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校网布局,推动中职学校集约化建设;调整专业结构,大力扶持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相关的专业;推行跨区域招生,拓宽招生面向和招生渠道……昨天,我市出台《关于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及6个具体实施办法,以“1+6”体系为加快推进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指明方向。
盘活教育资源
调整校网布局
目前,全市有中职学校62所,在校生约8万人。按人口布局和普职比大体相当的要求,每30万左右人口设一所中职学校,“十二五”期间,全市中职学校数整合为31所左右,其中建成省一级重点及以上的独立中职学校21所,其余分别整体纳入各地新建高职学院,实行中高职一体化办学。
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具体来说,独立中职学校办学目标都要定位在省一级重点以上,每所占地应不小于100亩。除文成、泰顺、洞头外,在校生要在3000人以上。重点中职学校原则上在一个校区建设,最多不能超过2个。
调整布局如何既重效率又重质量?从实际出发,《意见》给出了多种调整方式——
一是采取土地置换,我市大部分职业学校规模偏小,又位于中心区域,难以在原地进一步发展,可通过校舍土地置换异地兴建上规模、上档次的职业学校。
二是采取普高改制,根据我市生源发展态势,抓紧调整高中结构,及时将上规模的富余的普通高中改制为职业学校。
三是实行归口管理或集团化办学,进一步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中职学校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行业部门举办的中职学校要逐步成建制划归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和支持,彻底解决中职学校数量较多、多头审批、职能交叉、条块分割、资源分散等问题。并加大联合、兼并、重组力度,采取强弱联合、“公民”联合、城乡联合、民办抱团发展等形式,组建区域性的职业教育集团。
跨区域招生
拓宽招生面
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我市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推行以市场化为导向的跨区域招生,这一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此次在意见中第一次以文字的形式进行明确,以进一步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制度改革。
意见指出,充分依靠市场调节手段,鼓励引导中职学校有序竞争,推行跨区域招生。
同时,中等职业学校将积极拓宽招生面向和招生渠道,广泛招收应往届初中毕业生、未升学普通高中毕业生、退役士兵、青年农民、农民工、在职职工等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积极满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就读需求,做到应招尽招、同等待遇;进一步推进东部与西部、城市与农村的联合招生和合作办学。
另外,各地要积极调整本地区的高中阶段教育结构,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到2020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11.2万人,使我市成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和竞争力提升最快的地区之一。
以市场为导向
调整专业设置
根据意见要求,我市将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及支柱产业结构,培育一批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骨干专业和特色专业。大力扶持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相关的专业,重点发展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积极拓展新能源、新材料等与产业转型升级密切相关的新兴专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专业,调整市场需求过剩的专业;加强涉农专业建设,加大力度建设适应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专业。
为保障职业教育,意见还明确,要逐年增加公共财政投入,提高职业教育经费支出比例,确保中职在校生生均公用经费达到或高于普通高中的1.5倍,确保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并逐年有所提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生源竞争还在加剧 专业选择却冷热逆转 下一篇:宁波2012年引进近千名海外留学人才 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