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教育部 - 新闻资讯】秘鲁推动跨文化双语教育 2012年11月02日 12时讯
秘鲁教育部跨文化暨双语教育司表示,为缩短城乡之间的教育落差,该部将努力达成在2016年时令居住于国内最贫穷地区的3至5岁幼童都能接受西班牙语及原住民语的双语教育。目前双语教育涵盖率在以印第安原住民为主的乡村地区为约51%,该部将继续培训师资及提供教材,并且建构数位学习环境。
秘鲁人口约2,800万,其中原住民家户比例依不同的认定标準,介于25%至48%。秘国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但部份农村地区使用克丘亚语(quechua)或其他方言。对于这项政策,教育部的当务之急在于为补足12,000名乡村学前教育及小学双语教师的缺额,2013年的目标为2,700人。
为此,该部已在22所师範学校及大学开设跨文化暨双语教育科系,同时也展开合格志愿教师的招训工作。在后一项上,该部的构想为先招募280名居住于偏远的亚马逊地区,拥有双语能力及中学文凭的青年,在与之签订在学前教育机构任教的工作契约后,同时提供彼等在职进修的机会以提升教学能力。
除了师资培育外,秘国教育部已展开製作包含19种方言对照西班牙语的的教材及研拟适当的教学方法,俾做为第二语学习之用。跨文化双语教学将实施于全国16,000所公立学校,另一目的在深化对国内文化多样性的认识与尊重。
资料
【台湾教育部 - 新闻资讯】秘鲁推动跨文化双语教育 教育体系。当时的“太学”,相当于今天的高等教育;府设府学,州设州学,可以说是一种中等教育;乡社设社学,即乡塾,为初等教育;“番学”为少数民族教育。同时台湾也开始实行科举制度。台湾建省后,第一任巡抚刘铭传推行革新,在教育上先后设立了“西学堂”、电报学堂等学校,已具备现代学校的雏形。如西学堂有较完备的设施,课程不再限于儒家经典,还设有外语、历史、地理、测绘、算学、理化等。这些措施,为台湾现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台湾教育的起源1630年代,跟随荷兰东印度公司来台的传教士干治士()利用罗马拼音将台湾新港附近的平埔族语言文字化,并利用该文字开堂教授圣经。该文字因为 东印度公司传授于平埔族新港社,所以称为新港文或新港文字。1636年,荷兰传教士罗伯图斯·尤钮斯(RobertusJunius)更开始在新港社创立学校招收平埔族学童,教授新港文、圣经与罗马文字。后来,南部平埔族大社中,通通都有类似由传教士设立的教育机构。这些学校,就是台湾教育的启蒙。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