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1月26日在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江苏省人民政府省长 罗志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新世纪以来我省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我们攻坚克难、经受考验、团结奋进的一年。受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从年初起我省对外贸易大幅下降,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增速明显回落。面对严峻挑战,我们在中共江苏省委坚强领导下,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全力以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全省经济增速持续回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量稳步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较好地完成了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061亿元,比上年增长12.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4232元,折合6475美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229亿元,增长18.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9%。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6%左右,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3%和5.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5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004元,分别实际增长10.5%和9.4%。居民消费价格下降0.4%。城镇登记失业率3.25%。人口自然增长率2.56%。。改善民生的十件实事如期完成。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决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强化应对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国家一揽子计划和政策,制定出台扩内需保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经济全面回升。实施总额3000亿元的政府性投资计划,引导带动全社会投资1.2万亿元左右。省级财政安排保增长促发展资金277亿元。争取中央扩内需新增投资共四批65.27亿元,涉及大中型项目711个,总投资857亿元。发行地方政府债券84亿元、企业债券431亿元。落实增值税转型和减税政策,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减免税费555亿元。出口退税1142亿元。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新增信贷和直接融资总量突破1万亿元,是上年的2.2倍。
增强投资消费拉动。着力扩大有效投入,京沪高速铁路江苏段、沪宁城际铁路、宁杭城际铁路、南京铁路枢纽、泰州大桥、连云港30万吨级航道和矿石码头、太仓港集装箱码头三期、通榆河北延、南水北调东线一期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进展顺利,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加快推进。积极扩大居民消费,大力开拓农村市场,支持自住性住房消费,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
推动农业农村持续发展。连续6年保持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好形势。省级财政对“三农”投入427亿元,比上年增加50亿元。粮食总产量达到646亿斤,为2000年以来最好水平。高效农业面积新增287万亩,占耕地面积的比重提高到30%以上。新一轮六件实事工程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
加强区域分类指导。推进苏南加快转型升级,巩固苏中、苏北快速发展局面,苏中、苏北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达到42.3%,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南北共建开发区稳步推进。全面实施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加快港口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在国内外举办系列招商活动,推进重大产业项目落户。
扎实做好对口支援工作。两年来,全省投入100多亿元援助四川绵竹灾后恢复重建,完成投资量占计划的70%,援建工作成果受到灾区群众充分肯定。援藏援疆等对口支援工作取得新成效。
(二)不失时机推进结构调整,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制定和落实11个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配套政策,提出加快工业经济优化升级的实施意见,设立调整振兴专项资金2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6727亿元,增长14.6%,其中民营工业增加值完成8289亿元,占49.6%。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超过100家。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达到30%。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和智能电网、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开始起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1355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1个百分点。
加快自主创新。全社会研发投入68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企业和区域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省级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增加到21亿元,组织实施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35个。新建各类科技创业园和孵化器200家、省级以上科技平台超过900家。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增长41%和52%。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日益增强。一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落户我省。
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实施重点节能减排项目,淘汰落后产能,深入开展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建成一批节能和循环经济重点工程。加强太湖、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太湖水质进一步改善,饮用水安全保障和湖泛防控取得积极成效。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120万立方米,城市污水处理率达85%以上。累计完成“十一五”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减排总目标的98.2%和126.7%。植树造林156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1个百分点。加强气象预报预警和地震监测工作,防灾减灾能力得到提高。
(三)坚定不移深化改革,着力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省级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和乡镇机构改革有序展开。进一步落实财税分配新体制。引进和增设金融机构,地方金融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金融组织迅速发展。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农民合作组织加快发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展顺利。基本药物制度启动实施。国有资产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取得新突破。
加快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制定外经贸发展纲要和政策措施,外贸出口降幅逐步收窄,进出口总额338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53亿美元,占全国的比重继续上升,实现了在全国位次不后移、份额不减少的目标。“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各类开发园区创新发展。泰州医药高新区、扬州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与新加坡合作的苏通科技产业园建设正式起步。苏台、苏港合作进一步深化,台湾江苏周等活动取得丰硕成果。中欧领导人会晤江苏接待工作圆满成功。
