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留学 > 美国 > 哈佛大学教给学生的三件受益终生的事

哈佛大学教给学生的三件受益终生的事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6-10-20

哈佛大学作为美国乃至世界顶级的学府,教给学生的不仅是学术方面的知识,更加注重对于性格和思想方面的培养,下面查字典新闻网盘点一下哈佛大学教给学生的三件受益终生的事,看完就知道哈佛的优秀不无道理!

哈佛大学教给学生的三件受益终生的事1

1、没有什么不可以质疑-

在谈到她们在哈佛受到触动最深的第一件事时,两个学生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批判性思考和质疑精神”。她们很认真地告诉我,在哈佛的课堂里,没有什么是不能质疑和挑战的。老师永远都在鼓励学生们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挑战即有的权威和真理。学生随时可以向教授发问,而哈佛教授们最偏爱的就是这种参与程度高,争论激烈的研讨课堂。甚至学生们在期末论文批判自己教授已发表著作中的论点和研究也是常有的事情。

这种挑战和质疑并非出于竞争和敌意,而是为了“真理愈辩愈明”。这一点对于来自中国的学生而言更具冲击力。对于来自每一个问题都提供了“标准答案”的文化的他们,即使在有不同观点的时候,他们也被教诲不可以和比我们更年长和权威的人们争论。但是,在哈佛,每一个人都要重新思考“答案”。

每个哈佛学生都会被寄予这样的期望,那就是“站在前人智慧的基础之上,你将构建怎样的世界?”他们深知,很多理论和观点都曾经盛极一时,但是经过时间和环境的改变,总会有人不断提出新的观点,引领新的思潮,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各领风骚数百年”。也正是由于这种学者之间永无止境的相互批评和挑战,才有了今天学术领域里的不断进步。

有意思的是,她们特别提到哈佛在鼓励学生们保持这种批判性的思考能力的同时,也格外强调每个人应广泛涉猎各个领域的知识,并在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深入研究。这一点在哈佛2013年推行的通识教育计划中所提供的、上千页选课单上列举的400余门课程便可见一斑。因为如果没有渊博全面的学识作为后盾,所谓的质疑精神充其量只能是简单的怀疑揣测而已,并无太大实际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哈佛大学教给学生的三件受益终生的事2

2、启发他人的能力

两个哈佛女孩,一个从大学就在美国就读,一个是在研究生阶段才报考了哈佛。虽然她们的成长背景稍有不同,但是并不妨碍她们在很多方面都有着高度的默契和共识。和许多人一样,她们报考哈佛也是冲着学校的声誉和在每个领域里呼风唤雨的顶尖学者而来,但是还有一点更具吸引力,那就是你将有机会和同时代最优秀和最有才华的年轻人一起并肩学习、相互启发。她们说,如果让两人票选最喜欢的大学生活的一点,那么,与自己志趣相投的同学们一起谈天说地,聊文学,侃政治,论人生,一定可以轻松挤进榜单前三名。我在哈佛的几天,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她们所言非虚。无论你在食堂里,在图书馆的走廊,在宿舍的休息区,在中央草坪上,你都能看到学生们三三两两围坐在一起,认真而热烈地进行讨论。

而关于大学一词(University),其本意就是“万物的综合”,也就是将所有的知识聚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大学就是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相聚在一起生活,一起吃饭,一起听课,一起讨论,一起探索,保持着共同的日常学习和社交生活的节奏。这种“学院氛围的方式”,其核心是一种可以成为“横向学习”的观点——即每一个学生都有某些重要的东西,值得彼此学习。

在哈佛,这样的学习绝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更处处体现在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之中——合唱团,戏剧社,舞蹈团,辩论组织,政治协会,模拟法庭,艺术讲座,联盟赛事,文化讲座,乐队公演等等。在这样的学习氛围和生活中,学生们形成了个人之间的紧密联系和深厚友谊。其中的一位哈佛女孩告诉我,一旦你成为哈佛的学生,实际上你就已经成为哈佛遍布全球的强大校友网络的一份子。在这里受到的教育,结识的同学和所有人共同秉承的理念和信仰将成为你终生享用不尽的珍贵财富。它们会给你一种根的感觉,给你一个精神的家园,让你更清楚地知道往哪里去,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创造属于你自己的历史,并成为哈佛历史和传统的一部分。

