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铁腕”治理初中小学过重课业负担,已有两年。然而,这一项为孩子发展长远计的教育改革,不仅地方不爱、学校喊“难”,还遭一些家长质问,“为什么不让孩子补课?”
浙江推行史上最严格的初中小学教育“减负令”,始自2010年8月。和从前发发文件、喊喊口号相比,这次改革除了明确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利用寒暑假、双休日、课余时间补课外,对开设课程时间、作业量、考试量、休息和锻炼时间都做出了非常细致的规定。
以小学为例,浙江规定一、二年级不得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学生书面家庭作业量每天控制在1时以内;同时,小学生在校上课时间不得超过6时。到了初中,学生平均水平书面家庭作业量每天不得超过2时,在校上课时间则不得超过7时。
那么,两年过后,效果如何?
记者在杭州随机采访发现,小学三年级的女生,作业写到晚上9完不成,第二天早上三点起床继续写;小学四年级的男孩,期末仅模拟考试就要四次;有小学用眼保健操的10来上课,家长抗议了也无效;还有初一新生在开学之前就参加了摸底考,学校据此决定其进快班还是慢班……
教育部门也意识到“减负”“难以持续”的窘境。
“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没有根本改观,原来的问题还是普遍存在。”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韩平坦言。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市的教育局负责人也都感觉,课业负担是“减而复增”、“边减边增”。小学低年级“减负”或有较明显的改观之外,一进入小学高年级尤其是面临中考压力的初中,学校分快慢班、成绩排序,“主科”超课时,音体美、社会实践等课时不足,家长延请家教等现象屡见不鲜。
“减负”为何如此窘迫?
韩平认为,在应试教育还没有改变的大环境下,“减负”显得颇为脆弱,不少学校和地方官员的观念依旧被功利思想所主导,而非尊重教育规律和孩子的成长规律。
面对省厅的高密度检查,地方有应对之策。韩平说,不少学校使出了“两张课表”的手段,公开的一张,可以公示、上网、应付检查,私下的一张则是真正实行的,“更可恶的是,这些学校还让学生和老师‘配合’,不讲真话。”
韩平发现,不少校长有着“我减负,人家不减负,我就吃亏”的心态,避重就轻、表面应付,而市县教育部门则睁只眼、闭只眼,放任自流,对辖区内的学校“加压”行为不批评、不问责。
浙江省教育学会副会长鲁林岳分析说,教育产出的结果,譬如一年有多少孩子考上北大、清华的数据,最显性,也最为地方官员所在意。而片面追求结果的过程中对学生身心健康可能造成的伤害是隐性的、难以量化的。如此,需要“对上负责”的教育部门和校长,很容易偏向前者。
此外,在减负过程中,“校内减负,校外增压”的现象同样令人深思。学校探索“轻负高质”,精简课时、不补课,可许多家长觉得“吃不饱”,他们四处打听“靠谱”的培训班或家教,让孩子补课。
“要达到‘轻负高质’,并非教育界单方面探索即可,更盼得到家长们的理解与支持。”杭州市教育局初等教育处处长蒋锋说,这两年重点查违规补课,有天晚上十时多,有家长打进市长热线"12345"投诉,我以为哪里在违规补课了,结果家长要投诉的是‘为什么不让孩子补课’。”
浙江大学教授冯钢认为,家长的焦虑源自社会结构的逐渐固化,如果向上流动的渠道只有考大学,家长肯定都围着高考打转,压力也自然会逐级传导到初中、小学甚至幼儿园。
“减负”,尽管“屡败”,还是要“屡战”。
总结此前的经验和教训,浙江教育部门认为,考试制度和评价制度的改革是减负的“治本”之举。
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中考成绩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在实际教学中,中考内容成为不少教师开展教学的“风向标”。尤其在一些自行命题的地市,中考命题过难、过杂,直接导致初中教学任务“加压”。
对此,2012年秋季学期起,浙江省教育厅要求各地市优质高中的保送生比例不得少于50%据了解,目前台州市下辖的温岭市已将100%级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全部分配到初中学校。省会城市杭州也承诺,重高保送比例将在2015超过50%同时,为控制中考难度,2012年起,浙江省各地市的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质量评估也将向社会公布。
而在浙江的一些学校和地区,已经对此进行了探索。在杭州的求是小学,学校把“98%上的学生喜欢上学”当做教育质量的一项核心标准。2010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对区域内学生进行社会适应性测试,涉及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孤独感、抑郁、幸福感和焦虑,以及学习兴趣等。“过重课业负担对孩子造成的伤害能否显性化?我们希望为家长和学校提供一个参考坐标。”该区督导与教育评价中心副主任马海燕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浙江:完不成的暑假作业大盘点 下一篇:浙江普通高中新生将面临新一轮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