(四)千方百计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影响,就业形势保持平稳,城镇新增就业115万人,城镇零就业家庭连续28个月保持动态为零,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0%,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31万人,返乡农民工基本实现就业。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基本实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险全覆盖,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扎实推进。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继续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9.3%和21.8%。80%的县建有示范性养老机构,建成57所示范性残疾人托养机构。住房保障力度加大,新增廉租住房1.33万套,新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8.9万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5.1万户,完成城市危旧房、棚户区改造662万平方米。450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得到改善,100万人实现脱贫。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教育现代化加快推进。着力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素质教育稳步实施。各类学校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得到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绩效工资基本兑现,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支持省属高校化解基本建设债务。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影视动漫等领域优秀文化艺术产品不断涌现,有线电视、农家书屋基本实现行政村全覆盖。依法科学有序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进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我省体育健儿在十一届全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扎实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平安江苏建设深入开展,信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廉政建设力度加大。加强市场监管和食品药品质量监管,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好转。国防动员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稳步推进,优抚安置、拥军优属、军民共建取得新成绩。民防、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事务、参事工作取得新进展,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残疾人、红十字、慈善事业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和重大考验中,全省人民风雨同舟、共克时艰,携手走过了一段难忘的奋斗历程。我们不仅收获了在应对危机中推进科学发展的丰硕成果,而且增强了在复杂环境中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积累了在创新思路中破解发展难题的成功经验,为今后一个时期又好又快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各项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我省多年来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结果,是各地从大局出发,克难奋进、主动作为、奋力拼搏的结果,凝聚着全省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苏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人民警察,向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兄弟省区市,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关心江苏建设的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扩大需求存在较大制约,外部需求恢复艰难,民间投资跟进有待进一步加快,城乡居民消费后劲有待进一步增强。二是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难度增大,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突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制造业向高端环节攀升任务艰巨。三是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农民就业创业技能需要继续提升。四是财税增支减收因素影响仍将持续,财政收支平衡面临较大压力。五是就业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解决重点人群就业任务繁重。此外,物价上涨压力加大,食品药品安全、市场监管和安全生产方面存在许多薄弱环节,改善民生和社会建设方面还有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维护社会稳定面临新的情况。政府服务效能有待提高,勤政廉政建设有待加强。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0年工作总体要求
今年是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为“十二五”发展打好基础的重要一年,是巩固发展经济回升向好局面、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一年,也是面临形势极其复杂的一年。从总体上看,今年经济发展环境将好于去年。全球经济有望恢复性增长。中央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市场信心明显增强。我省创新活力、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全省整体纳入长三角一体化,给我省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同时,我们也要充分认识面临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看到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加快转型升级的难度还很大,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的任务还很重,必须切实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更加周全地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准备,在新的起点上扎实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着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步伐;着力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提高协调发展水平;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5%以上,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以上,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左右,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3%和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上述主要预期目标,是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根据需要和可能提出的。地区生产总值增幅与去年持平,目的是引导各地把工作重点放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今年首次把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列入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目的是引导各地尽快走上创新驱动的发展轨道。
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刻不容缓的重大战略任务。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发展创新型经济的突破口,加快建立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努力为长远发展拓展新空间。二是坚持把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保持投资合理增长,积极完善和落实扩大消费的政策措施,坚定不移地实施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努力构建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三是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破解发展难题的根本途径。进一步解放思想,尊重实践,鼓励创新,更加注重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实现政府调控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有效结合,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力。四是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坚定不移地落实民生优先方针,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城乡统筹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扎实推进全面小康建设进程,努力形成社会和谐稳定的新局面。
