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6点以后,素有昆明“洋人街”之称的文化巷逐渐热闹了起来。不时有人拎着大包小包来到这里,在人行道上就地铺开塑料纸,开始练摊。从最初有人到这里摆摊,至今已有近一年的时间。一名资深“练摊主”告诉记者,真正热闹起来的时间是08年9月份以后了,人流量比较大,生意还是很不错的。但对于要维持“昆明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的城管部门来说,非法摆摊成了管理难题。“20多天来,每次将他们抓住,就写保证书,保证书都收了很多份,摆摊的学生们还是屡教不改。”一名城管负责人说起来有点无奈。
不少读者都觉得学生要勤工助学无可厚非,城管要维护城市市容也没有错。一方追一方躲,总不是长久之计。那么,两者能否调和,校园周边能否划出勤工俭学特区,设时间段有序经营呢?
现状
大学生入主文化巷练摊
21日晚7点和9点,记者两次到文化巷调查。文化巷摆摊的都是周边学校的大学生,他们多数来自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有的来自云南艺术学院、云南财经大学……大多摊主都是结伴而来的,三五成群,吆喝叫卖着。其中,大多是同学档,也有情侣档。小杨和小纯是好朋友,来自不同的学校,在文化巷卖同学从广州寄来的手表、项链。“我们是国庆节才开始摆的摊,想着假期出去玩费钱,还不如就此学着挣点零用钱。”小杨告诉记者,这是第一次摆摊,一个人心里没底,就想着两个人合伙干,可以互相分担些。
云南大学大四的张同学是迫于生活压力才摆摊的。他告诉记者,开始对摆摊挣学费抱很大希望,但一段时间下来,他发现一天要挣40元学费也不容易。“我们卖的东西不少具有云南民族特色,还可以宣传云南的民族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张同学觉得,他们摆摊已经形成了一道街头风景,某种程度上说,其实是在丰富文化巷的内涵。张同学说,他马上面临毕业找工作,来练摊除了挣点钱外,就是想有点社会经验。
摊主声音
生意不错能贴补生活
一溜十几个摊位,饰品、围巾、帽子、手表、袜子……这些大学生摆的地摊上,卖的东西充满了大学生的生活气息。
21日下午,记者对几名资深“练摊主”做了一个小小调查,发现这些商品主要有两种来源:一是在昆明的批发市场进来的小商品;二是请在大城市求学的同学购置的。
小红是07年就开始有意无意地来到文化巷摆摊了,当时摆摊的人还不多,最多的时候也就五六个人。“我们已经形成一个特别氛围,将大家聚集到文化巷口,每人卖的东西不一样,慢慢光顾的人就增多了。”小红说,生意真正好起来还是08年9月份以后,人流量的多少取决于每天赚钱的多少。
云南艺术学院的任同学每晚都会出来卖项链,项链款式全、种类多。“生意好的时候,能挣60元到70元,一般也有二三十元的收入,对补贴生活很有帮助。”
大学生
实习机会少练摊很有必要
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的代名词,严峻的就业形势决定了“求”职代替寻职。
大四学生小刘认为,学校提供的勤工俭学机会不少,但是面有些窄。除了做家教,就是去快餐店打工。受访学生都认为自己有摆摊的需要,他们认为良好的管理制度和良性的竞争市场,能为学生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并保障交易的相对安全。“不用再为了逃避城管,奔跑中丢掉自己的货物。”为此,小杨建议,能不能每天规定摆几个小时,完事以后打扫好周边卫生;或者每个摊位交几块钱,按城管规定卖东西。
老师建议
练摊能否“定点定时”
云南大学一名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支持:“学生能以这种方式去勤工助学,锻炼了自己也赚取了生活费,挺好的。”当然,这名老师对大学生文化巷摆摊的现状也有所顾虑:“目前有种情况,因为这里生意还可以,很多外面的商贩也来摆了,就怕人一多,场面会乱。”
云大的唐老师则认为,学生应该以学业为重,外出摆摊不仅会影响学习,而且还违反城市规划管理条例。不过,唐老师对大四学生摆摊表示可以理解,“因为他们空余时间比较多,可以增加社会经验”。唐老师建议,有关部门可考虑在学校周边划出一块区域,让大学生“定点定时”摆摊助学。“不能离学校太远,又要人流量大,最好划定在文化巷。那里人多,有一定的市场需求,车也比较少,相对安全点。”
城管部门
执法必须一视同仁
“无证练摊是违法的,勤工俭学也不能违法。”对于文化巷练摊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五华区城管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一方面对大学生们表示理解,尤其是偏远地方的孩子上大学很不容易,练摊除了想赚点钱,更多的是想了解社会锻炼自己,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学生摆摊就可享受“特权”。但作为执法者,执法须一视同仁,他们希望执法能得到大学生的理解,支持市容市貌管理工作。
那么城管在执法时,是否能网开一面,让大学生有机会正常“练摊”呢?城管负责人表示,昆明正在学外地“引摊入市”,尚待批复。
记者手记
“勤工俭学特区”值得探索
无证练摊是违法的。 五华区城管负责人谈到文化巷大学生摆摊时,一方面对大学生们表示同情,另一方面,作为执法者,执法得一视同仁。摆摊的学生也有自己的想法: 除了劳动保障部门在暑期为大学生们提供与专业相关的实习机会外,为大学生提供免费公共实习的平台其实很少。更有甚者,不少企业利用大学生实习心切的心理,设下种种陷阱骗取钱财,侵害大学生的正当权益。利用空余时间“练摊”勤工俭学,为什么得不到支持?每次东西被收缴或罚款,对本来囊中羞涩的大学生无疑是雪上加霜。
难道只有取缔这一个办法吗?有关部门提出“引摊入市”,但这个“市”究竟要设在哪儿?离学校远了吧,学生们感觉不方便。我们能不能酌情考虑在大学校园周边开辟勤工助学特区。比如,在政策规定范围内,允许他们办理临时性证件,减免费用或免费,随来随办。又或,管理部门主动和学校勤工助学管理机构接洽,集中给予大学生“练摊”指导,也许这给相关部门添了麻烦,但却给即将走上社会的学子们极大的方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