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人才 > 如何理性认识学分制的志愿服务

如何理性认识学分制的志愿服务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6-01-12

纵观中国各高等学校,大都已正式将志愿服务纳入本科生学分制,这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极大地提高了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但同时也值得思考:大学生参加社会志愿服务,一定要给学分吗?在学分制的志愿服务活动下,大学生该如何理性认识和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呢?

这是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必须要思考和回答的两个问题。

按道理说,大学生参加社会志愿服务,如果讲求个人利益的话,根本的益处是能够促使大学生增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与社会实践能力、全面深入体察社情民意和切身感受民间疾苦、找到自己的职业发展和人生理想,而不是功利化地获得学分和考研加分优惠。一件好事,一旦功利化,在人功利本能的强烈驱使下,必将变味走样。

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大学生的社会服务和实践活动不以分数和学分为功利导向,旨在培养自己的组织及领导能力,学习新知识、增强自信心及学会与人相处,亲身体验社会的人和事,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大学、社会组织、州政府都高度重视学生的社会服务和实践工作,鼓励大学生在校外参与各种各样的志愿活动。

记得在学校时老师对我说过:一个人立身处世,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得到多少点好处,而是于他人于社会能有正面的作用,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一个人也便有了自身的价值。 身处平凡岗位的我们,或许没有太多的金钱来帮助他人,回报社会。但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时间、

自己的技能、自己的资源、自己的善心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帮助,而这些微不足道的帮助恰是凝聚社会正能量的源泉,这也正是志愿者服务的核心内容。参加志愿者,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若大学生是只顾个人的利益而不顾他人利益、国家和社会整体的人,这确实是整个国家高等教育的严重失败。

说实话,就我个人所参加的社会实践经验发现,如今的中国大学生普遍缺乏对国情、社情和民意的直接了解,更缺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的能力(我在暑期支教实践中发现很多同学很难将自己所学理论知识系统地教授给学生),至于什么立志报效国家,报效社会和为人民奉献青春才智则只能是天方夜谭。每年,我国的大学都招录和毕业几百万名学生,但是不少学生,只全力追求自己的财富和个人利益的积累,无暇思考国家、社会和民众的利益如何最大化,因而,高等教育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如此一来,学分制的志愿服务活动便陷入了困境。我们应设一个毫无功利导向的教育公益项目来激励大学生参加志愿社会服务,在这里,我没有想批评中国高等教育的意思。我认为作为志愿服务活动主体的大学生,在学分制的志愿服务活动下,应理性认识和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首先应是对自我动机的认识。我们参加加志愿服务活动动机的方面,一般包括利他和利己因素的相结合。志愿者的利他,体现在对志愿精神的遥相呼应,即:自愿的体现善心,不为报酬和收入,是为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而服务的精神。而利己则并不是指

单纯获得前面提到的什么学分,更不是追求自己的财富和个人利益的积累,而是体现在志愿者个人的兴趣倾向,和锻炼自身社会实践能力方面,是志愿者角色的内在需求。因此大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前需要自省自己参与这项志愿服务期待获得什么,自己的动机是什么。

第二,志愿服务需体现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要以自愿、无偿为前提的志愿精神,把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与实现个人价值有机结合起来, 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我曾两次参加暑期扶贫支教在服务中有这样的感受: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老实说,起初参加志愿服务的初衷也完全是为了学分,但有了这样的感受后,我发现我的社会责任意识得到了提高。

有了基于以上的认识后,那么学分制下的志愿服务的功利性便可忽略。时机到了,国家富强了,社会服务的大潮卷的更急了,如何认识它,如何传播它,如何实践它?这是我们全体青年最切最重的大问题,即是学校出世最切最要的大任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我的文采】城墙往事 下一篇:上海交大国防生党支部开展《百团大战》观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