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不仅要做到因材施教,更要做到有教无类。”11月7日,在北京八中超常教育三十周年研讨会上,北京八中校长王俊成这样说。
1985年,经相关部门批准,北京八中与中科院心理所、北京市超常教育科学研究所合作创办了中学超常教育实验班(简称”少儿班”),开始了这场30年的教育创新实践。据悉,30年来,“少儿班”共招收了22届705名年龄在10岁左右、入学文化程度达到小学四年级水平的智力超常儿童,送走554位“少儿班”毕业生。
在王俊成看来,超常教育也是特殊教育的一种,超常儿童与残疾儿童一样,都是需要进行特殊教育的群体。“超常教育更像是一个精致的手工作坊,更加个性化,是专门针对超常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开设的,是典型的因材施教,有利于推动高质量的教育公平”。
据王俊成介绍,在10岁至15岁时应对超常儿童进行鉴别和培养,因为这是超常儿童脑力资源的最优开发时期。以前很多这样的孩子因为没有及时予以区分,常常被认为是“问题儿童”,其实是因为他们的学习和领悟能力超出了同龄人,在普通的课堂上早已经“吃不饱”了。而“少儿班”正是给他们提供了特殊的成长土壤。
在大众眼中,超常儿童往往与智力超常联系在一起。但实际上,智力只是超常儿童的一个方面,“判断是否是超常儿童,还需要考察孩子是否具备创造与批判思维、有效的沟通与合作能力、自我管理和学习能力。”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刘嘉教授说,一部分人认为智力超常等于超常儿童,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据介绍,北京八中的“少儿班”一般用4年时间(2014年后改为5年)完成普通儿童从小学五年级到高中三年级8年时间的课程。在外界看来,这里应该是无尽的“题海”和疯狂压缩时间的“魔鬼训练”。但是,在“少儿班”的师生看来,事实并非如此。14岁的欧梓涵是少20班的学生,再有1年半左右就要参加高考,现在的知识水平大概在高中二年级。在她看来,“我们课堂效率非常高,老师总能将教材中的冗杂部分去掉,保留精华,我们一般也能马上理解。”欧梓涵表示,“少儿班”的压力与同年龄儿童相比是较大的,但是与同等学力的高二学生比,是比较轻松的。少儿班语文教师翁莉向记者透露,少儿班教学时以高中课标要求为准,打破了不同年级间的知识隔阂,统一构建学科框架进行教学。以语文学科为例,每学期都会制定阅读书单,鼓励学生多阅读积累,每年阅读字数一般能有数百万字。虽然课程时间被压缩了50%,但是“少儿班”的体育课程数量基本与正常班级的相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小学数学难倒博士令人忧 下一篇:八中“少儿班”30年首延学制 四年改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