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地方 > 新疆 > 新疆万名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建功立业

新疆万名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建功立业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4-12-21

以实际行动赢得村民的信任和尊重

2008年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先后公开招聘6380名大学生“村官”,各地州也积极选派4317名大学生到农村任职。广大大学生“村官”在艰苦复杂环境中,用青春谱写人生,用行动奉献基层,特别是在发展经济、维护稳定、服务群众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赢得各族群众的赞誉和认可,在建设新农村的舞台上唱响了属于他们自己的青春之歌。

向朋友借钱帮村里修防洪坝

“我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任职。”这是大学生“村官”李扬任职前谈话时提出的要求。

被分配到昌吉市边远的阿什里乡胡阿根村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后不久,李扬在与村民交谈中得知,每年春季都有不同程度的融雪性洪水涌入村里,给群众造成严重损失。实地调研后,他决定修建防洪坝。没有资金,他就拿出自己的工资,甚至向朋友筹借。当水泥运到村里时,村民们才知道新来的副书记的打算,淳朴的哈萨克族村民都自发报名出力修建堤坝。李扬每天和村民们一起在工地上干活。两个月后,当一条高1米的防洪坝坚实地立在村旁时,全村群众像过节一样在堤坝旁的草地上弹起冬不拉、跳起“黑走马”。当年村委会换届,李扬高票当选为村委会主任。

新疆各地大学生“村官”把扎根基层、服务农村当作自己的人生目标,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用实际行动获得群众的信任,用业绩赢得群众的尊重。

青河县阿热勒托别乡巴斯克阿哈仁村大学生“村官”、村党支部副书记加林·卡卡夏,做通父母思想工作,拿出家中全部积蓄5万元,在自家地里盖起高标准育养圈,引进56只绒山羊、2只褐牛,进行科学养殖,一年后净挣3万元。这让村里220多户群众对这个刚毕业的“小孩子”刮目相看,纷纷要求入股或托养。在他的组织下,村里成立了良种养殖协会,县里3家企业主动上门与他签订长期供销合同。如今,村民人均收入从2007年的4300元提高到5700元。

阿勒泰市汗德尕特蒙古民族乡角萨特村地处偏远、环境恶劣,村里一直较为贫穷而且治安较差。“越是艰苦的地方越需要人、越锻炼人。”2008年,娜仁图亚·乌确加甫坚定地选择了去角萨特村。“既然选择了,就要做好,不能给大学生‘村官’这个名字抹黑。”娜仁图亚在第一天的日记中这样写道。同年9月,娜仁图亚勇敢地接受了“村村通”道路建设任务。一个月的筑路让她的肤色变“健康”了,大家都亲切地叫她“黑丫头”。凭着顽强的精神,两年来,她不仅出色完成了道路修筑任务,而且在角萨特村干了许多实事。

抗击自然灾害时用身躯筑起坚实屏障

2010年4月,受雨雪过多天气影响,呼图壁县五工台镇五工台村的484户群众、近90%未完成春耕播种。“由村党组织与县种子站协商置换种子,村干部带头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村“两委”会上,任村党总支副书记的女大学生“村官”陈静提出了应对办法和思路。在村党组织和县种子站的支持下,党员群众大会一致通过了她的产业结构调整提议。5月中旬,天一放晴,她立即组织群众抓紧耕种,完成了1.6万余亩耕地的播种。

新疆各地环境差异性大,各类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当灾害一次次降临时,大学生“村官”们同村里党员干部群众一道,迎难而上、冲锋在前,用年轻的身躯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筑起了一道道坚实屏障。

2009年11月起,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地出现持续近一个月的强降雪天气。三地大学生“村官”迅速行动,投入抗雪救灾工作。塔城市阿不都拉乡中阿北村村民阿米娜家的一间土房被压塌,另外两间成了危房。因为丈夫身体残疾,她家家境不富裕。大学生“村官”、村党支部书记梁山松得知情况后,带着村里几名党员干部迅速赶到阿米娜家,冒着严寒和被砸伤的危险,转移她的家人和财物,2个多小时后,阿米娜家里的财物被妥善安置。这时,梁山松才感到手脚发木、发胀,袜子与鞋子被雪水粘在了一起,脱都脱不下来。阿米娜心疼地流下了眼泪:“有像你这样干活的,不要命了吗?”“我身体棒着呢!”说完,梁山松塞给阿米娜300元钱,转身消失在茫茫的风雪中。

2010年3月,吐鲁番、哈密等地遭狂风侵袭,许多刚搭建好的大棚被摧毁,群众经济损失惨重。伊吾县吐葫芦乡大学生“村官”阿孜古丽·阿依买买提家中的3座大棚也被大风吹倒,但当年迈的父亲打电话要她回家帮忙时,她以工作忙为由拒绝了父亲。挂上电话的那一刻,她手中牢牢握着的是村民努尔别克家大棚上的牵引绳。一周后,她回家看到父亲还在忙活时,双眼顿时噙满了泪水。那一次,托克逊县52名大学生“村官”帮助受灾群众重建受损大棚61座,抢植受损葡萄林2200多亩,转移被困群众400多人。

发挥科技优势指导农民科学务农

在托里县乌雪特乡克孜勒亚村,提起党支部书记助理木哈白提·阿迪勒江,谁都不会忘记,刚上任的她提出安装滴灌实行科技致富时,得到的是讥讽和不信任,人们不相信这个女娃娃能给他们带来发展。但谁也没有忘记村民大会上她那掷地有声的话语:“这1.2万元是我一年的工资,如果大家安装滴灌没有成功,我的工资全部交给村集体。”她的赤诚和执著感动了全村群众,全村5000余亩地全部安装了节水滴灌。当年,人均增收150元。

新疆偏远地区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民靠天吃饭,牧民逐草而居。各地大学生“村官”发挥有文化懂科技的优势,指导农牧民科学务农,引导富余劳动力转移,帮助群众理清发展思路,在广阔田野上留下了一个个感人故事。

且末县奥依亚依拉克乡苏塘村是典型的牧民聚居村,牧民过惯了放羊牧马的生活,收入渠道单一。艾则孜·阿西木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大连一家公司的邀请,回家当上了村委会副主任。为实现富余劳动力转移增收,他连续37天逐户走访130余名牧民,谈自己在外的经历,讲邻村青年外出务工的收益。其间,他全身上下摔伤冻伤20余处,即使在重感冒晕倒时,手里还紧紧攥着全村的劳务输出计划和名单。在他的努力下,全村67名年轻人中40多人前往秦皇岛务工。当牧民们收到从外地寄来的汇款时,都高兴地竖起大拇指夸艾则孜·阿西木。

大学生“村官”们还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关爱身边的各族群众,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架起民族团结的桥梁。为了帮村民吐逊·热合曼联系卖瓜,大学生张超顶着烈日跑遍了喀什地区每一个瓜果批发零售点,瓜全部卖完,他却不曾尝过一口瓜。他会忘记和女朋友的约会,但却不会忘记去看望村里“五保户”依明·吾斯曼老人,为老人送米送油。

老人逢人便说:“以前我对汉族干部不太信任,没想到张超却主动来认了我这个‘穷亲戚’,汉族干部好!大学生‘村官’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新疆中小学、幼儿园2011年将全部配备4... 下一篇:新疆各地落实岗位保障免费师范生到中小学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