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几年我国就业形势难言乐观。8月2日,人社部全文发布了部长尹蔚民署名文章,披露了人社部对于“十三五”时期我国就业形势的预测。尹蔚民直言,供给不减、需求下降、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难等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导致“十三五”期间我国劳动力需求相对减少。业内表示,人社部提前“预警”意味着未来就业政策将有望进一步“加码”和细化。
劳动力总量承压
在昨日的撰文中,尹蔚民也直言,“十三五”时期,我国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总量矛盾依然存在。
具体来说,尹蔚民介绍,“十三五”期末,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仍将保持在9亿人左右。“十三五”时期年均需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在1500万人以上,加上近千万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需在城镇就业的劳动力年均约2500万人,与“十二五”时期基本持平。然而与此同时,未来几年企业劳动力需求将相对减少。供给不减,需求下降,我国劳动力总量压力依然很大。
此外,中国社科院还曾发布报告指出,从长期来看,农民工群体在未来劳动力市场中的竞争优势难以维持,就业形势将比大学生更为严峻。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外出农民工总量达到1.6亿人,30岁以下的青年农民工约占60%,但是,他们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8年,过早地进入劳动力市场,导致其缺乏必要的职业技能。而且,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人力资源研究室主任高文书表示,超过70%的青年农民工流入东部沿海地区,大约50%的青年农民工从事制造业,而受经济放缓和结构调整影响最大的恰恰就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外向型、劳动密集型制造业。
产业结构调整“阵痛”
对于“十三五”时期劳动力需求减少的原因,尹蔚民归结为: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难、生产方式变革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等。而且,尹蔚民也特别指出,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大,势必造成一大批职工转岗就业,其中不少人年龄偏大,技能和经验趋同,转业转岗能力差,这就将使得就业难问题更加突出,结构性和摩擦性失业或将增多。而这被业界称为是我国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阵痛”之一。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进一步解释称,在我国加速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情况下,产能过剩、低附加值产业的产品将难以有市场销售出去,难以继续生产、发展,这就直接导致这些行业企业对劳动力需求的减少。“不可否认,这些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往确实是我国解决大量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然而随着我国低廉的人工成本优势逐渐丧失,这种产业正在大批向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转移,因此,这项解决就业的重要渠道就逐渐明显收窄了。”
不过对于此前业界有观点认为,延迟退休、全面二孩等新政的实行对“十三五”可能会加剧就业矛盾,苏海南则予以了否认,他表示,由于延迟退休在2022年即“十四五”期间才会实施,而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出生的人群也基本无法在“十三五”期间达到就业年龄,因此这两项政策基本不会对“十三五”时期的就业形势产生明显影响。
鼓励创业不能“一概而论”
上个月,《求是》杂志曾发布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就业工作座谈会上的谈话全文,首次披露了我国稳就业底线的具体目标,即未来几年,每年需要在城镇就业的大约有2500万人,除考虑自然减员腾出的岗位,要保持城镇失业水平不上升,每年城镇新增就业规模不能低于1000万人。
在此情况下,“遭遇”用工需求减少的“十三五”时期,就业政策何去何从尤为引人关注。为解决这一难题,尹蔚民在撰文中再次提到创新创业的政策方向。苏海南表示,“十三五”时期,我国对于创业要更有针对性的引导,让有创业能力和资源的创业者结合能力、爱好去创业,提高创业成功率,不要“一刀切”地鼓励创业,否则创业就会引发更多的失业,要鼓励引导形成真正的双创良性格局,至少保证35%以上创业都是成功的,才能让社会提高对创业的支持力度,增加后来者的创业信心。
此外,苏海南也提出,我国仍不能完全放弃所有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尤其是近年随着新业态衍生的快递、送餐等新行业,完全可以消化一批就业供给,“对于我国来说,人力成本提高的同时,可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服务效率等来保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尤其是我国在物流等基建方面的成本仍然比东南亚有相对优势的情况下,还是可以保持劳动密集行业的就业吸引力的。”苏海南表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毕业后还没找到工作的少数派:一直在找工作... 下一篇:就业从内容更多到质量更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