朱巍说:“为了做的逼真,用户必须把个人信息既包含照片,也包含自己的姓名等相关信息交给网络服务提供者。如果网络服务提供者仅提供这种生成服务无可厚非,但是如果用了用户的个人信息做了别的事情,或者打包卖给第三人,第三人通过电信诈骗或者发送广告的方式来侵害用户的个人隐私权或者生活安宁权,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用户:玩玩而已,没有关系
但是不少用户对这样的安全风险不以为然,认为仅提供照片并不会存在多大的安全隐患。
用户:“因为有太多的朋友发,所以我就试了一下,也没有想太多,其实就是一张照片而已。”
用户:“我只是觉得好奇、好玩,在这之前我也玩过类似的游戏,还没有发现有什么安全的隐患。”
用户:“我觉得没有什么风险,因为它跟你的真实身份其实没关系,你可以提供一个假名字。”
保护好你的隐私,人脸信息相当于银行卡密码
朱巍提示,这类生成器可以精准获得用户的部分个人信息及照片,稍加技术处理,就可以“攻破”一些依赖人脸识别进行身份验证的软件。
朱巍说:“虽然互联网上的照片很容易被找到,但是网上的照片没有明确的电话号码或者其它个人信息相对应。但是通过软件生成器,把照片和个人信息精准结合起来,特别是我们现在传播的所有信息都是通过移动客户端、手机的方式传递的,我们的手机也是一个支付终端。如果个人信息、手机支付终端和微信等一并交给网络应用的服务提供者,万一信息泄露,那危害的不仅是隐私权的问题,还有金融、资产的危险。所以大家不要觉得好玩,就把自己的个人信息都给了别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高考最容易犯的低级错误 现在就改至少多拿... 下一篇:考研教育学6月复习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