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毕业生》联合新快网、卓越教育和中国教育在线共同做了“你眼中的港校”调查,共回收315份有效问卷。调查显示,近八成(78.37%)被调查者有报读港校的想法,而港校之所以这么受内地生青睐,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香港“中西文化合璧的环境”,占65.62%。
此次调查发现,相比于前几年的“港校热”,现在的学生和家长对于报读港校更趋理性,他们在肯定港校优势的同时,也指出了港校存在的不足。近六成(59.13%)被调查者认为,在港校读书“有可能差别对待”。
“尽管我们都是说粤语,但香港人还是能够听得出广式粤语与港式粤语的区别,我总是会觉得香港人对内地人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偏见,尽管他们表面上对我们很友好,但在言行上还是会把香港与内地划清界限。”现在就读于广雅中学高二的小彬说,他去过很多次香港,“但每次一开口说粤语,对方就听得出我不是香港人,在他们的印象中,内地的学生比较死读书,总觉得我们思想和打扮上都很土,这一点让我很不爽。本来我很想报考香港的学校,但每次一想到可能会遭不公平待遇,我就觉得还是留在广州读大学好。”
新快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如今家长对于孩子成才的看法正发生着较大的改变,一直以来中国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的形象,但近几年,许多家长不再一味地让孩子走精英这条路,大多数独生子女家庭更倾向于把孩子留在身边。
丁丁妈坦言:“我怕孩子去了国外就不想回来了,到时候我们就成孤寡老人了。”小胤妈说:“我还是很自私的,明知道孩子有实力考港校,而家里也有这个条件,但我还是希望孩子留在身边,一家人在一起的感觉最好。”
港校招生十年历程
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8所公立大学正式面向内地招收自费本科生,招生范围仅限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福建六个省市;
2004年招生范围不断扩大,达到10个省市;
2005年招生人数不断扩大,超过1000人。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同时被教育部列入国家第一批重点高校名单,通过“全国普通高考统一招生计划”招收内地优秀高中毕业生,向港校开放招生的内地省市区增加至17个;
2006年招生范围达20个省市,招生人数达1300人;
2007年招生人数攀升近1400人,港中文和港城大两校被列为统招提前录取高校。“港校热”风靡一时,一些省份的高考状元纷纷赴港求学,形成香港高校挑战北大、清华“霸主”地位的局面;
2008年持续了数年的“港校热”开始降温,内地考生家长变得理性而谨慎;
2009年内地报考港校人数下降了20%至30%,港校分数高、学费贵、重能力等条件让部分考生“知难而退”;
2010年几所港校报考人数比2009年又稍有下降;
2011年12所港校在内地的招生范围、招生人数、专业都有所增加,虽然部分学校学费上涨,但架不住港校开出的高额奖学金和人民币升值等因素,使得报考人数一路飙升,迎来了“止跌回升”的势头;
2011年至今部分香港高校招收内地生的范围扩大至内地31个省份,并录取了不少少数民族学生,此外,还有香港教育学院、香港演艺学院等3所高校加入了内地生源的抢夺战;公立的8所院校共录取1400余名内地新生,北京4位高考头名(理科1名,文科3名)也全部选择港校;
2012年内地招生计划较2011年有所增加,如港大,今年共接获12438名内地生报读,较去年增加约两成;获取录者363人,较去年291人增加24.7%。港大今年招收的内地省市状元人数也创下历史新高,继去年取录17名省市状元后,今年进一步增至21位,当中10位是省级状元。
调查问卷
1.有没有想过报考香港的大学?
A 78.37%
B 21.63%
A有
B没有
2.港校吸引你的地方是?
A全英式教学
B中西方文化合璧的环境
C就业前景
D其他
A 15.62%
B 65.62%
C 15.62%
D 3.12%
3.不想报考港校的原因是?
A学费太高
B语言受限
C想留在内地
D其他
A 58.62%
B 2.27%
C 7.29%
D 31.82%
4.你认为港校毕业生在就业时有哪些优势(可多选)?
1语言优势 2国际化视野 3思维开放活跃 4组织能力强 5其他
57.69%
90.87%
69.71%
36.54%
0.48%
5.你认为读港校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可多选)
1精通英语 2会粤语 3家庭条件好 4适应能力强 5性格外向 6其他
81.25%
44.71%
62.98%
81.25%
43.75%
1.92%
6.你认为港校与内地高校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A教育体制
B教育理念
C老师的素质
D没什么区别
E其他
A 30.77%
B 62.02%
C 6.25%
D 0.48%
E 0.48%
7.就读港校的劣势有?(可多选)
1文化差异大,难以融入 2有可能差别对待 3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 4其他
32.69% 59.13% 32.21% 8.65%
8.越来越多内地生报考港校,你如何看待?
A理所应当
B仅仅只是一时的“港校热”
C不明智
D中立
A 48.08%
B 8.65%
C 2.88%
D 40.38%
记者手记
想吃“肥肉”也要能“消化”
在很多人眼中,港校可望而不可及。
他们对于港校的认知,往往来源于见诸各大媒体的“状元花落港校”、“与清华北大成鼎立之势”、“港校投档线超清华北大”等报道。
于是,港校成为了连状元都恨不得去的地方。
在这样的渲染之下,不少学生和家长,想尽办法投奔,港校成了一块人人争抢的“肥肉”,尽管这块“肥肉”价值不菲,但只要有机会,都想尝尝是什么滋味。
掂量一下,“肥肉”有着多元的教学氛围,精英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的经济和文化环境,如此“高帅富”,试问,有谁不爱呢?
想爱却不一定能爱,明明“三脂高”却妄想一口吞下,浪费钱事小,蹉跎光阴事大。
本次策划报道,记者采访了不少港校毕业的内地生,他们或多或少带着梦想出发,但却未必一帆风顺,毕竟港校求学,不是纸醉金迷。学习任务繁重,“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考试严格,“完全不给情面”;就业“亚历山大”,“内地生会学习不会玩”……
让很多人望而却步的缘由,在他们看来,不过是虚有声势。内地生在香港会受歧视?其实“他们都很好相处”;很难在香港留下来?原来“香港雇主青睐收过香港教育的内地学生”;语言障碍很难跨越,也许“一不留神就长进了不少”……
孰好孰不好,关键在适合,这几乎成为了这次采访的关键句。让人欣慰的是,近年来,随着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大家对港校,有着更为理性的看法。他们更多地把选择的落脚点放在自己的实际需求之上,港校求学,不过是人生中的一个环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