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后30多年,唐山创造了凤凰涅槃的奇迹。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唐山市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2006年率先实现从学前三年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的15年普及后,唐山市制定了一系列措施,缩小城市强弱校的差距,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教育等值化发展,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从2008年9月开始,唐山市路南区实验小学开展了“开放式素质教育”模式实验,在自主学习方式、互动式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实践。图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探究实验室”进行体验式实验。高海涛摄
坚持政府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规范发展
从2006年开始,唐山市在基本普及十五年基础教育的基础上,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国家和省提出的要求,把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探索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新思路、新举措。突出抓好“三个到位”。
规划到位。唐山市先后出台了《唐山市实施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的规划》、《唐山市学区一体化建设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相关规划和文件规定;从2008年开始,唐山市又着手制定《唐山教育改革与发展(2008—2020年)规划》,进一步明确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和措施。
政策到位。在资金方面,唐山市的生均公用经费执行省定最高标准,全市小学生均达到638元,初中857元;在布局调整和陈旧校舍改造过程中,唐山市在全额落实中央和省配套资金的基础上,又从市级财政中安排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等形式支持偏远山区和薄弱校建设;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出台了《唐山市中小学骨干教师管理办法》、《关于新进中小学教师到农村支教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促进了优秀教师资源向农村和薄弱校有序流动。
督导到位。建立了“横到边、纵到底”的教育督导网络,完善对县级政府教育发展的督导评估机制,评估结果纳入当地主要领导政绩考核体系。
实施优质扩张,推进城市义务教育公平发展
近年来,“择校”、“办重点班”等现象曾直接影响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针对这些问题,唐山市积极探索推行了扩大城市优质教育资源的“四种模式”。
联盟校模式。充分发挥“名校”拉动效应,将一所“名校”与区片内相对薄弱学校结成“传帮带对子校”,组成相互对应、紧密联系的联合办学模式,实施统一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合并7所中小学而成立的丰南实验学校就与多所农村中学结为帮扶对象,2007年以来,学校先后派出30余名教师到农村校支教。三年来,全市有400多所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结对子”,实现了共同发展。
兼并校模式。三年来,全市已有城区95所相对薄弱中小学校由“名校”兼并,实施“同一法人、统一管理、师资统一调配”,实现了城市义务教育资源的优化。
建分校模式。针对城市扩张后义务教育学校资源不足问题,采取由“名校”办分校的模式,实施“统一管理、统一师资”。2004年,撤并薄弱校开滦三中,筹建了26中分校,与主校实施理念、管理、师资、设备等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分校校长由26中原副校长张冬梅担任,10多名优秀教师直接从主校调往分校。26中分校现有在校生420人,多数是农民子弟、矿工子弟和农民工子女,其中农民工子女占将近30%如今正享受着和老牌名校26中的学生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
新建校模式。2008年,丰南区主城区将3所初中、4所小学(原丰南镇三中、实验中学、五中、六中、二小和丰南镇胥各庄小学)合并,新建一所高标准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丰南实验学校,扩大了学校规模,实现了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化,原来7所学校划片招生,如今片区的学生都可选择这所新名校。三年来,全市已有城区95所相对薄弱中小学校由“名校”兼并,实施“同一法人、统一管理、师资统一调配”,实现了城市义务教育资源的优化。
唐山市通过推行“四种模式”整合城市教育资源,切实减轻了城市义务教育就学压力,有效遏制了学生择校现象。同时,唐山市还采取多种形式,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招生工作,确保生源均衡。
加快中考制度改革。按照省统一部署,认真落实省级示范性高中公助生指标分配政策,今年全市分配比例已接近75%。
全面落实“划片招生、免试入学”政策。在小学,按照学生户籍所在地与家长户籍一致、与实际居住地一致的规定,凭户口到区片内小学办理入学手续;在初中,对初一新生全部实施“电脑派位”分班,实行免试入学。
积极推行“农民工子女就读无障碍”政策。唐山市对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子女入学,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国办中小学为主”的两为主原则,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监护人务工单位证明或工商营业执照;固定住所证明;公安部门颁发的暂住证明;户籍所在地户籍证明,均可在居住地入学并建立学籍档案,享受与当地学生同等待遇。对此,记者担心由于不受户籍划片招生的限制,会不会导致外来务工人员集中选择在名校周围居住呢?唐山市教育局的周燕来副局长告诉记者:“经过资源整合以后,现在唐山市各校差距越来越小,大多数人不必再为了择校而刻意选择居住地。”
在26中分校,记者遇到一位接孩子的家长同会平,她是在唐山做生意的,两个孩子都在26中分校读书。孩子能享受和当地孩子一样的教育,做妈妈的很欣慰,谈起孩子在26中的生活,同女士说“这里的老师对孩子很好,不会因为是外来的就排挤他们,孩子来这里上学后变得开心了也懂事了,还知道节约用水、节约用电,我特别高兴。”更让她骄傲的是,两个孩子的学习成绩在班里都不错。
据了解,截至目前,唐山市全市2.2万名农民工子女全部实现免费就近入学,享受与城市学生同等待遇。
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城乡义务教育等值化发展
