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2006年1月16日在海南省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省长卫留成
各位代表:
“十一五”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省政府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海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一、“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过去五年,是海南历史上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成果最为丰硕的五年。全省各族人民在中共海南省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一省两地”产业发展战略,着力打造环境、产业和体制三大特色,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战略,不断夯实发展基础,成功抗击非典、禽流感疫情,战胜干旱、台风等重大自然灾害,胜利实现了“十五”计划的主要预期目标,经济社会发展跨上了一个新台阶。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国民经济实现了向平稳较快增长的重大转变,进入了健康稳定较快发展的新时期。
“十五”头两年我省经济稳步攀升,“十五”后三年持续实现两位数增长,经济增长的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2000年与2005年预计数比较,全省生产总值由526.82亿元增加到903亿元左右,年均递增10%。人均生产总值由6798元增加到10995元左右,首次突破万元大关,年均递增8.7%。地方财政收入由44.91亿元增加到84.7亿元左右,年均递增13.5%,高于同期生产总值的增速,财政实力明显增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408亿元左右,年均递增12.8%,扩大投资实现了由政府投资为主向社会投资为主的转变。
———产业发展实现了向新兴工业生机显露、优势产业成长加快的重大转变,进入了打造产业特色的新时期。
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一、三产业稳步增长,二产业增长加速、比重明显提升,三次产业结构从2000年的36.5∶19.7∶43.8调整到2005年的33.3∶25.2∶41.5。
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支撑经济增长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电力工业取得长足发展。洋浦电厂、清澜电厂油改气工程竣工投产,海口电厂“以大代小”技改工程顺利推进。220千伏环岛主网架建成。全省发电量、主网架规模均比2000年翻了一番。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美兰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已投入试运行,凤凰机场二期扩建工程进展顺利,海航集团成长壮大为我国第四大民用航空运输企业。粤海铁路建成营运。洋浦港二期、琼州大桥、世纪大桥顺利建成。改建、续建高速公路300公里,完成县际及农村公路改造2000公里,全省公路网密度居全国前列。解决全岛工程性缺水问题取得重大进展。五年完成水利建设投资49亿元,比“九五”增长1.77倍,毛拉洞水库建成,大隆水利枢纽工程将于明年完工,大广坝二期即将开工建设。
新兴工业加快发展。东方1—1气田和富岛化肥二期建成投产,60万吨甲醇项目将于今年竣工,120万吨甲醇和12万吨三聚氰胺项目将于今年开工,天然气与天然气化工产业将初具规模;800万吨炼油厂将于今年建成投产,石油加工与石油化工产业将实现历史性突破;年产100万吨的木浆厂已建成投产,年产160万吨造纸项目已获准开工建设,林浆纸一体化工程取得重大突破;海汽二期扩建工程顺利完成,整车生产能力扩大到8万辆,15万台发动机及相关配套项目大部分将于今年建成投产,汽车制造工业正在实现新的跨越;海口“药谷”一期顺利建成,已有9家企业入园落户,制药工业稳步发展;年产200万吨的华盛水泥和国投100万吨水泥项目竣工投产,福耀海南浮法玻璃一期将于今年开工建设,水泥、玻璃制造等建材产业将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星光通信项目顺利投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现良好开端。预计2005年全省工业增加值达到166亿元左右,比2000年增长1.15倍,年均递增16.5%,超过了“十五”计划增长12.5%的预期目标。
热带高效农业稳步发展。积极发展科技、订单、绿色农业,瓜果菜出岛量从2000年的182.7万吨预计增加到2005年的343.9万吨左右,年均递增13.5%。海洋渔业和畜牧业快速发展。扩大海洋捕捞和海、淡水养殖规模,水产品加工出口量从2000年的0.82万吨预计增加到2005年的5万吨左右,增长5倍多。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顺利推进,畜禽总肉量从2000年的39.73万吨预计增加到2005年的64万吨左右,年均递增9.9%。全省农业增加值从2000年的192亿元预计增加到2005年的301亿元左右,年均递增8.3%。
旅游业保持较快增长势头。作出建设旅游强省的战略部署,《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公共财政资源更多地向“三农”、社会事业等薄弱环节倾斜的重大转变,开启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时期。
“三农”工作得到切实加强。取消农业特产税,比全国提早一年免征农业税,我省种地农民提前进入“无税时代”,省财政对市县农村税费改革的减收部分实行全额或超额转移支付,2005年补助资金达到6.42亿元。实施良种补贴、渔民造大船补贴和购置农机具直接补贴政策,农民受惠资金达到1126.2万元。大力发展打工经济,2005年全省农民外出务工8万多人,成为大灾之年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来源。五年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13.35亿元,近三年捆绑使用“三集中”扶贫资金5.2亿元,集中投向农业综合开发和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全省贫困人口比“九五”期末减少4.5万人。
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明显进步。“十五”时期,省政府用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的基本建设和国债资金达到7.26亿元,为“九五”的2倍多。作出优先发展教育的决定,全面实施《农村教育十年发展规划
———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了向积极推进生态省建设的重大转变,进入了打造环境特色的新时期。
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首位,在经济较快发展的同时,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了全国一流水平。2005年与2000年比较,全省自然保护区总面积扩大到280.9万公顷,增长了76%;天然林面积达到65.9万公顷,增长了7.5%;新增造林面积18.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了55.5%,提高4.4个百分点。坚持“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原则发展新兴工业,对新上工业项目做到了环保设施与项目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实施了松涛水库、昌化江沿岸的工业污染源治理,关闭、搬迁了一批污染企业,查处了一批破坏生态环境的案件。
