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所学的专业是否满意?不满意的原因是什么?大学幸福指数高不高,与高考填报志愿又存在什么联系?6月18~23日,本报发起大学生对所学专业和就读院校满意度调查,对区内外300多名在校生和毕业生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过半大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并不满意,在这些学生中,高考填报志愿时,父母、老师等外界曾施加过影响。
“不幸福”源于所学非所爱
在这次问卷调查,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区内外数十所高校的330名在校生和毕业生参与了调查。学生的学历层次从高职高专、本科到硕士。调查结果显示,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和勉强可以接受的接近53%,对专业非常满意的不到一成。
大学生们为什么会对所学的专业不满意?调查显示,大学生最“怨恨”专业的原因是,目前所学并非所爱,比例占到了37%左右;接下来的原因是课程枯燥难懂,约25%;老师的讲课能力有限,不到10%。
在对就读院校的评价方面,不喜欢在读学校的大学生,不满意的约为两成,非常满意的不到8%,大部分学生对学校的评价是在一般或满意之间。若要谈及不满意的原因,“不是理想的学校”所占比例最高,超过42%;其次是课程无聊或教师讲课水平有限,超过37%。
国内知名的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可思公司,曾对我国2009级大一新生对专业的满意度进行过调查,调查结果与本报调查有类似之处。在那次调查之中,对专业很满意的人群只占4%,不满意的学生超过六成。
“志愿之瓜”强扭多不甜
记者在分析调查问卷时,发现一个有意思的数据:在大学四年里,从大一到大三,对专业满意的评价都维持在40%左右,其中大二最高,为46%。而到了要与社会对接、面临找工作压力的大四阶段,满意度降到了27%。多名接受采访的大学教师认为,这与就业压力有直接关系,学生到了“出口”时,骤然发现专业与社会需求匹配的不易,对专业更容易产生质疑。
在大学对专业学习有没有幸福感,填报志愿时,各种影响的角力不可小觑。问卷调查显示,在对专业满意的学生中,有超过四成的学生坦承,填报志愿时主要是听从“内心的召唤”。而对专业不满意的群体中,自己的影响力只占到了15%左右,父母亲友、高中老师等外力作用为主要因素。目前在区外一所高校就读的大一学生小斌告诉记者,他完全不爱数字,但父母一定要他学习金融,如今真正学起来,才知道什么叫“强扭的瓜不甜”。
广西一所示范性高中的校长认为,从拿到分数到填报志愿,留给学生的时间太短,加上考生的分数未必达到想上的学校要求,一系列的因素造成最终就读的学校和专业有一定的心理落差。此外,由于目前用人单位都看学生是否出自名校,因此部分高中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志愿填报的指导时,会建议他们本科阶段选学校,研究生时再挑专业,这也导致很多“拉郎配”现象。
高中缺了职业规划环节
大学课程为何容易让人感觉枯燥?大学里专业的“非幸福感”为何比例那么高?记者就此采访了部分大学教师和招生老师。
广西一所大学长期从事招生工作的李老师告诉记者,大学生对学习的专业不满意,志愿填报占不小的原因。他通过长期与大一新生接触发现,填报志愿时,真正有主见的学生,大约只有15%~20%,他们高中毕业前就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学什么专业,甚至未来想在什么行业发展,而大部分人,对这些都“拿不定主意”。
这个现象与我国高中阶段职业生涯、职业规划等教育缺失有关。欧美不少学校在中学阶段已开设了相关课程,让高中生对一些职业或行业有些感性的认识;或者大学有灵活的政策,在大学一年级、二年级之后,还允许学生“转专业”。而在区内,大学允许转专业的比例非常小,如果学生接触了专业之后才发现“非己所爱”,已经晚了。
广西大学土木学院一名教师告诉记者,大学的课程主要分为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课三个层次,学这些课程就像建楼房一样,基础课没打牢,后面就会越学越难懂,越学越枯燥。以该校填报志愿非常火爆的土木专业为例,课程中的基础知识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理论性很强,很难说有趣。专业基础课力学、制图也不容易学。这些没学好,专业课就会很吃力。
区内一所三本院校的新闻专业教师韦先生告诉记者,部分学生不爱专业课有两个原因:第一,专业是父母的选择,不是他们的;第二,部分大学老师的成长是“从大学到大学”,没有“实战”经验,学生对这些老师的课就不太感兴趣。
喜欢未必是真爱
为了给本届考生提供更多的细致信息,已经考上大学的学生们踊跃参与本报的“高考帮帮团”,对填报志愿选择专业这个问题,提供了自己的建议。多名接受采访的学生告诉记者,很多高中生对大学专业缺乏了解,其实不少专业并不是自己以为的样子,盲目的喜欢未必是真爱。刘先生是2008级学生,据其介绍,他中学比较喜欢物理,于是志愿填报时填了广西民族大学物理学,但真正学了以后才知道,该校上的是理论物理,量子力学等课程非常枯燥,虽然学校也让学生拿教师资格证,往师范类方向“转型”,但课程太过专业,学的很多内容以后都用不上,自己真是没有兴趣学。
今年在北大读大一的学生李同学也告诉记者,不少高中生都以为心理学是一门偏社科类的学科,有的同学认为自己很爱这个专业,就报了,结果学了之后才发现,其实有的学校这个专业偏理科,有很多脑科学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做大量的实验,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填志愿锁定“兴趣”关键词
在早报设计的问卷调查中,有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请大学生结合自己当年填报志愿的经验或教训,给今年的大学生提出填报建议。
参与调查的大学生都认真地给出了建议。根据大学生回答统计的关键词看,114人提到专业,86人提到了兴趣,64人提到坚持。此外,选择、学校、就业、爱好等关键词,也被很多大学生提及。
一名西北工业大学的大一学生提醒,填志愿应该仔细了解每一个所填的学校,包括学校历史、发展特色、优势学科、学校地理环境等等。选专业时更应慎重。例如,计算与科学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不一样的,前者是学数学的。即使是同一个专业名称,不同的学校也有比较大的差别。例如能源与动力工程,在西工大分为水下动力与飞行器动力,而且是偏向动力系统,与能源关系不大。而其他学校,有偏向锅炉方面的,有偏向电力系统的。
此外,很多大学生都建议,应该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但也要参考家人和老师的意见。在填报志愿前通过搜索,进入目标学校的官网,或者一些高校的新生群等多渠道了解想填报的学校和专业。
还有大学生特别提醒,一定要注意了解各高校的专业录取规则。涂同学介绍,他去年理科考了631分,A志愿填报了同济大学,其中第一专业和第二专业是土木类和车辆工程(汽车),这两个专业都是该校的“王牌”专业,加上该校的录取规则,如果第一专业没有被录取,后面的专业会有2分的专业级差,由于这两个专业的梯度没有拉开,最后他只能被第三专业录取。据悉,各高校在提档后的专业录取规则各不相同,常见的有分数优先、专业优先以及专业级差三种方式,考生在填报时,应仔细阅读各高校的《招生章程》,看其专业录取规则是什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一张图助你看懂示范高中招生流程 下一篇: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现场会召开 杜玉波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