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广西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快培养广西物流人才,这是5月6日在南宁举行的第二届广西“5·6”物流节议题之一。当天举行的广西物流企业与高校人才培养论坛,就实现物流人才培养与需求的对接、解决教育滞后与产业发展的矛盾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广西高校相关专业及广西物流学校的师生,把举行论坛的会议厅围得水泄不通。
广西急需大批物流人才
据介绍,目前,广西区位优势的发挥使物流业飞速发展,从而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大增,而当前物流人才培养从数量、质量和结构上都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高校是培养物流人才的主要阵地,但广西区内的学校物流专业设置较晚,高校物流教育与物流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还存在较大差距。
广西物资学校校长周树刚认为,2009年国务院颁布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我国物流业新一轮的突飞猛进正蓄势待发,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据有关调查表明,物流人才已经成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周树刚说,现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迫切需要大量熟悉该区域经济情况的物流人才。在2006年出台的《北部湾经济开发区人才开发目录》中,物流人才已被明确纳入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最为紧缺的人才之一。基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快速建设与发展,广西物流人才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由此,如何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便成为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
中国外运广西公司的庞国旗认为,物流业是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在广西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广西的“三沿”优势很大程度上指的就是物流优势,实施北部湾战略、西江亿吨黄金水道战略、中国-东盟桥头堡战略,就是要发挥广西在这个区域的物流优势。人才是物流业发展的根本,在硬件资源既定的情况下,决定物流企业发展前途的因素就是人的因素,依靠的是人才团队作用的发挥。
广西财经学院黄毅教授认为,从整体上看,我区物流企业多是由传统的仓储、运输企业转型而来,从业人员队伍中多数缺乏现代物流理念和知识,难以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对物流从业人员在操作和管理能力方面的要求。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院长韩江河教授认为,政府对物流校企合作的促进和指导显得不足。
校企结合培养广西物流人才
解决广西物流人才缺乏问题,需要多种途径,而立足广西来培养,是其中的基本途径。物流人才培养,重要的是积极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加强物流专业建设,提升物流人才培养质量。
来自现代物流管理集团(香港)国际有限公司的吕镇书提出,应更多地利用院校资源来打造物流人才。而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杨家其教授则提出,物流企业发展,包括物流人才培养,都要创新物流企业与政府部门沟通联系机制,政府主管部门要主动深入物流行业,了解其最新发展态势与人才需求状况,与行业协会、主要企业人员及高校,共同探讨物流人才培养问题。
韩江河提出,要进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铸造品牌专业。坚持一个专业必须与一家有影响力的企业紧密合作,探索“教、学、做”一体化,物流教学课堂进物流企业,物流企业进物流学校,互相促进,不断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黄毅提出,以物流产业发展为动力,助推应用型人才培养。我区物流产业发展对物流人才培养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重要的是加快物流应用型人才培养。他说,需要多学科多专业多技能协同,以课程一体化建设为契机,推进物流应用型人才培养。以“产学研一体化”为教学、实践、服务平台,立足西部地区(特别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业发展,面向东盟国家蓬勃发展的商贸物流,依托高校经济管理学科优势,培养专业知识扎实、思想素质过硬,适应区域物流产业发展急需的商贸物流管理应用型人才。
庞国旗也提出物流企业融入院校物流人才培养的策略观点。他认为,建立校企合作,由物流企业提供实习基地,如近年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和广西经济干部学院建立了这样的校外实习基地,校企合作收到很好的成效。
周树刚就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模式落后、师资匮乏、教学条件参差不齐等存在问题,建议推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物流院校主动深入物流各行业、企业,了解其最新发展态势与人才需求状况,邀请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主要企业人员与学校相关人员,共同探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顶岗实习等新模式、新方法,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学校教学管理,使学校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材建设等更加适应企业的用人要求,培养出的学生更适合企业的需求,真正建立起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
与会专家提出,如果说培养数以万计的高技能应用型物流专业人才是当务之急,那么应该充分发挥中职教育的作用。中职学校物流人才培养应该站在社会和岗位实际需求的角度去思考和实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应用型物流人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