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留学市场可谓是“多事之秋”,年初3·15晚会跨国打假,年中“非典”从天而降,年末莫斯科又燃起一把大火,中间还穿插着签证政策调整、学费上涨……在规范中发展的自费留学市场不断经受着天灾人祸的考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04年留学市场将往哪里去?上周四,由本报主办的“北京晨报留学移民中介机构交流年会”在天湖国际会议中心隆重登场。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副主任邵巍、北京市教委对外合作与交流处副处级调研员桑澎、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副处长车伟民应邀到会,并与来自全市30余家留学、移民中介机构的负责人共商自费留学市场发展大计。
5项承诺撑起留学“保护伞”
中介重塑诚信“金身”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副主任邵巍把2004年称为出国留学市场的“质量管理年”。他认为,目前来自客户和外国机构的冲击都不小,如果中介服务质量不能够大幅度提升,不讲以诚取信,以质取胜的话,会面临很大的竞争压力。只有提高服务质量、形成品牌,才能具有国际竞争力。北京市教委对外合作与交流处副处级调研员桑澎也表示,2003年出国留学的投诉数量明显增加,从2002年及以前累计数量不超过50件,迅速增加到100余件,而且集体投诉数量增加很快。主要矛盾也从规范服务、收费标准,开始转向国外学校的教学质量和资质方面,集体投诉主要集中在南非、马来西亚和德国。这里面既有个别中介机构宣传上存在着某些不实之词,也有因管理不善,给代理人或者承包商提供了违规、违法的机会。因此,今年更应该作为重塑留学中介形象的一年。
政府密织“防护网”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车伟民认为,从去年开始,自费留学市场已经非常明显地听到了政府的声音,包括留学预警和公布国外院校名单。2003年发布的13个留学预警中,有七八个都是跟国外院校有关系的。公布院校名单后,国外那些没有资质的学校已经非常隐匿了。另外,国外有相当大一部分属于商业注册的机构,这些机构以招收外国学生为主,是一种赢利行为,而且没有固定办公场所,存在很大风险,这就涉及到对国外教育机构的资质鉴定问题。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虽然要开放教育服务贸易,但是并不意味着国外学校、机构可以长驱直入,我们要对国外教育机构进行资质鉴定,在教育服务领域建立一个适当的准入制度,明确鉴定的标准和体系。让学生、家长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这个学校是不是他想要去的学校,是不是优质教育资源。
服务要换“升级版”业内人士王薇认为,留学中介是教育机构,也是服务性机构,产品就是服务。如果想持续向上发展,一定要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只有完善的服务才是这个行业存在的基础。
合法中介非“暴利”业内人士表示,留学移民咨询行业是一个知识性、技术性含量较高的行业,不应该简单归结到房屋中介、婚姻中介这类机构当中。因此,认为留学中介是十大暴利行业的看法有失偏颇。原因在于,通常留学行业办公地点都在交通方便的高档写字楼,在为学生提供优良环境和便利交通的同时,留学中介也承担了非常昂贵的租金,在广告投入、人员工资方面开支也很惊人;同时,为了给客户提供国外院校和学习环境的最新信息,还要定期外派员工到国外考察和培训,并为此支付高额的资金;另外,留学中介在向知识密集型行业转变的过程中,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投入也是巨大的。虽然随着留学咨询行业品牌的树立和市场运作的规范化,降价的空间尚存,但是必然存在着价格与价值相匹配的问题。业内人士王薇认为,所有公司存在下去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利润空间,这是一种长远的投入和产出效应。因为企业有了合理利润才会再次投入、再次发展,才能开发更新更好的项目。目前合法中介机构不存在暴利,虽然降价空间不是没有,但关键是这个空间是否真正合理。
2003留学市场4大变化