长期以来,受传统办学模式和地理环境影响,在偏远农村特别是北部山区,村村办小学,乡乡有初中的格局仍未打破,布局分散、规模小、教师结构性缺编等现象较为普遍,城乡教育差别较大。针对这一情况,唐山市结合新农村建设,以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为龙头,狠抓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在整合的过程中,坚持“合理布局、优化配置、扩大规模、提高效益”的原则,对规模小、水平低的学校进行撤并,改建、扩建和新建辐射周边的标准化寄宿制学校。为避免增加寄宿学生的家庭经济负担,在偏远农村寄宿制学校全面实施了“免住宿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补助交通费”的“两补一免”政策。近三年来,全市撤并偏远农村薄弱初中74所、小学275所;标准化寄宿制小学达到26所,初中94所;小学校均人数由2006年底的294人提高到了334人,初中达到712人。
着眼于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自2006年起,唐山市启动实施了农村中小学陈旧校舍改造工程,计划每年改造10万平方米左右。目前,已完成33.8万平方米改造任务,累计投入资金2.4亿元。全面实施了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普及率已达到80%以上,部分县(市)区达到90%,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普及率均达到100%,更多的农村孩子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全市还启动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取暖设施改造和农村卫生新校园等工程,使农村学校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在唐山丰南区的小集村,记者看到一所漂亮的小学校,宽敞的校园,操场上是标准的橡胶跑道,拥有舞蹈教室,图书馆,微机房,穿着整洁的孩子在朗读,在舞蹈、在画画,在做手工……所有设施和唐山市里的学校毫无差别,甚至比城市学校拥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小学校在周围普通的民房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这就是丰南区小集中心小学,老师和学生们亲切地称它为“小小”。这所小学是由4所村小撤并以后成立的,原来的4所村小中的一所如今已经成为幼儿园,周围农村的孩子享受着和城里一样的学前教育。在离“小小”不远的地方,记者还看到一个漂亮的小区,粉色的楼房透着温馨,校长孙士尊骄傲地告诉记者,那是刚落成不久的百合家园小区,供老师们优先优惠购买,解决了老师们的后顾之忧,现在有很多优秀的师范类大学毕业生愿意扎根村小。
注重以质图强,推动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近年来,经过持续不断的加大投入,唐山市中小学基础设施条件已达到较高水平,但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育观念相对滞后,管理粗放,教师整体素质偏低的情况还比较突出。为此,唐山探索教育管理、师资建设、素质教育的新模式,努力实现义务教育高位均衡。
一是实施“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和人文化”的新模式,力求中小学管理水平上的高位均衡。唐山市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实施“四化”管理的意见》、《唐山市中小学管理规范》和《唐山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等一系列文件,促进了全市中小学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全市已形成了很多鲜活具体的模式。如,丰南区借鉴企业ISO质量体系认证的“星级学校”管理模式,开平区人文校园、数字校园等“六大校园工程”建设模式等。
二是积极构建教师队伍建设新机制,力求城乡教师队伍素质上的高位均衡。唐山市探索推行城乡教师交流机制,明确规定各县(市)区每年教师交流数量不低于符合条件教师的5%,公办中小学教师交流任职不少于3年,教师职务晋升和聘用要有一年以上的农村学校任教经历。2006年以来,全市参加交流的教师达3776人。探索实施了顶岗实习和脱岗培训机制,将师范院校学生派往农村学校顶岗实习,被顶替教师集中到师范院校集中培训。截至目前,全市有1200名被顶替的农村教师到师范学院接受了为期一个月的脱岗培训。积极探索公开选拔中小学校长机制,2006年以来全市公开选拔中小学校长500余名,有275名被派到农村薄弱校任职或交流任职。探索建立了新进教师“逢进必考、择优录用”的新机制,对已录用的教师实施“人事代理”制,试用期满后签订人事代理合同,合同期间与正式教师同工同酬、参与考评,对合同期满表现优秀者正式入编。2006年以来,全市共公开招聘教师2896名,其中大部分补充到了农村学校。
三是探索实施“开放式素质教育”试验,力求在素质教育实践上的高位均衡。借鉴瑞典经验,从2008年秋季开始,在路南区和路北区实验小学开始探索“开放式素质教育”试验。其基本特征是“免考试、小班化、开放式”,核心是实现学生的“开放教育、快乐教育、终身教育和创新教育”。经过一年的试验已取得了初步成效,正在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
四是探索建立义务教育经费管理新机制,力求在经费保障机制上的高位均衡。从2002年开始,唐山市在各县(市)区建立了“教育集中收付分中心”,撤销乡、校两级财务机构,实行教育经费“集中管理、统一核算”。教育集中支付分中心的设立,有效保障了教育经费高效、规范运行,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有力地支撑作用。唐山市的这一做法,被写入《河北省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工作的决定》,并在全省和全国推广。
五是推进学前三年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的均衡发展,力求基础教育阶段发展上的高位均衡。在学前三年教育方面,加快优质幼教资源建设,目前全市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3.8%;在普通高中方面,近年来累计投入15亿元,对全市高中学校普遍进行了改建、扩建和新建,全市省级示范性高中达到32所,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全市85%的高中学生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资源。
对于唐山市的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的各项措施,丰南区教育局的段煦宁局长形容为“造峰养谷”而非“削峰填谷”,充分发挥优秀教育资源优势而不是损耗,薄弱校积极主动发展而不是依赖,城乡的义务教育水平呈螺旋式上升的良好趋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山西省中学生篮球、足球锦标赛10月8日开... 下一篇:山西省教育厅出台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