三、抓创新促转型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优化经济结构为重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关键、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为倒逼机制、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千方百计扩内需稳外需,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着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向创新型经济转型,增强经济发展的均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
(一)巩固和发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仍然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继续落实好中央宏观政策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强化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着力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积极扩大消费需求。一是拓展消费空间。促进旅游、汽车、通讯等重点消费,发展文化娱乐、健身休闲、家政等服务型消费,扩大基本公共服务消费,推动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继续实施家电、汽车、摩托车等下乡政策,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支持企业开拓苏货市场,扩大江苏产品市场份额。二是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逐步扩大供应范围,将廉租住房实物配租保障对象从低保住房困难家庭逐步扩大到低收入无房家庭,将经济适用住房保障对象从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逐步扩大到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继续支持居民自住性住房消费,大力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有效供给,加快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推进限价商品住房建设。实施差别化信贷和税收政策,加强商品住房预售管理,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防止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三是优化消费环境。鼓励发展消费信贷,加快城乡消费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着力优化投资结构。一是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全力争取中央安排的投资项目,继续落实政府性投资计划。各级政府性投资集中力量保重点。抓好200个重点项目建设,积极规划并组织实施连云港港、太仓港和禄口国际机场、苏南机场以及长江深水航道建设,按期建成沪宁城际铁路、江都至海安等高速公路,加快推进京沪高速铁路江苏段、宁杭城际铁路、南京四桥等过江通道和盐河三级航道建设,尽快开工建设连盐和沪通铁路、临海高等级公路、通榆河南段航道,积极推进南水北调东线一期、新一轮淮河治理、沿海重点供水工程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建设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力争早建成、早收益。二是激发社会投资活力。在市场准入、政府采购、金融财税等方面提供无差别的政策待遇,进一步消除民间投资进入的不合理限制。三是加强和改进投资管理。对有财政资金投入的建设项目实行全程监督。坚决把好土地、环保、信贷、节能、产业政策等审核关,严格控制高消耗、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的新上项目。
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强化经济运行情况监测分析,搞好煤电油气运的科学调度,保障生产要素供应,确保经济稳定运行。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落实对中小企业支持的财税政策,推进银企合作,切实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突出财政金融支持重点。进一步增强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的联动效应。财政要在统筹安排、平衡收支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力度,保障中央新增扩内需项目配套资金、政府性投资项目资金需求,继续向“三农”、民生、社会事业等领域倾斜,继续安排科技成果转化、产业调整振兴和外经贸转型升级等专项资金,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有效防范和化解潜在财政风险。金融要继续保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业、重大基础设施和农村、中小企业等方面的信贷支持。加快引进总部性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支持地方金融机构和重点担保机构做大做强。鼓励金融机构网点向中小城市和中心镇延伸。积极扩大直接融资,引导和推进企业上市、并购重组,促进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有效融合。大力发展产权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及各类股权投资基金,探索建立新型科技金融机构。注意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金融体系安全稳健运行。
(二)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出台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意见,明确年度行动方案和发展目标,集中力量支持新能源和智能电网、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等重点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将新兴产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实行政策聚焦,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抓好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培育一批创新型龙头企业,形成一批千亿元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基地。
继续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全面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配套政策,突出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加快推进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和冶金、船舶等支柱产业高端化、规模化、品牌化。大规模开展技术改造,深入实施百项千亿重点技改工程,引进一批先进技术设备,提高优势产业竞争力。继续淘汰落后产能。全面提升产品质量。推动优势企业兼并重组,促进重点产业合理布局、集约发展,形成新的发展优势。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40%。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产业。着力发展面向民生的服务业,积极发展社区服务、养老服务和市政公用事业,推动商贸、旅游业实现更大发展。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服务业,完善以农资供应、农产品营销和科技、信息、金融服务为主体的农村生产生活服务体系。加快发展移动多媒体、网络电视等新兴文化业态,推动江苏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引进国内外知名服务企业。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积极培育服务业大企业大品牌。制定和落实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
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
(三)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把自主创新作为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关键,大力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推动经济发展走上创新驱动的轨道。
