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考研 > 学霸去哪儿 学渣之歌 当“学霸”走向“学渣”

学霸去哪儿 学渣之歌 当“学霸”走向“学渣”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5-01-03

《爸爸去哪儿》掀起了新热潮。近日,其改编版歌曲《学霸去哪儿》在人人网走红,描述了高校“学霸”们疯狂学习的场面。“学霸之歌”刚红,“学渣之歌”也受到热传,相对地展现了“学渣”们在考场上答题的无奈。随后新浪的一项投票显示,超过8成网友想做学霸,还有网友分享“学渣”逆袭成“学霸”的经验。

“学霸”和“学渣”在当前高校中界限明显。如果说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学子们为了高考拿高分都勤奋刻苦,“学霸”和“学渣”差距不大,那二者在当前的高等教育中就泾渭分明了。相较于高等教育之前的教育,高校里的“学霸”数量已大大减少,那些现存的“学霸”们也难免成为其他学子的谈资,但又有多少人愿意在高校过曾经那般的艰苦生活呢?向“学霸”们看齐通常缺乏行动,尤其当高校弥漫着浮躁之风时,毕竟从短期看,有比艰涩厚重的书籍更有趣的东西。相较于少数的“学霸”,很多同学学习热情不高,学习态度不佳,进大学就是为了拿文凭,即使到研究生阶段这种情况仍然存在。前段时间“代课”软件的风靡不就是一种证明吗?

可见,“学渣”想当“学霸”,是高校学风的进步。如果我们的高校能够多一些“学霸”,多一些真正为知识和探究精神而努力的学子,是教育的荣幸。不当“学渣”而当“学霸”,必定要放弃一些诸如兼职收入、社会活动之类的当前利益,忍受暂时的“书斋式寂寞”,学会在书籍的海洋中大浪淘沙,获得精神慰藉。可以说,“学渣”想当“学霸”,有利于扭转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下降的不利局面。

但是,“学霸”行为并不一定值得大力鼓励。在倾羡于那些学习认真、成绩优异“学霸”们的同时,我们不得不看到这样一些现象。一些“学霸”颇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风范,到头来却成了书呆子,空谈理论,弱于实践,走向社会后难以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还有一些“学霸”并非真心热爱学习,因为当前高校的各种考评都是以成绩为前提,成绩好的荣誉不断,进而又能影响就业,他们的学习带有较强的功利性。无论哪种情况下的“学霸”,都与对知识的渴求,对科学的崇拜无缘,是我们的高等教育该反对的。

因此,“学渣”们要谨慎走向“学霸”行列。“学渣”只有当好“学霸”才是高校之幸,教育之幸。首先不能太功利,自小培根就教育我们“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的道理,因此学习东西不能只是为了考试拿高分,也不仅仅为了考证应对就业,而应广泛涉猎,多学习一些“无用”的东西,或许它们能提高我们的素养。其次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歌德曾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这对社会经验不够丰富的在校学生来说更为重要,“学霸”们一定要多关注社会,学会用所学解释和解决现实问题,而不是陷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脱离实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第二届大连研究生招生工作研讨会现场 下一篇:多国教育机构来华面试中国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