供求双方互相“挑剔”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副主任邵巍认为,2003年自费留学在供需关系上一些很微妙的变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供方来讲,目前在一些留学热点国家的学校中,由于容量有限,中国学生已经趋于饱和。比如英国某高校的法律专业中100个学生里有近90个是中国学生,新西兰语言学校倒闭,也反映出同样的问题。基于此,外国关于留学生签证政策发生了一些变化:继德国开展留学生审查之后,法国、荷兰也开始类似运作;日本虽然在年底才公布了一些政策上的变化,但实际上早已开始收缩签证,去年下半年一直维持着比较低的签证率;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一些国家也都做了调整。从需方看也在发生变化,特别是“非典”之后,学生和家长的选择更加理性和多元化,包括选择专业所去的国家、学校等都发生一些变化。这里面既有基于就业问题的考虑,也有SARS以后人们更加注重亲情、友情,更多反思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还有些是出于经济投入与回报的考虑。
留学预警“一箭三雕”2003年是留学市场的“规范发展年”,政府出台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留学预警。继2003年发布13期留学预警后,新年刚过又发布了2004年第一期预警,提醒大家警惕网络诈骗活动。留学预警实际上是“一箭三雕”,即对中介机构、留学生的提示及对国外教育机构的警示。
学历互认铺平道路邵巍主任表示,去年三个国家和我国签署了高等教育学历互认的协议,方便了我们的留学生,也为从事自费留学中介服务铺平了道路。同时,去年9月份公布的《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对自费留学来讲也是一个促进。而政府官员包括驻外使领馆的参赞纷纷在媒体上发表言论,对自费留学包括中介服务提供指导的做法是历来没有的,对于留学生及行业的从业者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意见。
2004中介机构3点愿望
找到自己的“组织”市教委副处级调研员桑澎表示,我国目前唯一用来规范中介服务的只有一个国务院的部门规章,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许多当初没有考虑到的问题。从去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行政许可法”后,政府行政干预作用会越来越小。因此,成立行业协会不仅是自律,更是利益的一种自我保护形式,通过共同商定的章程,共同的服务规范,差不多的价格体系来维护中介机构的共同利益,同时也是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与此同时,几乎每一位中介机构代表在发言时,都表达了希望尽快促成行业协会成立的愿望,现在留学中介等于一盘散沙,声音很弱,只有成立了协会,才能把大家拧成一股绳。比如,上海的留学中介机构制订了统一的中介协议,告知学生和家长留学不见得意味着成功,在中介办理留学也不见得100%能拿到签证,反而更有助于在学生家长面前树立一个更好的形象。
留学咨询不再称“中介”业内人士认为,留学咨询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行业,但是从诞生之日起,就和一些中介等行业联系在一起,因而增添了很多暧昧的味道。从个人的角度来讲,觉得“中介”两个字很刺眼。目前,留学咨询在很多方面还停留在简单、低档次的服务上。随着国外院校越来越多的进入中国,学生和家长也可以通过网上直接联系国外院校,我们原有的一些资源优势正在失去,如果还是仅仅依赖于简单的院校推荐,肯定不会有发展前途。做好留学咨询,必须提高服务质量,促使服务档次升级。所做的不仅是“中介”,而是“留学顾问”,留学咨询顾问应该成为人生职业设计发展的策划师、设计师。
媒体多给“小红花”业内人士认为,出国留学是由政府、媒体、国外驻华使馆、我国驻外使馆、学生,从业机构、社会团体、专家团体八个部分组成的行业,这八部分是鱼水关系。如果里面有一个要素资源出现分化,其他各个方面都会受到影响。所以,希望政府在2004年多做正面报道,像对待小学生一样,多给一些“小红花”,把企业的闪光点报道出来。也希望媒体能打出一种节奏,正确引导学生的选择。一段时间以来媒体关于海归贬值、留学垃圾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过,这种舆论氛围是2004年出国留学市场面临的最大挑战。但是,过多负面报道对国家和人民都没有太大好处。建议晨报开展一些理性看海归、理性看留学的讨论,给“海归”重新下一个定义,让想留学的人有更多的心理准备。媒体在宣传上要注意公正、客观,像去年对新西兰的负面报道中确实有媒体把问题放大的现象。因此,建议媒体在批评的同时,也给中介机构一块空间,宣传成功案例和各国的真实情况。媒体应该把留学思想灌输给学生和家长,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出去读书,读完就能够学成回来,应该让家长理解到量力而行,孩子是这块材料再送出去,不然的话可能适得其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转学去英国 学校专业学历一转到位 下一篇:留学新政策[7大关键词]: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