———改革开放实现了向推动海南新一轮发展的重大转变,进入了打造体制特色的新时期。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迈出坚实步伐。新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初步建立。引进国有大企业参与我省国企改革重组,有效盘活了存量、放大了增量。引进一汽集团重组海汽,推动了我省汽车工业的发展。海南电网并入南方电网,启动了我省与大陆输电联网工程。转让中海能源、大广坝水电、洋浦电厂、八所港等股权,分别引进了华能、国电、中海油等大企业,扩大了在海南能源、港口等领域的投资。整合省内资源,组建了省港航控股有限公司、省水利电力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省文化投资管理公司,成立省发展控股公司,构建政府投资主体,搭建了项目投融资平台。重组洋浦土地开发公司,洋浦开发实现了由外商主导向政府主导的转变。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增加值已占全省生产总值的42%左右。
农村和农垦改革取得新进展。农村税费改革基本到位。农村土地确权和第二轮土地承包的换证工作基本完成。在琼海市开展了全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启动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受益农民扩大到103.67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全面展开。成立了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农垦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纳入全省统筹并实现了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农场代管的乡镇正在移交地方政府管理。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向深层推进。按照中央部署,完成了省、市县和乡镇的机构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省属机构行政许可事项217项,推行联合审批等快捷有效的审批方式。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对企业不使用政府性资金建设的项目实行核准制或备案制。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国库集中支付和非税收入管理、政府采购等制度。加强政府行政能力建设,转变政府职能取得新进展。高度重视和全面加强规划工作,发挥规划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龙头作用。省政府先后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了授信总额为352亿元的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50亿元的软贷款补充协议,与中国建设银行签订了500亿元的金融战略合作协议,一度困扰海南经济发展的金融风险基本化解,金融环境明显改善。倡导政府执行文化,实行行政首长问责制、部门牵头负责制、重点项目领导联系负责制和省政府决定事项、省政府领导批示事项跟踪督办制,强化了政府机关的执行理念,促进了行政服务效能的提高。
对外开放出现新气象。外贸进出口总额和外商直接投资大幅增长。博鳌亚洲论坛已成为国际著名、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性会议品牌。航权开放试点吸引了14家外国航空公司执飞海南国际航班,新开通国际航线28条。贯彻落实《中共海南省委关于加强投资环境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布局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推进的重大转变,开启了构建和谐海南的新时期。
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人民政协、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做到了重大决策事先征求人大、政协的意见。五年来,省政府及各部门共办理人大议案231件,办复人大建议1089件和政协提案1416件,提请省人大审议法规议案50项。认真实施“四五”普法规划,贯彻《行政许可法
和谐海南建设实现良好开局。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提高政务、厂务、校务、村务公开的水平,保证了基层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保持了在全国敏感时期全省无重大政治事件、无重大治安案件和无集体进京上访事件的三个“零记录”。认真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打击“两抢一盗”、赌博、毒品犯罪等专项行动。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邪教组织、境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食品、药品专项整治,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就。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解决“突出问题”和“实际问题”上下功夫,基本上达到了“见实效、见长效”的阶段性目标。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分别由2000年的5358元、2231元提高到8090元左右、3006元左右,年均分别递增8.4%和6.1%。加强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五年来全省累计新增就业30万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城镇离退休职工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城镇“低保”对象做到了应保尽保,农村“五保户”全部改由地方财政转移支付供养。省委、省政府坚持每年开展为民办实事活动,投资11.13亿元改造农村电网、新增和更新线路4667公里,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解决了农村130.83万人的饮水困难,五年完成茅草房改造4.93万户、新建沼气池14.7万户,完成了中部地区村村通广播工程。为市县工资调标转移支付5.14亿元,比预定时间提前一年实现了全省财政供养人员工资调整到“海南统一加浮动70%”的水平。
各位代表!“十五”时期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来之不易。这是全省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辛勤劳动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职工、驻琼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人民警察和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为我省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广大劳动者和建设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长期关心支持海南建设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广大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中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我省仍属于欠发达地区,解决工业化水平低、城镇化水平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经济总量小的主要问题,任务还相当艰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还远远没有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性转变,体制、机制性障碍仍然很突出,对外开放水平还不高。贫困市县占有较大的比重,县域经济活力明显不足。