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地方 > 吉林 > 中青报:拒绝考试机器 才能破除“唯分数论”

中青报:拒绝考试机器 才能破除“唯分数论”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4-12-20

为什么美国没有高考状元,却有那么多具有创造力的人才?为什么我们的中小学应试教育轰轰烈烈,研究型大学也无法拒绝超级中学盛产的“考试机器”?问题关键就在于现行高考制度以一次性高考分数为唯一依据的总分评价模式。高考指挥棒单纯以分数论高下,必然导致中小学唯分数论的评价,导致应试教育愈演愈烈。

打破唯分数论的评价方式,是高考制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它有不同的操作方案。这次高考改革《实施意见》提出的是其中之一,即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形成“两依据一参考”的评价模式。此前,已有地方进行过将高中学业水平与高考挂钩的探索。高中会考与高考的关系应当如何处理,是各安其位,还是“两考变一考”,一直争论不休。反对的意见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完成高中阶段教育的合格性评价,而高考是选拔性、竞争性的,将两者捆绑是否合理?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日前举行的网络调查,39.7%的网友主张“不挂钩,供高校录取参考”,36.1%的网友主张“软挂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作为报考不同类型学校的前提,仅24.2%的网友主张“硬挂钩”,将部分科目的成绩折合为高考总分。

此外的疑虑是高中三年都成为“考试季”,究竟是减轻还是加重了学生负担?高中生必须在高一时就确定加入高考评价的三门课程,是否为时过早?更深刻的讨论,是高中的教育目标和课程发展,究竟是以“不偏科”为主,还是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课程的多样化?学生、家长最为关注的,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挂钩的具体办法,怎样将等级化的高中学业考试折算为高考成绩,并让它具有科学性?由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由各省分别实施,人们对成绩的可比性、考试的公平性也存在一些疑虑。

高考改革的重点是打破分数决定一切,但是,只要能够从高到低精确地按分数排队,综合素质评价就不太会被“参考”,还会盛产“状元”,分分计较的应试教育模式就难以真正改变。

应当认识到刻板的总分录取模式源于招考录一体、集中录取的招生录取制度。因而,淡化总分评价的另一个方案,是通过高校自主招生,形成多样化的招生标准和多元评价机制,而不是一刀切的统一的分数标准,从而破除分分计较的总分评价和录取模式,走出应试教育的困境。世界主要国家多实行全国统一的入学考试,但是,考试成绩只是基本标准,各个高校可根据自身办学理念和学科专业的要求,自主确定采用的考试类型、成绩门槛和其它要求,形成多样化的录取标准。这就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所确定的改革方向:“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这也是高考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

实施这一改革的难度有两个方面,一是政府主管部门要转变职能,改变代替高校招生录取,将制定具体招生政策、录取学生的权力还给高校,成为实行宏观管理,保障高考安全和考试公平,提供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撑,为高校和考生服务的机构。不难想象这一变革的难度。此外,这一改革意味着向高校赋权,使高校成为自主招生的主体,完全改变现在“饭来张口”、被动依赖的状态。这样,高校的责任、压力、工作量和麻烦都会比现在要大得多。不仅于此,由于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滞后,高校缺乏公信力,对放权后是否会助长招生腐败,社会存在普遍的担忧。

其实,方案一赋权地方政府,将高中学业考纳入高考,人们也有对考试公正的担忧。这样,走向实质性的制度变革,深入高考制度改革的症结,就成为如何打破改革和公平的对立这样的问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在教学点教书很快乐 下一篇:免费师范生“三忧”:工资待遇低生存压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