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春季学期,广西柳州柳城县古砦仫佬族乡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农业户口的学生们,和柳州其他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学子一样,吃上了“免费的午餐”。至此,柳州免费午餐阳光工程用两年的时间,终结了家长挑饭篓翻山越岭给孩子送午饭的历史,实现对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农业户口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全面覆盖,使10.3万学子受益。
据悉,柳州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除了有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等国家级贫困县外,还有融安县等自治区级贫困县。因当地群众居住分散且经济条件较差,离学校较远的学生需要步行一两个小时山路到学校上学,而学校没有食堂,学生午餐大多是自带的酸菜、甚至生水泡饭,营养不足导致其身高普遍矮小,有的还因此患了胃病,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
为此,2008年,柳州市将免费午餐阳光工程纳入柳州十大民生工程。工程中规定,对于50人以上的学校和教学点,各县安排专项经费,通过改建、新建或扩建食堂实行集中开饭,为学生提供免费午餐;对于50人以下的学校和教学点,学校购买面包、牛奶等成品发给学生当午餐。
2008年,三江、融水、融安3县县城所在地以外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中属于农业户口的学生,均获得了免费午餐待遇。柳州市政府还规定,免费午餐的标准为每个学生每餐2元,每学年享受免费午餐的天数按学生实际在校天数计算。免费午餐必须保质保量,2元钱不包括人工、水电费用,要完全花在学生餐盒里。
两年来,工程在柳州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得到全面推广,每天涉及10万多学生就餐、20多万资金管理。柳城县古砦仫佬族乡上富小学四年级学生梁柳媚说,自己的家离学校有近80分钟的路程,平时上学自己每天只吃早晚两顿饭,但现在和班上其他20多个住得比较远的同学,都能吃上热乎乎香喷喷的午饭了。
柳州市教育局局长撒忠民表示,免费午餐制度最直接的效应,体现在减轻贫困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对“控辍保学”起到积极作用。2009年秋季学期,柳州少数民族贫困县学生的返校率较以往均有较大的提升,许多随父母进城务工而到外地就读的学生也返回原籍就读。
撒忠民还表示,免费午餐对于强化城乡帮扶机制是一种有益的探索,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拓展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