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留学 > 中美教育比拼:哈佛录取的精英是啥样

中美教育比拼:哈佛录取的精英是啥样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5-01-04

据美国《侨报》报道,又一年的中国高考已经落幕,这场被海外媒体称为“中国、世界最大规模的考试、令人恐惧的高考”,提供了深入比较美中两国的教育制度的一个契机。

教育公平,是一个社会公平的基本要素,也是吸引不少华人家长和孩子来到美国、留在美国最大的原因。那么,究竟美国大学是怎样筛选人才的,在中国苦不堪言的读书之路为何到了美国能变得轻松,中国“打不倒的应试教育”能否在美国教育体制中找到可以借鉴之处?

美国不买高考状元的账

美国的名校对所谓的“高考状元”多是不特别重视,如果一名高中生仅凭考试的高分数、而其他表现平庸就能进入哈佛,哈佛大学恐怕会被教育界人笑掉大牙、会被社会舆论炒翻天了。

在美国的大学招生体系中实际上是没有“高考状元”这一概念的,当然大学在招生中第一项指标是考核学生的学识基础,学生考试的分数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但与“一考定终身”不同的是,学生考试的分数只是大学考虑录取的基础,既不是唯一也不是全部。

在美国,能够反映学生学业水平的数字指标或者说“硬”指标有两个,一是学生在高中四年的学业平均成绩,二是全国性的考试SAT(或是ACT)考试成绩。如果说SAT考试类似中国的高考的话,SAT能考满分就应当可以叫做“状元”了。

在美国的华裔家庭,经常会听到某某孩子SAT考了满分,但报考哈佛大学等名校,结果却是不被录取。

为啥,人家名校根本不把考试拿满分的学生真正当回事,如果只会读书,而无创造性,这样的学生不会被看好。说穿了,人家要的是人才,而不是“高分宝贝”。

既然“高考状元”不吃香,美国大学推出的录取优秀学生的典型例子也就不会是“高考状元”,而社会和公众舆论也没那个心情和风潮去大赞特赞所谓的“高考状元”。

哈佛大学最经典的录取学生例子是一个出生在贫寒之家的女孩,她的母亲靠捡垃圾维生。这个女孩没有抱怨自己的父母为什么这么穷,而是立志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命运。她读书很用功,但更关键的是,她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看到了社区中有太多的人需要帮助,她在课余时间做义工,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帮助身边的穷人。后来这名女孩被哈佛大学录取,成为哈佛大学广纳人才、贫寒子弟也可越龙门的典型例子。

哈佛大学一名校长曾谈到该校喜欢招收什么样的学生,他说,杰出的大学生来源于优秀的高中生,我们是一个极力培养、鼓励高中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学校。

社会对一流高中生的赞美并不局限于好的课堂成绩,而是多方面的。要成为哈佛的学生,光学习好是不行的,还要看他是否有开创新天地的创造性;仅有知识是不够的,还要看他是否有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单关心自身专业领域是不足的,还要看他是否有关注其他方面的广泛兴趣。

打不倒的中国应试教育

中美教育都强调要有公平性,但如何实现公平却是走不同的路。美国的大学录取当然十分重视中学生的学业表现,同时更关注学生的创造力和服务社区的精神,综合考量是重要的手段。中国的高考体制最初有利于挑选人才,但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升学压力之下,也唯有靠分数来衡量学生的素质了。

在中国,应试教育是打不倒的,最起码现在是打不倒的。为什么?在权力、金钱、人情、关系充斥的环境下,分数成了教育机会均等唯一的“硬”指标,能让贫寒子弟出人头地只有学习好,考试拿高分才可以与邪风去抗衡。谁都知道综合性考核学生是大学招收优秀高中生的一种好方式,但这些综合性考核的标准有很大的随意性,有太多人的因素在里边,最后,有多少人敢相信它的公平性呢?

【出国留学网LiuXue86.com - 新闻资讯】中美教育比拼:哈佛录取的精英是啥样 [1][2]下一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澳拟出台“憎恨法”解决留学生暴力袭击 下一篇:五名中国留学生被日企提前“内定”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