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地方 > 湖北 > 湖北推行高校职称分类评审 将教师分为4种类型

湖北推行高校职称分类评审 将教师分为4种类型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5-09-30

核心提示

湖北高校职称分类评审将教师分为“教学为主”、“科研为主”、“教学科研并重”、“社会服务与推广”4种类型,有望扭转“重科研轻教学”、“重论文轻转化”的局面;同时,卫生系列也试点职称分类评审,对卫生系列专业技术人员分“临床为主”和“临床科研并重”两种类型进行评审,鼓励从事临床一线工作的指标有所增加,论文在评价中的权重有所减少。

广受好评,教学再为称道,不如多发几篇论文吃香;医术高超,治好再多病人,不如多发几篇论文管用。这是一直流行在教育系统和医疗卫生行业的职称评审“潜规则”,也是我国职称制度推行至今,广为诟病的现象之一。

职称制度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在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性,发挥专业技术人员作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职称制度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而在高校和医疗卫生行业,“唯论文论”的职称评价标准首当其冲地成为众矢之的。

为破解职称评价标准僵化的难题,湖北省尝试通过职称分类评审,建立科学而合理的人才培养与评价体系。

高校职称分类评审开启破冰之旅

湖北大学的赵柏树老师连续10个学期教学质量考核优秀,连续多年被评为学校“最受学生欢迎老师”,然而在职称评审之路上,他却没能一帆风顺。2014年底,当了17年副教授的他,通过申报“教学为主型”教授,终于顺利通过评审。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教师雷丹,2008年被评为讲师,此后的评教中,她连续5年以高于96分的成绩位居青年教师前列,然而面对高校“唯论文论”“唯科研论”的指挥棒,每次参加职称评审时,与科研成果丰硕的其他同事相比,雷丹总觉得“矮了一截”。2014年底,雷丹申报“以教学为主型”的副教授,最终提前晋升副高职称。

2014年年底,湖北省首次在省内高校推行职称分类评审,构建多元化、复合型评价体系,把教师分为教学为主、科研为主、教学科研并重、社会服务与推广4种类型,新评审标准对教师的评价不再“唯论文论”,潜心教学、科研推广做得好,同样可以评上教授。

湖北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指出,针对高校教师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现象,新的分类评审中,对以教学为主型教师,重点考察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成绩,为的就是要“注重教学实绩,引导一线教师强化教学”。

赵柏树和雷丹是幸运的,职称评审改革让他们不必再在教学与科研之间作出艰难抉择。

“讲好一门课能折算成几篇论文?”“一个相信讲好一门课比写好一篇论文更重要的人,今夜死去了。”2014年年末,四川大学一位教师周鼎在他的诗作中这样写道。事实上,面对职称评审,不少教师都在权衡教学与科研比重的过程中身心俱疲。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教师周敏,连续5年被学生评为校十大优秀教师,几年来,熬夜备课、通宵写论文的工作常态让她力不从心,在她看来,职称分类评审改革使得“教学突出的教师评职称压力减轻不少”。

据悉,包括部属重点高校在内的一些武汉高校已经开始越来越重视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学生的教学评价,并将其纳入包括职称评审在内的教师晋升考评内容。

卫生系列职称分类评审推进破冰

在基层工作了36年,今年刚退休的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高家堰镇卫生院原外科医生李靖元刚刚获评副高职称,这在仅有中专学历的李靖元心中,曾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李靖元能够圆梦正是得益于今年湖北省在医疗卫生行业推行的职称分类改革试点。今年,湖北省正式启动卫生系列副高级职称分类评审改革,此次卫生系列职称分类评价改革在湖北省省直各医疗单位和宜昌、荆州两地进行试点,试点的主要内容是对卫生系列专业技术人员分“临床为主”和“临床科研并重”两种类型进行评审。临床为主型,综合考察理论基础和临床水平,重点考察临床医疗医技水平、临床实践能力和临床操作能力;临床科研并重型,既考察临床医疗医技水平,也考察科研能力、学术成果,突出考察科研成果的转化运用能力。

为此,湖北省职改办印发了《湖北省卫生系列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分类申报评审指导标准(试行)》。新标准最大特点是“一增一减”。“增”即凡是有利于鼓励专业人员从事临床一线的指标,均有增加。如门诊量、急诊量、手术量,一线坐诊、值班情况,病人病案实例、手术记录单等。“减”即减少论文数量,减轻论文在评价中的权重,强调论文质量和论文与专业岗位的匹配度。

由于不少医院将论文、科研成果作为医生晋升的必备条件,缺乏临床能力的量化指标,导致许多学历高、论文数量可观的博士不会看病却能够晋升职称;而一些诊疗经验丰富、深受患者喜爱的医生却因论文数量不足而晋升无门。“地级市医院医生评职称应该放开自主权,不要强求论文。基层医生的技术水平应该以患者是否满意为标准,写论文搞科研,对地级市医院没这个必要。”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院长王静成提及困扰基层医院医生的职称评定难题时表示。

探索以业绩贡献为标准的选人机制

在此前的高校、科研院所的职称评价体系中,科研人员没有动力关心成果推广这一环节,由此催生技术成果躺在抽屉里睡大觉、科研成果与企业应用“两张皮”的现象。而湖北省此次分类评审专门设立的“社会服务与推广型教授”,突出考察其科研成果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强化高校教师队伍服务经济社会导向,对科研论文数量要求均大幅降低,比如“科研成果转化后形成的产值、利润和经济效益突出,达300万元以上”,也能作为申评教授的依据。

武汉轻工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的陈新成为湖北省6名首批社会服务与推广型教授之一,2005年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博士毕业后,陈新到武汉轻工大学任教至今,这次陈新通过教授评审的消息传出,给不少人吃了一颗“定心丸”,再也不用一边跑企业一边担心论文了。

在一些高校学者看来,湖北省职称分类评审有助于纠正高校教师重科研、轻教学,最终忽视人才培养的不良倾向。但是要真正治愈“重科研轻教学”“重论文轻转化”的顽疾,还需要更完善的政策体系引导和加大监督力度。

“破除重学历轻能力、重资历轻业绩、重论文轻贡献的倾向,探索完善以专业能力、岗位业绩和实际贡献为标准的人才评价导向,以业绩论人才,凭贡献选人才。”湖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职改领导小组组长、省人社厅厅长翟天山这样描述职称改革的未来愿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武汉多所热门职校停招转学生 下一篇:湖南大学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