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科技推广应用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多年积累的社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显现,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加大。投资环境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二、“十一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和指导原则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五年是海南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明显进展的关键时期;是进一步打牢经济发展基础,大幅度增加经济总量的关键时期;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支柱产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形成经济特区体制特色和对外开放新优势的关键时期。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省委、省政府对发展形势的把握更加理性全面,发展思路更加清晰稳定,全省已经形成了加快发展的氛围。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我省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支柱产业的轮廓已经形成,产业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已经具备了支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物质基础。
根据上述判断,规划《纲要
为实现“十一五”奋斗目标,我们要坚持省委提出的重要指导原则。必须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培养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努力打造环境特色;必须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努力打造产业特色;必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打造体制特色;必须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努力构建和谐海南。指导原则的核心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总的要求是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的办法和改革的思路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以发展农村经济和提高农民收入为中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
建立“城乡互动、三次产业联动”的长效机制。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要按照存量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统筹城乡建设管理。搞好乡村建设规划,加强乡村公路、电网、通信、沼气、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运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壮大特色县域经济。统筹城乡居民就业。更大规模地发展打工经济,由各级劳动人事部门牵头,制定和实施省、市县农民工培训输出五年计划和年度计划,加强对省内外劳务输出的组织、协调和服务,力争实现五年转移农村劳动力20万人的目标。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今后各级政府财力增长部分主要用于社会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并重点向农村倾斜,让全省农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大力调整农业经济结构。按照比较效益最大化和生态平衡的原则,调减传统低效作物种植面积,在提高单产、保持粮食总产量基本稳定的基础上,积极扩大高效热带作物种植面积,推进高效作物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大林业经济,建设一批珍贵用材林基地,发展提升天然橡胶产业,培育壮大花卉产业。加快发展畜牧业、水产业。继续完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引进大型牧工商公司,建设上规模的畜禽养殖场,兴建一批大型屠宰加工厂,扩大优势水产品养殖规模,建设海南水产品、畜禽产品出口基地。加快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重点建设热作农产品、水产品批发市场,兴建一批大型农贸市场,积极发展农产品现代物流配送、网上交易。积极筹划将中国(海口)冬季农产品交易会办成国际性热带农产品交易会和农业项目招商会。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积极利用南繁育种基地科研成果,发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农业科技资源优势,加快实施良种良苗工程。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110”服务水平,全面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十一五”时期,基本完成乡镇机构改革,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基本完成农村九年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强化市县政府对本地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管理和发展责任。基本完成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乡财县管、有利于激励县乡政府发展经济、建设财源、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财政体制。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支持市县与金融机构搭建融资平台,切实解决县域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制约。初步建立起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加大财政投入,力争2006年建立起覆盖全省农村“低保”对象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快建立覆盖全省农村居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推行按实际居住地登记户口的户籍管理制度。稳步推进林权改革,调动农民育林、护林和发展林业经济的积极性。鼓励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巩固和发展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成果,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对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杂费,对农村学生和城镇困难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逐步提高中小学寄宿困难学生的生活补贴标准。完善农村教育设施,基本消除全省农村中小学危房。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力争“十一五”期间实现每个建制镇有一所优质初级中学,每个市县至少有一所优质高中和一所综合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全省乡镇卫生院“一无三配套”改造任务,制定和实施海南省“十一五”行政村卫生室建设计划,实现“村村都有卫生室”的目标。全面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经济总量和质量
