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地方 > 辽宁 > 立德树人 内涵发展 力促大学价值实现

立德树人 内涵发展 力促大学价值实现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4-12-26

——深入落实十八大精神 不断提升民办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举世瞩目的党的十八大已经胜利闭幕。十八大站在教育发展的新起点上,提出了面向未来的国家教育战略。“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十八大报告这一论述,体现着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体现着国家教育战略的延续和提升。教育是国计,亦是民生。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的教育规模和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教育大国,正在向教育强国迈进。

而作为高等教育重要部分的民办高等教育,其快速发展有效推进了大众化进程,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培养了一大批实用型人才。深入落实十八大精神,深化民办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可持续健康发展,必将助力教育强国的建设和实现。

铭记使命责任 内涵发展促人才质量

“青年有了期待,国家才有未来”。每一位教育者都应当牢记肩上的使命与责任,通过大学教育让青年学子饱含成长的热忱和贡献社会的自信,学子的梦想应当镌刻在每一位教育者的心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十八大为未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体现了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高校要将办人民满意教育作为根本目标,不断夯实内涵,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不负学子、家长、社会和国家的重托。 作为民办高校,要坚持内涵式发展,牢固确立“立德树人”的中心地位,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任务,不断探索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孕育和弘扬优秀的大学文化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面向地方经济、服务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积蓄民办教育发展的正能量。

“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只有不断寻求办学水平的超越,才能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提高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高校要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进教学评估。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管理与保障体系应当与教育教学改革相适应,在人才培养模式,在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在实践环节、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和考评制度上下足功夫。让质量意识融入管理者和教师的思想中,把好教学质量关,不断地改进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在坚持内涵式发展的过程中,要加强民办高校的大学文化建设。高度重视文化育人对于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性,以“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思想为指导,树立文化育人与教育教学改革相融共进的理念。除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高等教育还承担着文化传承创新的功能。民办高校历史较短,文化积淀尚存不足,这就更加需要民办高校要积极建设能够满足素质教育实施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大学文化,建设能够向校内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学文化,建设能够弘扬和传承先进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繁荣,引领时代和社会进步的大学文化。

德才兼备 以德为先 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立德树人”,要求我们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学校思政和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实现素质教育和全面育人,首先要通过思政和德育工作引领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青年学子能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有所作为,为社会创造价值,在于其有着怎样的人生理想和思想境界。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高校的思政和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落实好这一工作,最为核心的是在大学中打造“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高水平的师资和管理队伍。党的十八报告中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这为高校的师资建设明确了标准。民办高校应始终坚持这一思想并贯彻落实到人才队伍建设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用“德”字来培养人才,依“德”字来评价人才,凭“德”字来任用人才,以“德”字来监督人才。

师德是教师从教之本,而教师的职业能力则对于民办高校办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学改革的落实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国际化的人才,首先要求我们的教师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国际化的素质。作为民办高校的管理者,要通过产学互动、引进培养、扩大交流,促进教师各方面能力的全面提升,并通过对教师职业生涯的关注和规划,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的持续健康发展。作为教师本身,首先要通过自身努力实现“高水平”,要引领行业和学术的前沿,实现教书育人水平和专业学术能力的双重提升;要不断加强自身实践能力,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不断丰富更新自身的知识能力结构;此外,我们的教师还要培养国际化的视野思维和交流能力。

坚持创新融合 奠基学子和大学的未来

教育改革的车轮前行至今,民办高校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改革绝非朝夕可成,面对未来,从宏观层面上,需要政策在重点领域综合改革上的落实,更需要民办高校能够突破创新,开启自身深化改革的新篇章。千校一面使大学缺乏个性和活力,对于民办高校来说必须要发挥优势,创新融合,走特色发展之路,才能为学生和大学的未来奠基。

教育教学改革的动能来自于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的创新,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十二年的教育探索之路证明,创新思维应当贯穿在学校办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在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办学模式等方面要结合行业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特色定位,敢于突破固有的模式痼疾。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还要以学生为本,以教育创造学生价值为根本目标。一方面是以学生为中心,关爱学生的心灵,尊重学生的兴趣,努力为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更多的空间,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初衷;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让终身学习为其自身创造价值、通过将知识应用于实践为社会创造价值。

有创新的锐意,也要有融合的理念。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十二年的发展历程实现了与产业、与城市的共生共存、共赢共荣。对于学校本身产业背景优势的借力以及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使得我们更加认清了民办大学的动力源泉和之于社会的使命价值。作为民办高校,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产业背景优势,将学校发展与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紧密结合,通过全方位的校企合作,达到产学研的高度融合,在此过程中,教师能够与时俱进并获得育人能力的全面提升,而学生则能够实现学以致用,塑造个人职业能力,大学则因此而生机焕发,实现学生、教师、学校、企业、社会的多方共赢。

立德树人是根本,内涵建设促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意味着我们的教育要培育学生健康的人格、美好的心灵,让学生拥有终身学习和成长所需的知识和能力;意味着学生从大学校门走出时,能够树立或是更加接近自己的理想,能够担当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意味着大学培养出的人才所创造出的价值能够改善他个人和家庭的物质条件和精神需求,能够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永续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需要我们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民办高校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经历困难和痛楚,唯有牢记使命与责任,永葆创新精神,保持改革的锐意和勇气,才能真正将自身发展定位与国家发展战略相匹配,才能真正实现学子的青春价值,才能不负国家和人民的重托,实现大学的使命与价值。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院长 温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2013年辽宁大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可获校... 下一篇:沈阳:高中学生参加社团可获学分 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