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金凤凰 村校大变样
——辽宁实施师范类毕业生农村从教计划破解师资难题
阳春三月,辽北大地春意初显。在辽宁农村中小学校采访,所见所闻令记者如沐春风。
教室里书声朗朗,语音室键盘作响,校园内笑语欢歌,操场上舞姿飞扬,以往“死气沉沉”的农村学校生机勃发。
这一切源于辽宁省实施的“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农村从教计划”。早在2007年,辽宁省教育厅启动实施了“县以下农村中小学一校一名师范类本科生计划”,通过政府购买岗位、待编安置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师范本科毕业生到县以下农村中小学任教。2009年,辽宁省将此“计划”与国家“特岗计划”合并实施。到2010年,全省共有7654名师范类毕业生被纳入“农村从教计划”,在广大农村中小学校第一线担当重任。
农村教师结构改变
铁岭市昌图县七家子乡二河村,地处辽宁最西北,与内蒙古一河之隔。村里的小学两排平房,漆成天蓝色,虽简陋却很整洁。
2007年,从铁岭师专毕业的韩胜利和冯晨雪来到这所小学。至今仍让他们记忆深刻的是,自己在教室里上课,窗外三五成群的大爷大娘扒窗户往里看,持续了近一个月。村小负责人孙立仁说:“学校10多年没有年轻人了,村民是来看新鲜的。”
其实,孙立仁自己也爱把目光投到这些年轻人身上。“2009年又来了两个大学生。4个年轻人把学校的气氛鼓捣得热热闹闹。”操场上,年轻人和孩子们追逐嬉戏,踢毽子,玩篮球,唱歌,跳舞;计算机教室里,孩子们和年轻人学说英语;就连学校的板报也让年轻人描画得五彩缤纷。“这样干才有奔头啊!”
以前,学校英语课没人会教,放放磁带;体育课不愿动,跑步糊弄;音乐课没“细胞”,放录音机。六年级班主任、57岁的张占山老师无奈地说:“老教师也使劲儿往前赶,可心有余而力不足,学生成绩总是全镇倒数第一第二。”孙立仁曾几度想辞职,“教学质量太低,愧对村民。”
二河村小教师“老气横秋”的状况在辽宁省农村中小学并非个例。据了解,自从2004年辽宁省取消师范类毕业生统一分配后,农村中小学补充新教师失去保障,有的学校多年未进一名新教师,农村教师年龄结构老化,断层现象严重,村小尤甚。
“大学生的到来,改变了农村学校的师资结构,缓解了农村学校教师短缺的状况,基本保证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农村孩子初尝教育公平的成果。”铁岭市教育局局长高景铎说。
农村课堂有了活力
新宾县木奇镇上堡小学是抚顺市东部山区的一所完小。在学校五年级教室里,记者发现,两人一桌的课桌两两相对,分三组摆放,11名学生跟年轻女教师英娣之间的讨论十分热烈。课堂上,新课改中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体现得恰到好处。
提起英娣,47岁的村小负责人吴连鹏眉开眼笑,“英娣可是学校的宝贝。”英娣从渤海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后,2010年初通过“农村从教计划”来到上堡小学,立刻被安排当四年级班主任。学校把探索高效课堂的改革试验交给英娣。
短短一年,英娣带给学校的变化十分明显。全镇教学质量评估,英娣所带班级名列第一。这样一来,老教师坐不住了。57岁的陈春民是六年级班主任,原来他不用多媒体教学。现在,他设计“导学教案”,开始探索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
英语是山区学生的弱项。上堡小学的英语过去由50岁的侯宇新教。“我高中毕业,在抚顺师专培训半年就上岗了。英语说得像汉语,还带一股苞米味。”24岁的曹静教英语后就不同了。她是抚顺师专英语专业毕业,借助多媒体等教学工具,领着孩子们边玩边学,把英语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们的成绩一路提升。
抚顺县汤图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在10年未进人的情况下,近两年新添7名师范毕业生。仅一年时间,初中部英语就由全县12个乡镇排名最末升至上游水平。
新宾县教育局副局长衣林东感慨地说,大学生们带来的现代教学理念和最新教学方式“引爆”了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毕业生农村安心从教
截至2010年底,辽宁省基本实现了每个乡镇建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这使师范类毕业生看到了到农村任教的职业前景。而农村教师工资得到财力和制度的双保障后,减少了毕业生的后顾之忧。
为吸引毕业生到农村安心从教,辽宁省政府加大财政投入,为纳入“农村从教计划”的师范类毕业生提供众多优惠政策:接收学校没有编制的,待编安置;有编制的,优先在教师编制内安置;纳入计划毕业生在校期间申领国家助学贷款并且服务期满两年以上的,由政府代还贷款本金和利息;无助学贷款债务的,工作满4年,其学费由政府一次性返还;毕业生的工资、“三险一金”与当地教师相同。
同时,对于纳入“计划”的毕业生取消见习期、提前定职定级;根据自愿原则,毕业生的户籍、档案关系可保留在工作地市、县教育局,免收户口、档案托管服务费。党、团等组织关系统一转到工作单位。