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支持企业设立和兼并国内外研发机构。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创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示范省。加大对自主创新产品的支持力度,加大对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支持力度。
深入推进产学研结合。积极开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份建设工作,深入推进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与企业共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培育更多原创性重大技术成果。加强创新公共平台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加快推进10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
加快人才资源开发。突出培养创新型人才,积极引进大批海内外高层次技术领军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创新团队。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政策,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制度环境。
(四)在推进城乡统筹中夯实“三农”发展基础。
扎实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坚持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一是加快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建设,推进粮食高产技术普及化,稳定3000万亩水稻面积。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农产品批发市场为载体,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着力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培育农产品品牌。二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提高高标准农田比重,增强综合生产能力。扎实推进农村六件实事工程,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三是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稳妥开展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试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改善和创新农村金融服务,进一步发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主力军作用,发展村镇银行、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民资金互助组织,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着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强农村基层组织服务能力。
积极推进城市化。把加快城市化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促进大中小城市和中心镇协调发展、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一是提高城镇承载能力。完善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增强辐射带动力。加强中小城市和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提高产业集聚和吸纳人口就业能力。二是注重集约发展。推进节约型城乡规划建设,节约用地,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坚决遏制违规违法用地现象。三是突破体制障碍。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配套政策,有序解决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落户和社会保障问题。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保、宅基地和住房置换城镇住房改革试点。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五)以沿海开发为重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举全省之力推进沿海开发。江苏沿海区位条件优越,发展潜力巨大。实施沿海开发战略,为我省三大区域带来了共同发展的重大机遇。要认真落实沿海地区发展的各项任务和政策措施,坚持集约发展、错位发展、联动发展、统筹发展,在推进重点工作上求突破。发挥连云港港在沿海开发中的龙头作用,加强沿海地区以港口群为重点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网络建设。加快发展临港产业带,着力培育沿海特色产业基地。合理规划城镇体系,加快中心城市建设。科学有序推动沿海滩涂围垦开发利用。以创新的思路、扎实的工作,奋力开创沿海发展新局面。
促进区域共同发展。苏北各市要立足城市定位,抢抓沿海开发和全面融入长三角的历史机遇,坚持工业化、城市化双轮驱动,继续推进南北共建开发区,更好地接受发达地区辐射带动,加快振兴步伐。苏中要加速跨江联动、江海联动,推进产业升级,实现快速崛起。苏南要着力发展创新型经济,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以积极参与和服务上海世博会为契机,提高长三角区域合作水平,在更高层次上推动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加快一体化进程。
加快支援四川绵竹灾后重建,提前实现三年恢复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继续做好援藏援疆等对口支援工作。
(六)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落实节能减排和污染治理重点任务。突出抓好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和能源、原材料等行业节能改造,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和园区,推动重大节能、低碳技术开发,支持循环经济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和能力建设,健全废弃物回收系统。落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措施,加强大气区域联防体系建设,提高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综合治理灰霾污染,改善城市和区域空气质量。全面开展第二轮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重点改善铁路沿线环境,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抓好城乡河道治理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100万立方米,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6%以上。如期完成淮河治污工程,加强沿海主要河流和长江支流综合整治,打造南水北调东线和望虞河、通榆河“清水廊道”。
加大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力度。全面实施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加快生态清淤和走马塘等重点工程建设,完成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开展污染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确保饮用水源安全,确保不发生大面积湖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5%,国家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不低于80%。
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
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扎实推进以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生态宜居为核心理念的节约型城乡建设。加快绿色江苏建设,新增造林15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0%。制定实施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办法,扩大排污权有偿使用试点,开展二氧化硫排放权交易,完善生态补偿政策并扩大试点范围。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加强基层环保能力建设,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实行严格的环保问责制。深入开展生态示范创建活动,新增一批国家级环保模范城、生态市(县、区),扩大生态文明建设试点。
