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高教 > 第三届大学社会责任高峰论坛举行

第三届大学社会责任高峰论坛举行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6-12-14

2016年11月4-5日,由北京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大学社会责任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大学社会责任高峰论坛是大学社会责任网络的重点项目。来自世界各地的百余位学者出席论坛并就大学社会责任文化构建等重要议题交换意见。国内外20余所高校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会并发言,10余所北京高校学生工作部门负责人及100余名学生参加本次论坛。

11月4日上午,校党委书记朱善璐会见大学社会责任网络成员高校代表。他指出,大学有共同的责任,那就是通过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为世界、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进步发展提供智慧和思想。当今的世界,人类社会正面临很多挑战和问题,未来的希望可能就在于大学、在于教育。因此,高校在发展教育、构建文化和培养人文精神方面责任重大,高峰论坛的举办也非常有价值。

朱善璐会见大学社会责任网络成员高校代表

11月4日下午,论坛开幕式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为开幕式致辞。他指出,中国的大学一直有一种情结,要承担起对社会、对国家、对世界的责任,一方面,教育学生在学习时和毕业后承担起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大学自身在发展建设中也要承担起对社区、对地方、对国家的责任。培育学生成为未来领袖是大学最大的社会责任,让他们真正了解自己、了解社会、了解世界,并为未来世界发展作出应有贡献,支撑社会、服务社会甚至引领社会是大学非常重要和艰难的任务,需要高等教育者和管理者的共同努力。

林建华为开幕式致辞

香港理工大学校长唐伟章在致辞中表示,过去数十年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技术创新以及各项全球性的挑战,促使世界各地大学跳出传统教研的既定框架,重新厘定其角色和责任,以期增加对社会的影响。他指出,大学社会责任网络成员高校正是抱着世界日趋公正、包容、和平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愿景,推动各方合作,开展了包括高峰论坛在内的多个合作项目,积极推动大学研究、践行社会责任

开幕式后,来自全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教育界领导和学者通过校长圆桌会议交流意见,分享了对于大学社会责任的看法,探讨了大学社会责任的远景和实践,着重交流了亚洲大学社会责任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川生、香港理工大学校长唐伟章、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香港理工大学副校长阮曾媛琪先后担任讨论环节的主持人。

围绕社会责任的核心使命,柯炳生提出,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材、为社会提供原始创新成果是大学的核心使命,也是大学社会责任的根本体现。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伍江呼吁大学在关注传统社会责任基础上,更关注可持续发展。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史宗恺认为,高校最大的社会责任是要为社会培养能够推动国家、民族、文化或是文明发展进程的优秀人才,应营造、树立和践行公益意识和社会责任的浓厚氛围,并通过培养的学生影响社会的价值取向。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吴付来则指出,大学社会责任关键在于结合国情校情,培养积淀厚重素养的领袖人才,将社会责任落在实处。厦门大学党委副书记林东伟提出,大学应实现从满足知识传播需要,向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发展的转变,及由接受性学习向探究性学习转变。中国海洋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张静谈道,以优势的特色学科推进人才培养,倡导建立“未来海洋青岛共识”,履行社会责任。石河子大学党委副书记夏文斌认为,人才培养是高校的第一功能,贯穿于所有功能之中。台湾成功大学校长苏慧贞认为,高等教育环节最主要的教育效果是提升学生精神世界和社会责任感,让其融入社会。韩国梨花女子大学副校长朴仁辉认为,作为专门的女子大学,梨花女子大学超越纯粹培养学位毕业生,致力于培育全球女性领袖,充分善用一切可用资源,提供最佳的教育。

围绕社会责任培养的实践,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叶静漪结合“鸿雁计划”和“弥渡帮扶”,分享了大学服务地方发展的做法。四川大学副校长晏世经介绍了和港理工共同建立的全球第一个灾后重建项目及面向学生的防灾减灾教育。曼彻斯特大学助理副校长詹姆斯•汤臣介绍了大学将卓越的研究、教学和社会责任作为学校相辅相成的三大支柱目标。京都大学行政副校长北野正雄介绍了大学通过校际合作和培训项目来促进学生学为所用的做法。康奈尔大学副校长朱迪思•阿普尔顿介绍了大学在150年来,一直将社会责任的培养融入教学,开展课程设计,鼓励学生参加多种社会项目和活动。塔夫斯大学提舒公民生活学院始创院长及塔瓦尔网络荣誉总监罗伯特•霍利斯特认为,通过融合、新的组织结构、领导力三个战略可以实现社会责任的培养。比勒陀利亚大学学务副校长诺曼•邓肯介绍了学校通过社区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课程、建立协作系统共担社会责任的做法。圣保罗大学副校长马塞洛•罗梅罗介绍,圣保罗大学自成立之初就承担了培养科技人才的社会责任,发挥大学文化中心的作用,支持文化延伸到社会服务,发挥自己的作用。格里菲斯大学校长伊恩•欧康纳介绍了大学面向社区开展的儿童教育和气候变化项目。金边皇家大学副校长乌姆•拉维介绍了学校积极培养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的人才,输送毕业生服务国家发展的做法,希望未来各高校能进一步合作,促进大学社会责任的发展。文莱达鲁萨兰大学副校长哉斯·提奥介绍了该校2009年推出以学生为中心的Gen NEXT计划,培养学生所需的关键技能及扩展他们的环球知识,开展学生交流、培育计划、实习以及社区外展项目,丰富学生在课本以外的经验学习。

