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高教 > 北京师范那大学:那些青春的身影奔走在路上

北京师范那大学:那些青春的身影奔走在路上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6-12-15

——北京师范大学学子社会实践纪实

有时,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的冯琛琦还会翻阅微信聊天记录或者再看看他们暑期社会调研时在大理拍摄的纪录片《匠人志》。

静下心来,仿佛听到远处敲敲打打的锤声——那是一种足以敲破千年的“韧”劲儿。“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远走千里,在彩云之南,在白族匠人的身上,寻找到艺传的精神。

每一个假期,北师大总会有一些青春的身影奔走在路上,从城市、乡野到大漠边疆。实践,成为一种真实的成长、学习。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感悟道:“如同把青春的活泉捧在手上,真是新鲜!”调研、走访、支教,在一次次征途、实践中褪去沾满灰尘的外套,接受一次次涤荡与问候,激扬学术,砥砺人格,体味最诚挚的理想,修习成简静的人。

以专业为引领

踏着乡间的小道,寻着敲敲打打的声音,进入一扇扇敞开的大门。银筷、奶勾、洛如、藏刀……作为“中国民族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专项调研总队的8支小分队中的一支,艺术与传媒学院云南大理鹤庆白族银饰调研队在7天的时间里,在乡野间四处游走,在问卷走访过程中,看到、听到,记录下来自民间工匠的面貌和声音,探求更真实的匠人生活。

2015年9月,北师大曾经做过一个面向北京市高校大学生的调研。在这次调研中发现,99.5%的受访者从未听说过“仫佬族”“怒族”“德昂族”“裕固族”等6个少数民族,98.5%的受访者将“土族”和“土家族”混为一谈……面对少数民族文化在当代发展艰难的现实与窘境,师生们决心做点什么。于是,就在这个暑假,“中国民族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专项调研总队的九支小分队走向了祖国各地,探访包括鄂温克族、阿昌族、仫佬族、傣族、彝族、回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在内的特色手工艺品,追寻那些正在走向失落的少数民族文化。

对少数民族的调研,尤其是少数民族手工艺的调研,兼具实践性与学术性。结合了问卷、访谈、观察及文献等研究方法,使得调研成果更具备可靠性。出于多元化考虑,调研团队的组成严格遵守跨年级、跨专业、跨学科的要求,力求从多种角度、利用多种方法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

作为在艺术路上求索的年轻人,他们又何尝不是游艺的小炉匠,涌动着炽热火焰的熔炉,夺尽天工,切磋琢磨,乃成宝器。手工艺人口述史合集、民族手工艺调研报告、调研队员心得体会、手工艺人系列组片、民族手工艺专题纪录片纷纷制作完成。

一切有备而来——一起集体讨论研发心理课程、艺术课程,查阅文献,参加培训,成立公众号,甚至发动了众筹。

2015年,共30支队伍的实践团队携带由学校教育学、社会学专家指导编制的《乡村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状况调查问卷》,前往包括国家级贫困县、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在内的30个县的217所乡村学校,收集了来自一线基层乡村教师共3757份有效问卷。今年,北师大继续开展“中国乡村教师生存与发展现状”专项调研,鼓励同学们在教育实践的同时更好地关注乡村教师群体,探索让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有效路径。2016年的乡村调研,在去年“广而多”的量化研究基础上,针对不同主题开拓性地选择主题,以“少而精”的实证性研究为主,更深入地下到实地,接触乡村教师。

“走进黄土地的教师”2016中国乡村教师生存与发展现状暑期调研实践总队分别由5支支队选择侧重的子主题去全国各地实践。5支支队在去年的样本点进行跟踪调研,重点关照女教师、新生代教师、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等特殊群体,关注乡村教师的村落社会地位变迁、职业认同与生涯规划、婚恋观与育儿观等热点问题,倾听一线教师心声,真实展示乡村教师生活样貌,在田野调查中深刻理解乡村教师是解决乡村教育问题的重要支点,为乡村教育建言献策。

从深耕到生根

“清晨伴着鸡鸣而起开始新的一天,备课、上课、课后阅读孩子们交上来的作业,自然而纯粹。没有电子的上下课铃声,钟声响起后纷纷跑回教室的孩子们身上有着那么一股子野性,一股纯洁的快乐。”心理学院的于孟可作为北京师范大学白鸽青年志愿者协会“桂梦支教队”的一员,奔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县蒙洞小学支教。“这个夏天,北京与桂林,师大与蒙小,因为我们而连接在了一起。而我们,因为‘梦想’而走在了一起。”

许晋熙是支教团的总负责人,他说:“其实,已有28支支教队将‘白鸽’的梦想课程教育理念带给各地的留守儿童。”成立于1994年的北京师范大学白鸽青年志愿者协会在2011秋季学期,依托于全国最专业的教育学、心理学专家学术资源优势,结合交叉学科的研究优势,针对留守儿童群体研发了“梦想模型课程”,建构具有实践性向导的课程体系,并日益完善。一群群学生,为了一个信念相聚在一起;一个个村庄因为青年学子的到访,充满了活力。2016年,暑期支教团派出12支支教队累计162人次赴广西、云南、贵州、安徽、福建、湖南、江西、甘肃、新疆等9省区12校展开支教活动,使得梦想课程累计覆盖学生近5000人,梦想在那里生根发芽。

“梦想也许不能算作一门课程,它不需要书本和习题,但梦想却拥有超越现实知识、改变自己的力量。尤其是对于处于群山深处的孩子们。用我们的梦想课程,让他们敢想、敢做,有勇气去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这比十几天简单的知识教授更有价值。”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张琦坚告诉记者。

每一次,暑期实践队整装待发之际,老师们总会告诉大家:“我不会怀疑你们拥有求真务实的责任,更不会顾虑你们缺乏策马扬鞭的豪情。我只要求,你们一定要真正走上社会实践的道路。古人讲‘知行合一’,意思就是说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知识与事业相结合,不能纸上谈兵,奢华无实。”

上路了,就真的明白了。

“支教的意义是不能够用距离和经济状况来衡量的,给需要的人带去他们需要的课程,这就是一种支教。被服务方的需求才是支教意义真正的衡量标准!”“桐夏”暑期教育实践队队长李雨朦深有感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学科评估从不为特定项目“量身定制” 下一篇:“新高考下的志愿填报与生涯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