(七)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一是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落实省级政府机构改革“三定”规定,全面完成市、县和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在实行财政省直管县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县(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壮大县域经济。抓好南京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苏州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等试点,鼓励各地积极探索改革新举措。二是继续推进经济领域改革。进一步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省属国有企业要通过兼并重组增强综合竞争力。完善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金融服务、社会事业领域,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重组。三是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增强县级基本财力保障。健全预算制度,强化预算执行,开展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和绩效审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四是着力推进社会领域改革。实施义务教育改革试点,完善素质教育评价机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60%的县(市、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在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经营性出版单位全面转制,积极推进报刊出版单位分类改革和市、县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
着力提升开放型经济国际竞争力。坚持外贸、外资、外经、外包、外智“五外”联动,推进科教、文化、旅游、农业等领域的开放,落实和完善支持对外开放的各项政策,继续保持开放型经济在全国的领先优势。一是切实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大力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扩大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坚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深度开发传统市场,积极拓展新兴市场。完善应对贸易摩擦预警机制,进一步促进贸易便利化。二是着力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引导外资投向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新兴产业,引导外资参与我省企业改组改造,引导外资向苏中、苏北转移和增加投资,鼓励跨国公司在我省设立地区总部等功能性机构,延伸外资企业产业链。三是加快“走出去”步伐。完善境外投资促进体系,鼓励有市场需求的行业有序向境外转移产能,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收购境外知名品牌和营销网络,开发利用境外资源,加快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提高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水平。四是推进开发区创新发展。推动开发区科技创新、功能创新、集约发展,加快转型步伐,加强资源整合,建设特色园区。完善苏新、苏台、苏港合作机制,促进经贸合作区建设。做好台湾江苏周活动后续工作,放大苏台合作效应。
四、着力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坚持民生优先,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切实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加快发展社会事业,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使发展成效真正体现到人民福祉的提高上。
(一)把就业作为民生工作的头等大事。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到期的就业扶持政策再延长一年,新增城镇就业90万人以上,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5万人。围绕重点人群统筹做好就业工作,进一步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切实帮扶大龄失业人员就业,做好退伍转业军人安置工作,鼓励大学生到农村、社区和企业就业。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加大就业服务和创业培训力度,激励广大群众自主创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二)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着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调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完善职工工资增长机制,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建设。加大强农惠农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民就业创业技能,拓展农民增收空间。鼓励城乡居民增加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加快富民步伐,努力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随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
(三)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重点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确保到年底所有涉农县(市、区)全部实行新农保。加快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逐步做好断保人员续保和参保人员特别是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工作。积极实施农民工参加工伤和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不低于每人每年120元。逐步实现参加医保人员省内异地就医费用联网结算。完善失业保险制度,继续开展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试点。加强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与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和低保标准增长机制。充分发挥商业保险的作用。健全教育、医疗、司法、临时生活等救助制度,加快发展社会福利、老龄、残疾人、红十字和慈善事业。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要求,构建我省社会保障安全网,让全省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四)继续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启动实施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优化发展、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生均财政拨款标准,继续推进省属高校债务化解工作。完善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和经费保障机制,大力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继续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切实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高校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把培养创新人才、多出创新成果和服务创新发展作为主要任务,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办学水平。
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
(五)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县级医院、中心乡镇卫生院和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加快实现以街道为单位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覆盖。积极扶持经济薄弱地区乡村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医务人员培训。继续做好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快建立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认真实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六)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积极发展文学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事业,加强新兴媒体建设,继续实施舞台艺术、重大主题美术创作和影视精品工程,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进省级重点文化工程项目建设。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加强文化市场管理。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全面提高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水平,支持南京申办青奥会,办好十七届省运会。