规划《纲要
加快发展新兴工业。继续坚持“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原则,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战略,带动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成乐东气田和东方1—1气田二期,年产天然气新增28亿立方米。新建120万吨甲醇、12万吨三聚氰胺、6万吨聚甲醛等重大项目,做强做大天然气与天然气化工。确保800万吨炼油、8万吨苯乙烯、24万吨瓶级聚酯切片等项目今年正式投产, 建设60万吨对二甲苯,推进150万吨重油裂解烯烃和石油商业储备等重大项目,壮大石油加工与石油化工。在100万吨纸浆项目基础上,建成160万吨造纸项目,争取一批纸制品企业落户海南,基本建成林浆纸一体化产业。加快建设15万台发动机项目及其它汽车生产配套项目,形成年生产15万辆汽车生产能力,推进汽车工业发展上台阶。建成海口药谷二期,引进更多的大型制药企业入园生产。鼓励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新上一批生物制药、南药开发项目,推进新药品、新剂型产业化。建设福耀海南浮法玻璃工程,建成石英砂采选及专用码头,推动海南玻璃工业发展。依托环境优势,搞好配套服务,积极支持发展生物技术、电子信息等产业,壮大光纤光缆制造业,积极争取建设卫星发射基地,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发展为大工业配套的中小企业,形成大项目和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竞相发展的集群效应。优化工业布局,加快产业集聚。集中力量建设好洋浦经济开发区等一批国家和省级开发园区。
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围绕建设旅游强省的目标,全面实施《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努力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规范和稳步发展房地产业,积极支持发展金融、保险和证券市场,加快发展批发零售、餐饮服务、交通运输、邮电仓储和文化体育、医疗保健、信息咨询、教育培训等产业,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提高服务业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不断引进和扩大消费需求。
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构建特色海洋产业体系,培育我省新的经济增长极。支持南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使海南成为南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支持基地。积极发展外海远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生物制药、海洋能源利用等海洋产业。建设北部沿海综合产业带、南部滨海度假休闲产业带、西部临海重化工产业带和东部滨海旅游与海洋渔业产业带,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资源优势和区域特色的海陆联动产业集群。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南海北部、中部和南部三大“阶梯式”海洋开发区。根据新的港口布局规划,加快建设港口体系,重点抓好中心渔港和西南中沙渔业补给基地建设,建立渔业生产安全通讯保障网络、卫星遥感渔场勘测体系。加强海洋开发研究,积极引进和培养海洋科技人才,强化海洋经济的科技支撑。
进一步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期间要建设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主要是集中力量抓好重点园区、开发区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围绕主要经济带、重点工业园区、成片旅游开发项目,以满足重大项目落户所急需的道路、港口、供水、供电、排污等基础设施条件为重点,抓好配套完善,提高建设水平。加快建设岛内外对接顺畅的海、陆、空立体交通体系。建成海口、三亚绕城高速公路,推进海口至屯昌高等级公路建设,完善粤海铁路通道及配套工程建设,完成西线铁路改造,建设东线城际快速铁路。完成美兰机场二期和凤凰机场二期扩建工程,规划建设航空物流中心、客运中转基地。推进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前期研究。建成海口电厂“以大代小”工程,开工建设八所电厂,建成一批小水电站,完成60万千瓦跨海电网联网工程。力争进口LNG和石油商业储备基地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建成和推进一批重点水利工程。续建完成大隆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大广坝二期(灌区),开工建设红岭水库,续建配套松涛灌区,有效缓解海南工程性缺水问题。加快城镇和开发区供水设施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争取解决100万农民安全饮水问题。
五、打造海南体制特色,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改革创新是经济特区的立身之本,扩大开放是海南加快发展的生命线。树立和强化特别能改革、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开放的特区意识,发扬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积极探索综合改革新的突破口,增创体制新优势,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转型步伐。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继续完善省管市县的行政管理体制,合理划分省、市县政府权责,最大限度地下放管理权限;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为目标,进一步精简机构和编制,理顺部门分工,明确职能、权限和责任。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调整和规范省与市县的财政关系,建立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和财政收入增长激励机制。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全面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和备案制,健全政府投资决策责任制,强化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切实履行好经济调节职能,着力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和提供优良服务;积极构建政府投资主体,增强推动发展的能力。在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政府工作的着力点和公共资源更多地放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上。积极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充分发挥各类行业协会、学会等组织的作用。依法清理和规范行政执法主体,严格执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度。加快发展电子政务,推进政务信息公开。继续完善并严格执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等制度,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十一五”期间,基本完成大型国有企业改制为混合所有制企业,基本完成中小型国有企业改造为非国有企业或退出市场。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和境内外战略投资者,通过参股、控股和增资扩股,整合我省优势资产和资源,重组培育一批在交通、能源、林业、矿业、旅游、新兴工业等领域起支柱、主导作用和有市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组建国有控股文化产业集团,加快海钢、省汽运等大中型国有企业的改制改造。以民营化改制为主,通过拍卖转让、职工合资收购、股份制改造等方式,对大部分省属行业总公司实施整体改制,带动各系统中小企业退出国有。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没有市场前景的国有企业,妥善安置职工,依法实施关闭破产。加快农垦集团化、产业化、股份化进程,整合农垦与地方的公共资源,推进社会管理属地化。
