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所在位置:英国,London学校设置类型:创建时间:1916年学历:本科 专科 研究生 网络课程 预科 学校性质:学生人数:4525人院校地址:8359
2012年11月30日 10时讯英国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及李约瑟研究所(Needham Research Institute)在汉学研究相关领域负有盛名,与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牛津大学等机构,皆为英国主要汉学研究机构。本文以三位剑桥大学知名汉学学者为出发点,来简述剑桥大学汉学研究推动及成果,也将进一步探讨剑桥大学的汉学研究历史与学术传统。
剑桥大学汉学发展的起源,可从最早设立汉学教授职位来探讨。剑桥大学早于1888年,就正式编列了首任汉学教授职位于东方研究院(Faculty of Oriental Studies),经过选举会推选,首任汉学教授为威妥玛(Sir Thomas Francis Wade, 1805-1875)。威妥玛与中国的接触早于1839年的鸦片战争,退伍后被任命为英国驻香港军队的翻译官,而后陆续担任了领事馆副领事、翻译、英国驻华全权公使等等职务,于驻华期间,翻译不少汉学资料。这些丰富的资历,奠定剑桥汉学研究的基础,其后翟理斯(Herbert Allen Giles, 1845-1935)等多人续承继发展汉学研究并编撰威氏/翟氏(Wade&Giles)拼音。
另一位知名的剑桥大学汉学家为李约瑟教授(Joseph Needham, 1900-1995)。李约瑟教授毕业于剑桥大学生物化学系,尔后于剑桥大学担任研究员、院长等职,为一着名的生物化学学者,1930年代中期开始学中文及中国之文化、科技。李约瑟教授曾于1942年,于中国重庆主持中英科学合作馆(Sino-British Science Co-operation Office),并积极走访各主要学术机构,搜集可贵资料,并广徵专家学者意见,讨论中国科技的发展及理论,这些学术发现及探讨,均收录于李约瑟教授主编的套书《中国的科学与文明》(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中。有感于此套书将带给汉学界重要突破,也为汉学研究重要的学术着作,台湾商务印刷馆于1969年成立了编译委员会,希望把这套书籍翻译并引进台湾,增加国内外汉学界学者的互动与交流。
以李约瑟教授为名的李约瑟研究所(Needham Research Institute),为一独立于剑桥大学外的独立研究机构,提供优良的学术空间,定期举办相关研讨会及课程,让海内外的汉学学者可以定期交流互动。李约瑟研究收藏了为数可观的汉学研究书籍,主要为李约瑟教授于中国从事研究工作时,所取得的汉语书籍及其它善本珍籍,馆藏也包含了近代汉学及两岸科技研究重要出版品。
【台湾教育部 - 新闻资讯】英国剑桥汉学研究简述另一位对汉学研究有相当贡献的剑桥大学学者为杜希德教授(Denis Crispin Twitchett)。杜希德教授除了开拓英国汉学研究的领域外,也教育出许多优秀学子,更于1967年当选英国国家学术院(The British Academy)院士。杜希德教授长年于英国任教,除了在剑桥大学教书外,也曾于牛津大学汉学讲座(1972-1987)、伦敦大学亚非学院(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SOAS)等等知名学府任教,培养出许多国际汉学界享负盛名的学者。杜希德教授与台湾汉学界的关係也相当密切。杜希德教授曾于1996年应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之邀,出任傅斯年汉学讲座,并发表了三次专题演讲,内容收录于《史家、读者与时间的流逝》(The Historian, His Readers, and the Passage of Time),后由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出版,并收藏院内。
除了学术研究上的贡献,杜希德教授对于英国汉语教育的推动也不遗余力。早于1960年代,杜希德教授仍任教于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时,即推动与当地约三十所中学合作,一起发展汉语相关语言学习课程,并推荐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毕业生担任师资,期望能提高英国学习汉语的人数,并提升语言课程的水準。在1968年返回剑桥大学任教后,杜希德教授接续推动了知名的「中文语言计划」(Chinese Language Project),目标为提供有兴趣于大专院校攻读汉学研究的学生,一系列密集且内容具专业性的汉语学习课程,培养阅读及分析经典汉学着作的能力。这一系列的课程,不仅陆续培养出许多优秀的汉学年轻学者,也引导英国其它大学设立相关课程,实为杜希德教授相当有远见的创举。
身为英国汉学研究的中心机构之一,剑桥大学收藏了丰富的汉学书籍。主要典藏于剑桥大学中文部(Chinese Collections, Cambridge University Library)、亚洲及中东研究学院图书馆(Faculty Library, Faculty of Asian and Middle Eastern Studies)、李约瑟研究所(Needham Research Institute)等等图书馆。目前为止,剑桥大学的中文馆藏约有10万多余卷,涵盖领域相当多元,包含了历史、地理、考古、社会学、文学、语言、科学等等,收藏的中文期刊也多达1000余种,为英国汉学研究相当重要的参考来源。剑桥大学近几十年来陆续出版的汉学着作,也成为国际汉学研究相当重要的参考依据。主要的两套《中国的科学与文明》(由李约瑟教授主编)、及《剑桥中国史》(由杜希德教授及
【台湾教育部 - 新闻资讯】英国剑桥汉学研究简述 美国费正清教授主编),对汉学研究的贡献尤为重要。(注1)英国的三大汉学研究重镇-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剑桥大学、以及牛津大学,在近几十年来多元化的学术研究方向、仍然主导着英国汉学研究的走向,也影响了国际上汉学研究的特徵与趋势。剑桥大学卓越的研究机构、丰富的汉学典藏、及汉学研究的学者,不仅为汉学研究开创了新视野,也说明了剑桥大学汉学研究背后的历史意义以及负载的学术传统。
注1:可参考《汉学研究的形成与发展》,对此议题有更深入的分析。
资料
【台湾教育部 - 新闻资讯】英国剑桥汉学研究简述 教育体系。当时的“太学”,相当于今天的高等教育;府设府学,州设州学,可以说是一种中等教育;乡社设社学,即乡塾,为初等教育;“番学”为少数民族教育。同时台湾也开始实行科举制度。台湾建省后,第一任巡抚刘铭传推行革新,在教育上先后设立了“西学堂”、电报学堂等学校,已具备现代学校的雏形。如西学堂有较完备的设施,课程不再限于儒家经典,还设有外语、历史、地理、测绘、算学、理化等。这些措施,为台湾现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台湾教育的起源1630年代,跟随荷兰东印度公司来台的传教士干治士()利用罗马拼音将台湾新港附近的平埔族语言文字化,并利用该文字开堂教授圣经。该文字因为 东印度公司传授于平埔族新港社,所以称为新港文或新港文字。1636年,荷兰传教士罗伯图斯·尤钮斯(RobertusJunius)更开始在新港社创立学校招收平埔族学童,教授新港文、圣经与罗马文字。后来,南部平埔族大社中,通通都有类似由传教士设立的教育机构。这些学校,就是台湾教育的启蒙。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加拿大亚省高中生升学压力倍增 下一篇:美国土安全部禁止条件式入学 影响欲留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