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地方 > 云南 > 云南345万学生受旱灾影响 各界齐心抗旱保教

云南345万学生受旱灾影响 各界齐心抗旱保教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4-12-21

在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中,云南省已有13218所中小学受旱灾影响,涉及学生345.6万人,其中,63.5万人无饮用水、220.5万人饮用水困难——

旱区学校千方百计保用水

咕嘟、咕嘟,一口气就喝完一瓶矿泉水。3月25日,石林彝族自治县圭山镇中心校的几十名高年级男生,在和老师们一起从货车上卸下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捐赠的1000件矿泉水。流着热汗,喝着清凉甘甜的“爱心水”,孩子们身心的爽快全都写在了脸上。一旁的老师不停地提醒,“慢一点,又不是比赛。”其实,从09年夏天就延续的旱灾,省吃俭用每一口水,已经让学生们很久没有这样“奢侈”地喝过水了。

据圭山镇中心校老师介绍,该镇中心校下辖的两所完小和校点,普遍面临干旱威胁。其中的蝴蝶小学从09年至今靠拉水度日已近4个月了,除了饮用水外,一切用水都从俭,连洗脸都只是简单地“用水抹一下”。

从09年9月以来,泸西县西华小学三年级一班学生马飞燕就与住校的百余名同学一样,每天吃完晚饭后由值班老师带领,提着小桶或脸盆到附近村子或农户家抬水,满足当天的生活用水。抬水的山路不算很远,但沿途的陡坡和沟坎,还是让这些负重抬水的孩子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

在马飞燕与同学们居住的宿舍里,盛着清水、浊水的小盆、小桶摆了一地。下课时分,有的同学迫不及待拿起口缸从小盆中舀起清水就喝,浊水则是早晨洗脸后准备晚上洗脚或“泼花”的。宿舍一角,除了寄宿生的餐具和洗漱用具,最显眼的就是各式各样旧物利用的大容积饮料瓶,这些都是09年9月以来,住校生们周末返校从家中自备一周饮用水的工具。

据县教育局介绍,2010年的特大干旱,使县里板桥河水库的蓄水量比往年下降了四分之三,白水塘水库干涸。目前,全县三分之一的学校和师生面临缺水。西华小学这所距泸西县城只有几公里的农村寄舍制学校,原有的水源点断流。食堂的生活用水,只能靠煮饭的师傅每天至少往返7趟从附近正在施工的一个涵洞渗水点挑回,有时还得用水瓢滤去泥沙才能取水,每往返一趟至少得用40来分钟。近半年的缺水,让泸西县西华小学的师生们饱尝艰辛,年仅8岁的卢静特别盼望学校的水管里能像过去一样流出水,而不用每天去山下端水;校长黎永军则期待校园里能建个100立方米的水窖,雨季来临时多储存一点水,好让师生们免受每年旱季多少都会缺水的艰辛。

社会伸援手远水解近渴

3月31日一大旱,蒙自县西北勒乡朵吉小学和乡中心校门前,由武警某部派出的8辆满载爱心水的工程车,已在寒风中鸣起隆隆的机声,碗口粗的水管一直延伸进校园中的水窖,从县城运来的清水泛着水花灌入了两所农村中小学的水窖中。据介绍,学校过去的水源主要来自附近山上的一眼龙潭。2010年的旱情,让龙潭干涸,校内的水窖也无水可蓄。几个月来,送水官兵已为30多个送水点送去饮用水110立方米,学校师生和老弱病残群体成为最先的受益者。

“不能因为旱灾缺水而影响教育教学秩序,更不能让学生因此而辍学、流失。”3月底,前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调研抗旱保教工作的省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带着数百件瓶装矿泉水,分别走进新店乡和树皮乡中小学校,将矿泉水分发给师生代表。每到一所学校,罗崇敏不仅看食堂、查水窖,与学生交流,深入了解旱灾给教学和生活带来的影响,也为继续打好抗旱保教攻坚战做好准备。2010年春节收假一上班,省教育厅就组织机关干部职工捐出了第一笔抗旱保教款,同时,相关职能部门迅速履职,组织全省各级教育系统广泛深入旱灾一线调研,每日一报上传旱灾动态。与此同时,文山、红河、昆明等旱区,争取政府支持,组织学校抗灾自救、广泛发动社会向灾区师生捐款捐水,缓解基层学校师生的“近渴”。