推动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上规模上水平。最大限度地放宽市场准入的行业和领域。凡法律法规未禁止进入的,非公有资本均可进入;凡外资可进入的,境内非公有资本均可进入。着力突破资金短缺、人才匮乏、创新乏力等困扰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不折不扣地落实我省已经出台的财税金融等各项扶持、奖励政策,特别是运用好省政府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市县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切实解决非公有制企业融资难。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广纳科技英才,开展自主创新,对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争创省优国优名牌给予奖励。切实保障和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为非公有制企业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认真组织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广泛吸引跨国公司、国内外金融机构、大企业大集团来琼投资和设立分支机构。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三角”等区域经济合作,引进更多的国内外投资者参与我省热带旅游资源、热带农业资源和新兴工业的开发建设,加快开发利用南海油气资源。推进琼台农业合作,充分发挥侨乡优势,吸引更多的华侨回海南投资。积极扩大海南特色产品出口,发挥我省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海洋渔业、热带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优势,力争畜禽产品、水产品、水果瓜菜等出口每年都有新突破。继续实施“大通关”工程,推进贸易、税务、外汇、银行等部门及企业与海关、检验检疫电子平台联网,实现“无纸通关”,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和服务水平。
持之以恒地加强投资环境建设。今后五年,要以贯彻落实《中共海南省委关于加强投资环境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六、推进生态省建设,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进一步提高生态省建设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打造最宜人居的环境特色,逐步把海南建设成为气候宜人、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生活舒适的宜居地区,成为全国人民心目中理想的“第二居住地”。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对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重点水源、重点海域等生态系统和物种资源实施重点保护,逐步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机制。突出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大力推进浆纸林、“三边”防护林等重点林业建设工程,到“十一五”期末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0%。切实加大环境污染防治力度。积极防治工业污染,有效控制生活污染,进一步削减农业面源污染。集中财力重点防治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等重点流域的水污染。在完善海口、三亚等城市污水管网建设的基础上,新建22个污水处理厂,建成覆盖全省的6个区域性垃圾处理基地和一批垃圾处理站(点),提高全省城镇污水、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依法惩治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件。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建立节约型的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城镇建设模式。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深化能源价格改革,建立和完善峰谷、丰枯电价和可中断电价补偿制度,严格控制审批高能耗项目。积极推进水价和水资源费改革,形成计量取水、超量加价机制,推广节水技术,鼓励中水回用。依法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和天然林地,严格开发建设的规划管理,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鼓励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大幅度降低生产环节的原材料消耗。制定和实施源头减量、分类收集、资源再利用政策,推动工业“三废”和生活废物的资源化利用。积极利用太阳能和风能。抓好新型产业发展、传统产业改造和落后生产能力淘汰三个环节,促进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
七、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
加快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发展,培育壮大特色经济板块,加快城镇化进程,是统筹区域发展的战略任务。必须搞好规划,制定和实施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多渠道加大投入,力求取得新的突破。
推动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加快发展。“十一五”期间,我省将组织200多个重点项目、500多亿元建设资金集中投向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发展经济,振兴社会事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发展条件。在建成屯昌至海口高等级公路的同时,完善市县和农场出口路、旅游区出口路,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和改造力度,进一步改善中部山区交通运输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小水电。兴建一批城镇供水设施,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特色经济。积极扩大竹藤、花卉、热带瓜果、南药、黎苗织锦等特色产品生产,加快发展农、林产品加工业和水电经济。有计划、高质量开发建设五指山生态旅游区、尖峰岭生态旅游区、七仙岭温泉度假旅游区、南丽湖旅游区等。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发展的若干意见,统筹各项扶持政策,建立加快发展的长效机制。用足用好民族自治地方政策和国家西部开发政策,健全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扶持机制,完善“三集中”扶贫和“联手扶贫”机制,形成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投入持续增加、项目持续增多、活力持续增强、发展持续加快的局面。
