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访华的美国总统奥巴马10日在北京宣布,美中双方已缔结签证有效期延长的条约,两国之间、商务旅游签证有效期从1年延长到10年;学生与交流签证有效期也从1年延长到5年。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4年出国留学趋势报告》,2013年,我国赴海外留学人数共41.39万,其中赴美留学人数是235597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在美国读高中的学生已经超过三万人。可以预见,新的签证政策推出后,会进一步引起留学美国升温。
这对于增加中国学生的教育选择机会,扩大中美教育的交流、合作,无疑是利好。但另一方面,我国教育部门和学校必须思考,在国际教育竞争面前,如何吸引优秀学生选择自己?
目前,国内舆论普遍存在一种说法是,通过出国留学来“倒逼”国内教育改革。然而在笔者看来,如果没有改革教育管理和评价制度的主动性,“倒逼”说只会是说说而已。
出国留学“倒逼”国内教育改革,有两大理由:一是与出国留学热对应,我国一批高校因生源不足,已面临破产关门困境,要走出困境,唯有提高办学质量。以每名出国留学学生平均年花费25万元人民币计算,就是800多亿元,如果能提高办学质量,留住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这不仅对国内教育发展有利,而且对过国内经济发展也有利。二是我国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一流的生源,如果国内优秀学生都选择出国留学,我国大学是很难办成世界一流大学的。
但面对竞争以及现实生存的压力,近年来,教育部门和高校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改革举动。对于因生源危机而濒临破产的高职高专、地方本科院校来说,最好的办法,是开放招生,“宽进严出”—在出国留学中,有一部分属于“垃圾留学”,这些学生由于无法在国内达到专科录取分数线或本科分数线,而无奈选择出国留学,那么,为何不通过开放招生来为这些学生提供求学的机会呢?但实行这一改革需打破现在的高考集中录取制度,给大学充分的自主权,同时,要求高校进行管理制度改革,重视人才培养,建立质量监控体系,才能做到“宽进严出”。
对于正准备建设一流大学的985高校、211院校来说,留住优秀人才,最根本的办法是办出学校的个性、特色,培养有创新活力的人才,这需要学校能自主设置学科、专业,开设课程,采取适合本校人才培养定位的教育教学模式。简单地说,就是要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但实行这些改革,需要推进教育部门向学校放权,学校行政向教授、教师放权。可放权的改革,势必触动既得利益,于是喊了多年的改革,难见踪影。
笔者认为,发展我国教育,要有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的新思路。笔者担心的是,在既得利益的阻力下,我国的教育改革仍旧迟缓,这会进一步让出国留学热升温,还会滋生出一种社会情绪,即:既然有国外的选择,就不要再和中国教育玩了。这反而会降低对中国教改的关注,近年来,本应对教育改革、发展十分关注的群体—企业家群体、中产阶层群体—却越来越对中国教育漫不经心起来,原因在于,这些人中的相当比例已准备让孩子出国留学。
还有一些教育官员、学校领导,面对家长对教育问题的批评,不是反思自身的问题,而是对家长冷嘲热讽:你有本事让孩子出国留学啊!这种态度,怎么能应对开放带来的国际教育竞争压力?而众所周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没有竞争力的教育,在未来的国家和社会发展中,何来创新人才去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作者系上海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哈尔滨市成立留守儿童 法律援助工作站 下一篇:黑龙江省2014年高职计划单招人数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