“农村从教计划”的优惠政策对师范类毕业生具有很强吸引力,就连城市学生也开始青睐农村教学岗位。“坐车上班一个多小时,不算远。最重要的是这里给我搭建了良好的成长平台。”新宾县南杂木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大学生教师刘海滨说。刘海滨是抚顺市籍、渤海大学毕业的学生。
记者采访所到之处,真切感受到“农村从教计划”深受各市、县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特别是广大农村中小学的热烈欢迎。辽宁省大学生就业指导局刘铸主任说,“农村从教计划”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该计划在制定之初就着眼于解决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以及高校师范生“下不去、留不住”的问题。“农村从教计划”得以顺利实施,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得益于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
政策引导毕业生扎根农村
不过,采访中记者也发现,“农村从教计划”在推行中存在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农村学校思才若渴;另一方面,一些地方财政困难,补充教师积极性不高。新宾县教育局副局长衣林东帮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按每个教师月工资最低1500元计算,每增加1名教师,地方财政每年就要多支出1.8万元。这对财政困难县来说是十分艰难的事。因此,在一些地区,尽管有空余编制,也不聘用公办教师,而是低薪聘请代课教师顶岗。
虽然目前辽宁省实现了县域内中小学教师工资、津贴标准一致,但城乡间教师绩效工资水平仍然差距较大。不能回避的是,农村教师工资水平低,生活环境差,导致农村教师职业的吸引力不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师范类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的积极性。
在新宾县木奇镇,记者看了上堡小学英娣和曹静老师的宿舍,条件十分简陋。“新宾县已经尽量把新毕业的年轻教师安置在各乡镇的初中或中心校,部分学校还给他们的宿舍安装了电视,拉上了网线。”抚顺市教育局人事处副处长秦艳丽说,“农村学校大多没有像样的教工宿舍、食堂等生活配套设施,外地来的毕业生住宿和吃饭问题不好解决。此外,农村交通不便,文化建设滞后,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还有医疗、教师子女上学等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农村教师队伍将难以稳定。”
但这些问题终究会得到解决。铁岭市教育局人事科科长冯忠波说,市教育局一直在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把省里的政策落实到位。同时,市县都千方百计解决毕业生的后顾之忧,尽一切可能让他们在农村安心从教。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实施师范类毕业生“农村从教计划”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解决农村教育的难题。刘铸说,这个模式同样适用于医疗卫生、畜牧养殖等涉及农村现代化建设诸多领域和行业的毕业生。果真如此,那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天地就会更加广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将迎来新的春天。
■采访手记:期待农村教育明天更美好
3天驱车800多公里采访,当看到一所所农村学校因一项惠民工程而改变时,兴奋与感动潮润了我的双眼,连日的舟车劳顿随即烟消云散。
兴奋的是,农村学校终成梧桐树,引来一批批金凤凰前来栖息。感动的是,一批又一批在城市里见过世面的知识青年又转身回到黑土地的怀抱。他们无怨无悔,为农村孩子带来一个全新的世界。
教育规划纲要在第十七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指出,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积极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完善代偿机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艰苦边远地区当教师。
一方面农村学校教师老化,结构性矛盾突出,另一方面师范类毕业生就业难度逐年加大。辽宁省在此间找到了一个相对合理的契合点,让师范类毕业生学有所用的同时,使每所村小至少拥有一名大学生。这样,农村学校就有了新希望,农民子弟的明天就会更加美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