(七)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推进村务公开、厂务公开和社区公共事务公开。认真组织好第九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推进城乡和谐社区建设,发挥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积极作用。完善利益诉求的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健全调节利益的社会政策,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完善政策制定的风险评估机制,减少不稳定因素。完善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完善平安社会的综合治理机制,深入推进法治江苏、平安江苏建设,加强大调解机制、大防控体系和基层基础建设,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产生活秩序。强化市场管理、食品药品质量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完善重要商品价格监测预警机制,努力保持市场价格基本稳定。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增强防空防灾能力,推进“双拥”共建活动,落实优抚安置政策。
各位代表,我们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今年继续办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十件实事。一是着力帮扶困难群众就业。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0万人,高校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不低于90%,确保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二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在完成经济适用住房三年行动计划15万套任务的基础上,再新增建设10万套,建成廉租住房1.4万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4万户以上,新增公共租赁住房10万套(间),完成城市危旧房、棚户区改造730万平方米以上。三是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苏中、苏北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210元和155元以上。四是提高城乡医疗保障水平。城镇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规定范围内医药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0%和60%,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倍以上。五是支持养老事业发展。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10%以上。确保符合条件的老年农民领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新建2000个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机构养老床位数增长10%以上。所有市、县(市、区)建有一所示范性养老机构。六是加大助残力度。新建50家市、县(市)残疾人托养机构,建成500家乡镇和街道残疾人托养机构。对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根据家庭收入状况给予护理补贴。将符合规定的残疾人康复医疗项目纳入城乡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对高中阶段残疾学生实行免费教育。七是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从今年春季学期起,对农村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寄宿生免收住宿费。按10%的比例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发放生活费补助,苏北发放普通高中助学金比例提高到在校学生总数的15%。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收学费,同时为所有一、二年级在校学生提供助学金。八是推进文化惠民。继续开展“送科普、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新增农村有线电视用户60万户,扩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范围。九是积极解决城乡居民出行和饮水安全问题。落实公交优先发展的各项措施,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到95%以上。提升城市供水水质,解决农村40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完成三年1200万农村居民改水任务。十是深入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确保再脱贫100万贫困人口,提高贫困地区自主发展能力。村级运转经费村均最低保障标准提高到12万元。
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
各位代表,做好“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是今年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要在全面完成“十一五”各项目标的同时,充分发扬民主,凝聚各方智慧,明确下一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努力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五、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
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人民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一定勤勉尽责,永不懈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着力深化政务公开。今年把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在省级政府部门和省辖市行政权力事项全部上网运行的基础上,做到在县级以上行政机关全覆盖、所有行政权力事项全覆盖、网上行政监察全覆盖,促进行政权力行使有规、监督有效。进一步扩大政府信息公开,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坚持依法行政,推行重大行政决策公开,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工作,提高公众参与度。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重视司法监督,加强行政机构内部监督,接受舆论和社会监督,让人民赋予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切实提高行政效能。加强对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政令畅通。优化政府组织结构,理顺部门职责关系。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行政许可和审批事项。加快构建四级便民服务网络,全面推行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机制,强化行政问责,认真受理行政效能投诉,切实提高政府执行力。
大力弘扬务实作风。进一步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推进科学发展的本领,提高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的水平。各级政府领导要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真实意愿,倾听群众心声,使各项政策措施更加符合发展实际、符合群众利益。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切实精简会议和文件,改进会风文风,严格控制各类庆典和论坛。坚持求真务实,围绕确立的目标、制定的政策、部署的工作,扎扎实实抓出成效,增强政府公信力。
不断加强廉政建设。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继续开展工程建设领域和“小金库”等专项治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严格控制楼堂馆所建设,禁止高档装修办公楼,规范公务接待,从严控制公费出国出境。坚持从严治政,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加强公务员队伍理想信念和廉洁自律教育,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和监督,始终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我们面临的任务艰巨而繁重,我们肩负的责任重大而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共江苏省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和团结全省人民,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再创新的业绩,为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江苏省邳州市卫生事业单位2013年招聘9... 下一篇:江苏省如皋市2013年招聘30名幼儿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