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高考 > 上海大学人才培养:先做全面人 再做专门家

上海大学人才培养:先做全面人 再做专门家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6-05-12

先做全面人 再做专门家

——上海大学人才培养的三个断面

“我们培养的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全面的人,是一个爱国者,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一个有文化艺术修养、道德高尚、心灵美好的人,其次才是一个拥有学科、专业知识的人,一个未来的工程师、专门家。”已故著名教育家钱伟长的这句话,在他长期担任校长的上海大学校园传颂着。

“全面发展的人”是上海大学人才培养的执着追求。初夏时节,记者来到上海大学,看到这里人才培养的三个场景,听到学生的学习感言,感受培养“全面的人”的育人风采。

“创新中国”课:多学科教授同登讲台

【场景】

4月20日晚6时,上海大学“创新中国”课迎来第五讲,探讨创新中的合作与伦理问题。该校生命科学学院“再生与衰老”实验室负责人肖俊杰副教授和化学系主任许斌教授,以科研实践得出“创新成果的获得离不开团队的合作”的结论。

从2014年冬季学期开始,上海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顾晓英和社会学教授顾骏合作,开设通识选修课“大国方略”。课程立足中国进一步向世界开放的大局,由不同专题上各有专长的教授分讲,借助课程内在的逻辑线索,形成整体教学效果。

“大国方略”课已开设5轮,每学期180人选课,期期爆满。作为“大国方略”课2.0版,着眼国家发展全局的“创新中国”课再度引发学生的选课热情,目前已进展到第二轮。“创新中国”课围绕“世界等待着什么、国家需要什么、上海承担什么、上大能做什么、上大学生可以学什么”5个问题,增强学生全局观和创新意识。

“‘创新中国’课的议题设置跨越多种学科,展开文理对话,不同学科的教授在一门课程中登台讲授,身为国家‘973’项目首席专家的校党委书记和身为院士的校长也走上本科生讲台,师生在讲解与互动中拓展思维,获得实实在在的收获。”顾晓英说。

艺术素质教育:优质学科支撑艺术普及

【场景】

4月28日晚7时,音乐学院举行一场别致的音乐鉴赏活动。这既是音乐学院2013级艺术硕士研究生毕业音乐会,也是一堂音乐素质教育课,学生参与鉴赏并完成总结报告后可获得学分。活动现场,青年教师李芸介绍演奏曲目的题材类型、作品风格等。

上海大学理学院力学系大三学生卢牧云说:“音乐专业研究生拿出看家本领,演奏的水平堪称一流。老师的讲解很详细又深入浅出,把作品创作背景、演奏中的精妙之处告诉我们,让人听讲时完全不记得这是在上课,而只觉得是享受。”

上海大学拥有上海电影学院、美术学院、音乐学院、数码艺术学院等艺术类二级学院,构建艺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让理工、经管、人文三大类的学生也享受到优质艺术教育资源。学校经滚动建设,现有242门通识课程,学生不分文理工,在校期间须至少修满22学分才能毕业。学校着力建设23门核心通识课程,其中艺术类就有“中国经典音乐”“外国经典音乐”“艺术的故事”“经典华语电影”4门,引导学生品味经典、感悟人文。

音乐学院2013级艺术硕士研究生毕业音乐会是上海大学推出的“音乐素质教育课程”的第33讲,学生在4个学期里选听4次并完成作业,就可以得到一个学分,两年来吸引了3000多名学生选修。

联合大作业:本科生参与跨学科研究课题

【场景】

2015年底,“国家科技计划重大改革解读与申报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新型多功能老年智能护理床”项目作为唯一受推荐项目参加路演。这是上海大学重点资助的学生联合大作业项目,由来自校内外5家单位的12名教师带领31名本科生共同完成,研制出的护理床具备翻身、防褥疮等功能,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上海大学组织开展跨专业、跨学科、校企联动的联合大作业,让学生加入项目团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牵头申报,每个项目至少有两个学院5名教师参与,特别鼓励企业加入,带领20至30名学生共同完成,学校给予6万至10万元资助。第三期联合大作业有28个项目,正在进行的第四期有100多个项目申报,预计遴选40个项目予以资助。

一批富有学科融合性的项目涌现出来,学生在团体合作中得到扎实的科学训练。“南汇水蜜桃采后贮藏及生控方法”项目,应对上海本地农业生产销售的实际问题,具有潜在利用价值;“民国时期上海民族工业企业档案保存与利用状况”项目,促使学生掌握档案搜集与整理的基本方法和路径,获得一些档案资料;“校园植物地图”项目将诗词、摄影、手绘、植物学、博物学与课堂教育融为一体,挖掘植物中蕴藏的传统文化含义与审美内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安徽六类定位引导高校特色转型 支持学科发... 下一篇:山东高教改革:拟试点取消高校二级学院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