丘北县树皮乡是2010年旱灾较为严重的乡镇之一。为抗旱保教,政府倾斜调控水源,只要学校需求,一个电话打来就安排送水,并按低于市场价格近一半的费用优先供给。

在盘龙区教育局协调下,阿子营镇阿子营小学获得资金30万元建设饮水工程。

寻甸县对人畜饮水极为困难的地方进行跟踪和监测,并细化覆盖到每所学校,六哨乡“停机关、保学校”,尽量为师生提供饮用水。

作为重旱区之一的石林彝族自治县,已获得了来自社会各界的300多万元款物资助,为每个乡镇配备的送水车,均优先保证学校用水。

……

“感恩的心,感谢命运”,3月25日,石林县圭山镇中心小学770余名学生同声齐唱《感恩的心》,以表达对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师生驱车80多公里,为干旱山区农村师生们送来“甘露”的感激之情。“百年不遇的旱情牵动着我们的心,为灾区师生解渴尽绵薄之力。”顶着当天骤袭的寒风,与学院师生代表一起送水的董事长杨红卫说,得知地处喀斯特地貌的石林县已有20000多名中小学师生受干旱影响,其中12000多人饮用水面临困境后,学院决定将师生的捐款购买成1000件瓶装矿泉水,支援久旱盼甘露的农村学校。杨红卫说,“只要团结一心,就能克服所有困难。”

改善学校供水设施解远忧

文山州和红河州都是我省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域,每年长达半年的旱季都会发生程度不同的缺水。家家户户修建小水窖早已成为当地群众雨季储水旱季用的最佳选择。事实证明,在这次特大旱灾中,部分建有水窖的学校,尽管水窖所储之水已无源头,但在外援水的支持下,水窖在维持学校运转中具有“定心丸”作用。在寻甸、石林、泸西等县的部分寄宿制学校,由于仅靠单一的自来水供水系统,每年旱季缺水季节,靠肩挑、手提、自带等应急方式解决师生饮用水问题并不鲜见。

2010年的特大旱灾,使无储水设施的学校压力加大,靠每天外出高成本运水,发放小水桶、化整为零让学生自己储水,或动员自带饮用水到校等临时性方法,让师生们在抗旱中饱尝艰辛。相反,丘北、蒙自等部分寄宿制学校,未雨绸缪建有部分水窖,在政府部门的调控下,基本就能维持学校的生活用水运转。

供水设施的简陋,使旱灾期间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受威胁,并且大大加剧了供水成本。据红河州介绍,该州大部分学校缺乏系统的供水设施,从校外水源点运入的饮用水成本居高不下。经测算,到5月底,全州仅解决师生临时饮水困难就需资金5000万元。由于很多学校蓄水设施不够健全、水源安全防护设施简陋,还容易形成饮水安全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隐患。

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是弥补贫困地区寄宿生生活补助指标不足、经费过低的有效途径。在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的一些农村寄宿制学校,因无水浇灌,基地中原有的蔬菜已干枯。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丘北县新店乡中心校因过去就修建了“双水窖”,在此次特大旱灾中,除了1口100立方米的水窖用于储蓄洁净生活用水外,另一口30立方米的水窖则将学生洗漱等生活废弃水循环利用,成为学校种植养殖基地的供水来源。加之,该校作为全县的勤工俭学示范校,在上级部门补助5万元的支持下,建起了防旱防涝的大棚蔬菜基地。开学以来,新种植的各类蔬菜品种繁多,生机盎然,还饲养了几十头生猪。

大旱当前,需要解“近渴”,也需要尽快构建解“远忧”的长效机制。这是许多学校校长的共同心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云南公考17万余人参加 水价改革成申论热... 下一篇:云南省教育厅厅长:建议实现15年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