积极培育海南特色经济板块。以海口为中心构建琼北综合经济区,统一规划建设琼北区域的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以三亚为中心打造琼南旅游经济圈,整合琼南区域旅游资源,科学布局景区景点和旅游线路,形成辐射中部、带动东西两翼旅游发展的新格局。突出洋浦经济开发区的战略地位,重点发展好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海南老城开发区、临高金牌开发区、昌江工业区、东方化工城和三亚梅山产业园等园区,壮大“西部工业走廊”,带动市县发展配套产业。发挥东部沿海市县资源优势,发展壮大海洋渔业、热带高效农业和滨海旅游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设东部沿海经济带。切实保护好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公益林,积极发展经济林、生态旅游等特色经济,加快发展中部生态经济区。
加快城镇化进程。力争到2010年全省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50%。实施中心城市优先发展战略。把海口市发展成为辐射带动全省的中心城市,不断增强城市综合功能,充分发挥其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的作用。围绕建设亚洲一流、世界知名旅游度假目的地的目标,把三亚市建设成为带动琼南发展的南部中心城市。逐步把儋州(洋浦)、琼海培育成为琼西和琼东的区域性经济中心。进一步强化市县中心城镇的作用,逐步将其建设成为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功能较为完善的小城市,成为次区域性经济中心。每个市县选择2~3个发展基础较好的建制镇作为重点镇和示范镇来建设。着力打造具有南洋热带建筑风格的城镇特色。
八、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努力构建和谐海南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继续实施科教兴琼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积极发展社会事业,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加快构建和谐海南。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继续巩固和发展九年义务教育成果。积极发展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鼓励社会办学,力争“十一五”期间在城市和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基本普及高中教育,建设一批教育强市(县)。推进省直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整合资源,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加快发展高等教育,支持省重点大学、重点学科建设,着力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争取有1所大学进入“211”工程行列。积极推进桂林洋高校新区建设。鼓励和支持继续教育,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大力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继续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行校长和教师考核上岗制度。组织城镇优秀教师和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支教任教,切实解决不合格教师上岗问题,提高我省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育质量。
加大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积极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加强科技自主创新主体建设。切实建设好各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鼓励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共建科研平台;大力引进国内外研发机构;支持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海南儋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海南省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建设。围绕培育支柱产业、壮大优势产业的战略需求开展科技攻关。优先组织开发能源、资源、环境、农业、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医药、新材料等关键领域的重大技术。完善科技推广、科学普及机制。创新科技服务体系,进一步扩大实用技术成果的引进和推广;加强科技培训,普遍提高劳动者科技素质和劳动技能。积极推动理论创新,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哲学和社会科学。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集中资金建设一批重点医疗机构。把省人民医院建设成为具有较高水平的全省医疗中心,在三亚建设南部医疗中心,把琼海、儋州、东方市人民医院和省第二人民医院建成区域性医疗中心。新建省肿瘤医院、省心血管医院、省传染病医院。改建提高一批重点中医院。加快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使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覆盖到全体城镇居民。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加政府投入,积极发展文化公益事业。完成海南有线数字电视项目。建成省博物馆,设立专项资金征集民俗文物和海洋文物,突出海南地方民俗和海洋文化特色。建设省文化艺术中心。逐步健全县级图书馆、文化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积极推进乡镇文化设施建设。制定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推动我省文化旅游、影视娱乐、健康体育、会展服务、新闻出版等优势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积极保护和发展黎、苗民俗文化,鼓励文学艺术创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积极发展足球冬训、高尔夫球、帆船训练、潜水培训等重点体育产业,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广大干部群众头脑,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积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自觉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充分尊重和发挥人民政协、民主党派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中的作用,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建议案,切实做好民族、宗教和侨务工作。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积极推进农村村民委员会和城镇居委会直接选举,提高居民自治能力。认真组织实施“五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无论是政府还是公民,都要严格依法办事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努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切实维护公共安全。