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人才 > 积累人脉何尝不是学习?

积累人脉何尝不是学习?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4-12-12

我知道一位很有意思的人,办着一本公开发行的杂志。对他来说,杂志像一块鸡肋。一方面,在中国大陆公开发行的杂志,刊号是一种稀缺资源;另一方面,纸媒没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投入很多,未必能获得多好的回报。

但我的这位朋友自有经营之道。他严格控制支出,稿件以约稿或编译为主,也不指望广告经营团队多么出色,维持开销即可。说到底,他只是这本杂志的承包者——每本杂志都有一个主管单位,刊号归主管单位所有。他时常担心自己万一做大,主管单位会收回刊号,另找承包人。

他的办法是,在杂志版权页设置一个理事会,罗列上百个人名,营造出群贤毕至的景象。这些人都是企业负责人,只要每年交纳5万元理事费,就可以成为杂志理事。成为理事有种种好处,如在杂志上免费曝光自己或自己的企业,更重要的是有机会认识其他经营者。理事们有固定的聚会活动,说不定还存在生意上的可能。我的这位朋友,靠这一块收入,每年可以旱涝保守。

这就是中国的现实,许多社交活动明确指向“人脉”二字。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人脉往往强调线下和面对面,因为很多事情充满各种微妙,人际传播才是最佳的方式。这就是为什么互联网能够解决信息不对称,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透明,却很难促成真正的人脉关系。像若邻网这样打造职场人脉圈子的网站,或许最终只能靠向猎头公司卖数据为生。人与人之间的弱连接要想转化成人脉关系的强连接,说来容易做来难。

为什么商学院的学费一年比一年贵?这学费就像开头那位朋友的理事会,只是入场凭证,入场费越贵,说明Party越精彩。入场以后,同学们各取所需,递房卡,挖墙脚,与范冰冰成为同桌。很多人进入商学院,看重的不是老师而是同学,在他们眼里,校友会的质量要比课程质量来得重要。

由于工作关系,我曾经在一所商学院呆了4年,不过只是看着MBA或EMBA的学员们在校园里走来走去。在我看来,商学院没有必要回避“社交乐园”这样的绰号。我就知道有几个MBA的同学经常在一起聊天,聊学校住宿条件不够好,天天住宾馆又不划算。他们发现校园附近有一栋烂尾楼,马上就行动起来,引进投资收购烂尾楼,将其改造成了酒店式公寓,服务对象就是MBA和EMBA校友。开业以来,他们的生意一直不错。还有几个MBA同学刚巧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毕业,那一年就业形势出奇的不好,连著名商学院的毕业生,也有找不到合适工作的。他们寻思,干脆一起创业得了,于是在张江园区弄了间小办公室苦逼坚持着,一晃4年过去了,他们还在坚持着。

铁打的硬盘流水的兵,铁打的商学院流水的(E)MBA。虽然桃色绯闻接连来袭,连吴征和杨澜都忙着划清界限,但这些只是细枝末节。重要的是,教学要有专业性,无论战略、财务、人力资源,学员们能够学到干货。还有,学校能够容纳异端,老师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学校自然伟大。最后,讲学聚会可以吃喝玩乐,但也要讨论些实际问题。

我曾经和连续创业者季琦聊过,他回忆起商学院的日子,记忆最深的也是和同学一起去欧洲的事情。那次出游给他带来了极大地美好,他们走到一片花海里,好像找回了童真。我也曾听天宇朗通的荣秀丽说起,她最初想出国读书,后来发现中国和欧盟合办了一个管理培训项目,在国内就可以接受商科教育,她就去报名了,这个培训项目日后发展成了一所商学院。

对任何商学院来说,那些无目的的行走,那些有目的的学习,都是真正价值所在,它们沉淀下来,形成了真正的人脉资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个人效率:“90分钟计划” 下一篇:女性最赚钱的十大职业 HR榜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