今年的高峰论坛还首次开设独立的学生论坛。11月4日,来自大学社会责任网络成员高校的多名学生代表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分享了对于大学社会责任的看法和参与相关实践活动的经验,随后在北京市内进行参访体验。

11月5日,论坛进入全体讨论环节,北京大学副校长李岩松首先致辞,指出要在育人过程中,注重全方位培育学生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意识。“责任”不是一句空谈,既需要通过教育“内化于心”,也需要通过实践“外化于行”。唐伟章指出,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大学发展的重要议程,学生通过为社会服务扩大视野,培养责任意识,应用专业知识帮助别人,提供改变生活和他们人生的途径。

随后,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围绕“高等院校的社区参与:政策与实践”“透过服务学习培育明日领袖:策略与成效”和“建设救灾能力:大学生走在社区最前线”等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张静、曼彻斯特大学国际应急医药学东尼·雷德蒙德、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学系沈文伟博士、塔夫斯大学罗伯特·霍利斯特、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部长及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陈东敏、香港理工大学助理副校长石丹理分别担任各环节的主持人。

各高校分享了组织学生广泛进行社会实践和社会建设,建立实践基地,帮助当地人解决需求,参与当地建设,开展知识下乡、法律援助、环境保护评估等实际工作,助力社会发展的丰富多样的做法。如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介绍了日常开展的防灾减灾教育活动;复旦大学介绍了书院模式的探索;中国海洋大学介绍了设置助学公益岗,引导开展服务学习的做法;东南大学介绍了借鉴古希腊学园文化,以大学科研计划提升大学生科研素养,努力建成课堂教学、文化帮扶一体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香港理工大学介绍了发展的四川社会心理学工作模式,着重因应灾区的环境和文化需要而提供服务,并介绍了应用跨学科模式进行减低灾害风险的研究;华盛顿路易斯大学介绍了公民责任领导力的课程,通过课堂教学促进社区参与;以色列海法大学通过开展跨学科研究,提供国际课程,教育年轻人学习解决社会问题的工具和方法;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介绍了重点致力于社会责任的“2025战略”,着重提升社会参与和社会影响。

随后,学生代表汇报分享了对大学生社会责任的看法和体验,北京大学代表介绍了为受艾滋病影响的孩子组织的“大手拉小手”夏令营及开展志愿服务的经历,香港理工大学代表分享了在金边开发低成本计算机的故事,四川大学代表介绍了走在灾害教育前沿、服务社会发展的经验,北京师范大学代表介绍了小白鸽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的支教、京师公益讲堂、重大赛事服务等活动。

最后,叶静漪、阮曾媛琪分别致闭幕辞,对各高校交流的经验做法进行梳理和总结。

11月3日,叶静漪还参加大学社会责任网络执委会会议,与成员一同研讨如何更好地推动大学社会责任实践。近年来,大学社会责任网络成员高校致力于推动大学生群体参与应对世界挑战,与社会各界共同建设人类美好未来。通过本次论坛,各高校围绕培养优秀学生、服务社会进步、助力国家发展等社会责任展开讨论交流,达成共识,未来将进一步发挥自身的科研优势和专业所长,将大学社会责任的愿景转化为行动。

背景资料:

大学社会责任网络于2014年底正式成立,旨在有效推动大学社会责任的发展及促进高等院校在大学社会责任方面的协作创新,秘书处设在香港理工大学。北京大学是网络的创始成员高校。创始成员高校共10余所,其中中国大陆地区为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三校。该网络通过共同进行学术研究、轮流办会、开放奖学金申请、互派访问学者项目和创立专题网站等各种合作形式实现经验交流和资源共享。大学社会责任高峰论坛每年一届,第一、二届均在香港举办,今年首次在内地举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当代中国哲学的返... 下一篇:教育部: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连续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