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分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差距,使山东籍孩子张鲁博及其家人铤而走险,冒名顶替贵州籍参加大学招生。这一事件也引出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张鲁博现象”是不是个案?
记者从贵州方面了解到,虽然“借用”或“盗用”户籍的事件不多,但因为录取分数和录取率的差异,西部地区成了“高考移民”的重灾区。仅2006年贵州就查处500多起“移民”事件。近年每逢高考之际,贵州省都竭尽全力打击查堵,严防死守“高考移民”,确保公平公正,虽然取得很大成效,但因为利益的驱使,总是难免有“漏网之鱼”。
“高考移民”始于上世纪80年代,较大的录取分数差是最主要原因,与沿海省份及其他教育发达省份相比,西部省区的高考录取分数线一般会低几十分甚至上百分,部分考生在家长和亲友的帮助下通过各种渠道移入青海、贵州、云南等教育欠发达的省区应考,便可跃过“龙门”考上一个好大学。
不过,某些接收地政府官员和学校工作人员出于私利在“高考移民”中也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如2006年贵州习水县查处22名“高考移民”,其中一名中学老师得到“好处费”就达8万多元。2008年5月,贵州遵义县教育部门查处7名“高考移民”,整起事件是由当地某中学一名老教师与一些基层村干部合伙“操办”的,而每个“高考移民”交了4000多元。
如今,户籍管理比过去较为宽松,这给“高考移民”提供了可乘之机。贵州省一名地方公安机关人员说,尤其是外省考生家长如果得到当地一些村干部和学校老师的配合,获取假的学籍和户籍材料,这将极大地增加公安机关的查处难度。
为严防“高考移民”,2008年,贵州要求各学校严查考生学籍,班主任、校长要签字,县级以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审查。对转入贵州就读的考生,报名时要提供本人及父母户口簿、户口迁移证、身份证和本人高中毕业证(应届生提供学籍证明)等相关复印件备案,依据规定明确是“正常报考”还是“限制报考”, “正常报考”可报考省内外普通高等学校,“限制报考”对报考学校有所限制。
今年,贵州省招生考试中心建立省、市、县、学校四级审核机制,严格核对考生报考时所提供的个人信息资料是否准确真实。
对弄虚作假骗取考试资格的考生,贵州要求一律取消录取资格,已被录取的考生,不论入学时间长短,一律清退。此外,对教育、公安、招生机构和中学等单位的工作人员为考生弄虚作假提供便利条件的,将按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对触犯法律的,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报名结束后,各报名点对所有报名的考生张榜公示。
有关专家指出,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水平相对滞后,国家出台灵活的高招政策,目的就是照顾这些地区的学生能够接受高等教育,而“高考移民”则侵犯了他人的正当权益。堵住这种非法现象的根本办法,是要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西部教育水平,缩小差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成都资讯等初中级职称申报12月1日起进行 下一篇:清华北大联考错开1天 考生的担忧得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