其实,这样一种关于横向教育的观点——即同伴之间相互学习、彼此促进的重要性,再怎么高估都不为过。对每一位申请者,很多世界顶尖大学(包括哈佛)的招生负责人都会关注“其启发他人的能力”,从而确保“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之间想法的互动和观点的交流”。而且,这个理念在许多教育大家的著作中都曾费大笔墨加以论述。保罗纽曼在其《大学的理念》里就提到,大学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通过频繁紧密的交往,”学生之间将培养起一种关系,“它们学会彼此尊重,商量和互助。”著名的教育学家杜威也持有同样观点:他把教育描述为“一种社交生活的方式,在这种模式中,“最佳和最深刻的道德训练的获得,恰恰是人们通过在工作与思考的结合中与他人结成适当关系而来。”

哈佛大学教给学生的三件受益终生的事3

3、你能为这个世界带来什么?

选择最后一点时两个学生都感觉难以取舍,因为想要表达的实在是太多了。不过想了又想后,她们还是决定先给我讲一个故事。这个小故事就发生在不久前《教育伦理学》的课堂上。学生们问及老师说所有人都在想要改变世界,但是每个人的能力有限,精力也有限,也许到头来付出的巨大努力也只不过是投下茫茫大海中泛起的小小涟漪而已。与其这样明知不可而为之,还不如独善其身,面对现实罢了。于是,那位教授便向她们讲述了这样一则关于《海星》的故事。

从前有位年轻人在黎明时分沿着海滩散步,他看到远处有位身体虚弱的老人,弯着腰在拾东西。当他走近那位老人的时候,发现那位老人在海滩上把小小的海星一颗一 颗拾起,然后又把它们一颗一颗扔回海里。 年轻人好奇地问那老人:“老人家,您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多时间及精力拾这些海星呢?”老人解释说 :“如果在太阳出来之前不把海星放回海里,他们就会死掉。”年轻人喊道:“沙滩上有成千上万的海星,但只有您一个人,势孤力弱,能发挥多大的力量呢?这似 乎是浪费时间吧!” 老人看着手里的小海星,然后小心翼翼的把它扔到海里去,平静地说道:“至少,我改变了它。

教授在讲完这个故事后,在场的学生们都沉默了。这两个哈佛女孩告诉我,类似于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在哈佛, 每一个人都被要求思考你将如何运用自己的才华和知识为那些不幸或处于困境的人们带来改变。大家信奉这样的理念——服务他人就是服务自己。因此寻找“你能为这个世界带来什么”这样一个问题的答案,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必将伴随他们的一生。而每当她们怀疑自己和世界的时候,这个故事和作为哈佛人所应代表的精神和信仰都会赋予她们巨大的动力和能量。

这也让我不禁想起了近日联合国全球女性亲善大使的艾玛·沃特森 (Emma Watson) 在纽约的一场“He For She”的公众活动中发表了关于反对歧视、男女平等的演讲。其中有一句话对我而言至今震聋发聩“如果不是我,那会是谁?如果不是现在,那么更待何时?”(“if not me, who? If not now, when?”)虽然乍一听感觉有点狂妄,甚至有些自我为中心,但是,也许正是这些疯狂得认为自己可以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的改变世界。

最近不断回忆起哈佛现任,也是第一任女校长福斯特曾经在其演讲中说过的那段话。我想,恰恰为这所传奇学府做了最为精辟的总结“一所大学的精神所在,便是它要特别对历史和未来负责-而不是单单或者仅仅只是对现在负责。一所大学关乎学问,影响终生的学问,将传统传承千年的学问,创造未来的学问。一所大学,既要回头看,也要向前看,其看的方法必须、也应该与大众当下所关心的或是所要求的相对立。大学应对永恒做出承诺。”

也许,这就是哈佛——一所依然可以让你“仰望星空”的精神圣地的灵魂和魅力吧!上述就是查字典新闻网盘点的哈佛大学教给学生的三件受益终生的事,留学咨询答疑评估,干货资料发放,还可以加入QQ群(521046051)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还在等什么,快来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什么样的课外活动可以打动美国大学招生官 下一篇: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十所美国大学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