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留学 > 比利时新老中国学生交流“形象问题”

比利时新老中国学生交流“形象问题”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5-01-04

“你们来自中国的五湖四海,父母给你们起了不同的名字,但在这里你们有一个共同的称号:中国留学生。”这是5月8日,中国驻比利时使馆教育处薛浣白参赞在一场“跨时代”新、老留学生对话中的开场白。

中国留学生面临形象危机

“中国留学生”曾经是勤奋、刻苦以及“精英”的代名词,是一个响当当的“国际品牌”。但近年来,随着留学渠道的多样化、留学生人数的剧增,中国留学生中的问题开始凸显,一些留学生的素质受到质疑。“中国留学生”正面临着形象危机。

一位专家曾经指出,“中国留学生”这一品牌形象的受损,带来两个方面的后果。其一,有关中国留学的重点目标国家及学校,或多或少地开始产生对中国留学生的排斥心理。其二,这也是“海归派”在国内渐受冷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这一大背景下,如何维护“中国留学生”这一品牌,无论是从形象角度,还是从自身发展角度讲,都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话题。

“成分复杂”是产生问题的原因之一

在谈到留学生问题增多的原因时,曾经在自由比利时大学工作生活15年的康顺博士指出,现在留学途径的多样化,留学生人数的猛增,使中国留学生队伍中难免出现“鱼龙混杂”的现象。过去,中国留学生基本上都是经过国家教育机构的千挑万选选出来的,那种以“公派留学”形式出国深造的留学生素质相对较高。现在,自费留学生的比例大大提高。而且,“中介产业”的迅速发展,使留学门槛大大降低,只要出钱,就能到国外不同层次的学校留学。

一位来自比利时列日的自费留学生也坦言,现在以自费留学生为主体的中国留学生群体,留学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变。对康顺博士举出的老留学生生活状况的例子,他也深有同感地说,过去留学生省吃俭用,为的是攒钱回国买“四大件”,而现在却经常听到中国留学生买跑车、住豪华公寓、购“路易维登”。这位来自列日的留学生认为,现在留学生中也有严重的两极分化问题。有不少留学生家里并没有多少钱,在贷款、借钱凑够大笔“中介费”终圆“出国梦”之后,发现生活成了问题,一些留学生于是削尖脑袋打工赚钱,另一些则不惜铤而走险,做出一些违法的事情。

“文化冲击”也造就一些“问题留学生”

一位鲁汶大学的药学博士认为,“文化冲击”也是导致“留学生问题”的原因之一。例如在比利时,官方语言主要是法语和佛勒芒语,对许多留学生来说,与外国学生交流和融合成了问题。面对这一困难,一些留学生持消极态度,结果越来越孤立,最后沦为“问题留学生”。

其实,不止在比利时存在文化冲击的问题,其他英语国家也存在这个问题。一位英国留学生曾告诉记者,由于留学生的年龄越来越小,一些处于“危险年龄”的孩子就被父母送出国门。这些学生本身的基础较差,经过一段时间后仍然不能通过语言关,很容易感到前途渺茫,自暴自弃。

应努力维护“中国留学生”品牌

在热烈的讨论中,也有留学生认为,现在时代不同了,不能以“老标准”来要求新留学生。但远在北京清华大学的刘书林教授通过“电话连线”表达了自己的不同意见。刘教授认为,中国留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身处国外,言行举止备受关注。考虑到他们的行为在外国人心目中以及在国内社会中的“导向作用”,中国留学生不应以普通标准来要求自己,而应该珍惜“中国留学生”这一品牌。

刘教授他还就维护这一品牌提出了3条建议。首先,留学生应该具有“严谨治学”的态度。一个国家能否树立并保持科学、严谨的风气,是判断这个国家是否有前途的标准。其次,用自身行动来维护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中华5000多年来的文化传统和精华需要通过中国留学生向外推介、交流。第三,保持团结、凝聚的形象。中华民族是一个独立的民族,有着独立的人格。刘教授套用温总理5日在布鲁塞尔的讲话说:中国留学生应该有“堂堂正正”做中国人的气度。

据薛参赞介绍,人口仅有1000万的小国比利时,因为拥有历史悠久、名声显赫的鲁汶、自由比利时等大学,而成为中国留学生的目标国家之一。目前,比利时吸引了3000多名中国留学生。而且中国留学生的增长速度正在逐年提高。2000年仅增加了250名中国留学生,到2002年,新到的中国留学生人数猛增至1040名。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正通过自己的言行向比利时展示着品牌形象。

中国驻比利时大使馆白综林公使衔参赞也表达了自己意见。他说,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应该说绝大部分中国留学生都非常勤奋和刻苦,他们身上都表现出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留学生问题”从整体来说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但由于身处国外,这些问题格外显眼。这些问题已经损害到了“中国留学生”这一品牌,以及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因此,所有的中国留学生都应该努力维护自身形象。

经过新、老留学生的交流,以及对“留学生问题”的深层次讨论,与会的代表们显然增强了“中国留学生”这一品牌的维护意识。一些留学生代表表示,在任何情况下,中国留学生都应该保持“自强、自尊”的宝贵品格,“无论在哪里,都应该堂堂正正地做中国人”。中国青年报 驻布鲁塞尔记者 杨丽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瑞士洛桑学院首次在沪进行MBA面试 下一篇:专家警示:中国的留学中介是成熟的造假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