进一步完善信访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和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平安海南”建设。依法严厉打击有组织犯罪、黑恶势力犯罪和经济犯罪活动。继续深入开展打击“两抢一盗”和毒品犯罪等专项行动,把“无毒岛”建设作为长期的重大任务切实抓好。加大投入,加强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建设。全面构建台风、地震、海事、重大旱涝灾害以及食品药品、公共卫生等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的预警、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海南省应急指挥中心,提高政府应对自然灾害和公共危机的能力。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预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能,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对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努力实现全省五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40万个的目标。加快建设全省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把养老、医疗、失业和工伤、生育保险覆盖到城镇各类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等广大劳动者。实现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全省统筹,逐步做实个人账户;扩大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建立健全城镇居民医疗救助制度;完善城镇居民失业保险制度,实行失业保险金省级调剂;继续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实做到“应保尽保”。积极发展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和残疾人事业,重视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继续实施良种补贴、购置农机具补贴和渔民造大船补贴政策,扩大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务工和政策补贴收入。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进行公务员工资改革,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收入增长机制,使企业职工收入随企业效益提高而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随在职职工收入增加而适当增加。
九、扎扎实实做好2006年工作,为实现“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是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起步年,做好今年的工作至关重要。今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8%和6%,新增城镇就业岗位8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
为实现“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必须科学制定和认真实施各项年度计划。各级政府要把依法制定、管理、实施规划作为重要的责任。《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为实现“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必须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宏伟蓝图,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全体政府工作人员要坚持讲真话、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把工作的着力点真正放到研究解决发展的重大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紧迫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政府建设的突出问题上。要认真落实好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确立的一系列重大措施。抓紧建成和新上一批重大工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现代化农业生产项目和重大旅游房地产项目,确保37个重点项目顺利推进。要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以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和提高农民收入为中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瞄准建设旅游强省的目标,全面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要以发展优势产业、扶持农村中小企业发展、激活县域经济为突破口,加快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发展。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抓住扩大内需重要机遇,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发展外向型经济。要积极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着力解决好关系群众利益的问题,加快建设和谐海南。
为“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凝聚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十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得益于全省上下加快发展的思想认识高度统一,发展思路清晰稳定,发展措施扎实有效,形成了推动发展的合力。这是一条值得我们共同记取的规律性认识。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要在指导思想上进一步形成共识,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形成合力,坚持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依靠人大、政协的支持和监督,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努力实现海南又快又好地发展。
各位代表,“十一五”规划描绘了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实现这个规划,海南经济发展必将迈上一个新台阶,社会事业必将实现一次新跨越,改革开放必将打开一个新局面,人民生活水平必将有一个新提高,城乡整体面貌必将发生前所未有的新变化,一个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海南经济特区将让世人刮目相看!我们的责任十分重大,使命无比神圣,前景无限美好。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胜利实现我省“十一五”规划的宏伟目标、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而努力奋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