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地方 > 河南 > 对河南省农村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之二

对河南省农村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之二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4-12-20

农村学校解困探索的“三个样本”

——对河南省农村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之二

对河南省农村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之二1

策划人语

由于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和条件、环境所限等原因,近几年,农村学校师生流失严重,教师队伍特别是小学教师出现了后继乏人的窘境。

一些地方在看到农村教育存在的这些问题后,已开始在积极地进行探索和改革。比如平舆县,他们根据该县的实际情况,决定优先发展城镇教育,以满足人们对优质教育的渴求;比如襄城县,他们大力对农村中小学校进行布局调整,缩小城乡学校的差距;比如固始县,他们为给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输送新鲜血液,连续5年把定向招聘的年轻优秀教师送往农村。

这些探索和改革,虽然并非尽善尽美,也可能并不适合其他地方,但他们的做法至少给我们提供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值得思考和借鉴。

优先发展县城区教育

在平舆县城走一走,你会发现,相比其他地方,这儿的学校异常多。且在学校周边,往往竖立着一座座新开发的住宅楼。在这些楼房里,有一套就属于孟新华。

孟新华是平舆县东和店镇孟阳村人,为了方便孩子上学,2007年年底,他花了10多万元在县城买了一套房子。

2010年9月,孟新华的孩子如愿坐进了平舆二中的教室里。原先在东和店镇帮他做生意的妻子也搬到了县城,专职为孩子做饭。

“为了孩子能上一所好学校,让他多学一点知识,就是花费再多也值得。”仅有初中文凭的孟新华说,“由于家里没条件,我读的是镇上的初中。而我的几个在二中上学的同学,后来都考上了理想的学校。我没来这儿上吃大亏了,就是再难我也要把孩子送到城里。”

像孟新华这样为了孩子上学在县城买房的农民,这几年在平舆县是越来越多。据统计,在该县销售的商品房中,有70%以上是先富起来的农民购买的,其中90%以上的购房农民是为了方便子女就学。

“由于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一大批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民纷纷把孩子送到县城,导致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与供给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平舆县教体局局长闫献龙说,“另外,我们县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县,全县有近三分之一的人长年在外务工、经商,而他们的孩子大多留在了家乡。这一实际情况也决定了人们对寄宿制学校的强烈需求。”

闫献龙说,相对于农村,县城区学校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师资力量,都有着相对的优势。因此,他们提出了优先发展城镇教育,扩大县城区教育规模,尤其是寄宿制中小学规模这一思路。

对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来说,新建、扩建学校不仅需要大量的教师,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那么,他们的资金从何而来?

“在财政加大对教育投入的同时,我们更多地吸引一些在外经商先富起来的平舆人,投资家乡的教育事业。”闫献龙说,“在学校用地选址上,无论是黄金地段,还是边缘郊区,只要是学校建设就一律批准。于是,平舆五中、六中、三高、实验中学、蓝天、泽英等民办公助或民办学校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壮大。”

据闫献龙介绍,目前,该县县城区共有中小学40所,寄宿式学生近6万名,其中5万名左右是留守孩子。

“我们的这一办学思路,不仅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解决了外出务工人员留守子女的就学问题,而且带动了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短短几年,县城人口和县城建成区面积都扩大了近一倍。”闫献龙说。

整合让农村学校由弱变强

平舆县在优先发展城镇教育的同时,也对农村学校进行了布局调整,以整合优化农村教育资源。而在这方面,襄城县迈的步子更大一些。

11月16日,襄城县十里铺乡四里营小学校长付广雷对记者说:“你看,现在我们学校不仅有图书室、阅览室、仪器室,还有音乐教室、少年队活动室,而且我们的体、音、美教师也都是专职的,这在以前的农村小学连想也不敢想。”

四里营小学是由5所学校从2005年开始逐步合并而成的。在此之前,由于这5所学校分散,不要说各种教学设施的配备达不到要求,就是教师也往往要“包班”才够用,更不要说有专职的体、音、美教师了。

“那样的办学模式,教育教学质量可想而知。”付广雷说,“现在,像我们学校这样的条件,在全县农村小学中只能算是中上等,还有比我们条件更好的学校。”

在2005年以前,襄城县有400多所农村小学,平均每所学校仅有100多名学生。经过一轮合并后,到2005年剩下了300多所。近几年,他们又加大了整合力度,现在只剩下了116所,每所学校有了五百来人的生源。

“资源整合给襄城县的农村学校带来了新气象,学校也由原来的冷冷清清变得生气勃勃。”许昌市教育局副局长代廷安说。

但在其他一些地方采访时,很多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说,对农村学校进行布局调整,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更多的是来自群众的阻力和不理解。他们认为孩子太小,跑那么远的路上学一是不方便,二是不安全。还有的家长担心,孩子到别村去上学,会被当地的孩子欺负。另有一部分村干部认为,在自己任上把学校给撤了,感觉脸上没面子,是村里的“罪人”。

代廷安说:“如果把道理给老百姓讲清了,他们大多是会理解和支持的。”

在襄城县进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时,时任该县教体局局长的代廷安常对老百姓说的一句话是:如果我们想让孩子接受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资源就要集中。我们是让孩子跑两步路接受优质的教育,还是不跑路、以牺牲孩子的前途为代价接受低质量的教育?

“解决现阶段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布局调整势在必行。否则,师资问题难以解决,更不要说优秀的教师了;开足开全课程更是一句空话。因为资金有限,必要的教学设施也很难配齐。”代廷安说,“就是有了优秀的教师、有了先进的教学设备,如果一所学校只有几十名、一二百名学生,也是极大的浪费。”

把新鲜血液输往农村小学

对农村学校进行调整是一个大方向,但在偏僻的农村,有些学校还有必要保留。那么,面对教师的老化,这部分学校的师资问题如何解决?近几年,固始县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

从固始县胡族铺镇往北3公里左右的一条公路旁,有一所名叫杨店中心小学的农村小学。在该校教师办公室,我们看到几位年轻的女教师正在伏案备课。

“她们大都是这几年县里选聘的新教师。”杨店中心小学校长许广明说,“以前,我们学校教师的老龄化问题也很突出。通过这几年的补充,现在,我们16个教师中的一多半是年轻人。她们的到来,让学校变得比以前有生气得多。”

为解决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结构,从2006年开始,固始每年都专门定向招聘一批年轻的教师送往农村小学。“我们每年招聘200名左右,但这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因为我们县每年都减员大约500名教师。”固始县教体局党委书记戴志武说。

年轻教师来了,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固始县招聘的这些教师年龄都在25岁以下。其中90%以上的是女孩子,“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外县的。在一个偏僻的农村小学,白天还好一些,一到晚上,一个空荡荡的大院子,黑灯瞎火的,就一个女孩子,不说她的生活问题如何解决,就是安全也是个事呀!”戴志武说。

固始县胡族铺镇中心校校长王洪钧说:“2006年,我们镇刘井小学招聘了一名叫冯夏的女教师,她的母亲就在学校陪了她整整一年。别人是陪读,我们是‘陪教’。后来,实在没办法,我们把她调到了另一所条件较好的学校。”

像冯夏这样的情况也非个例,据戴志武介绍,2008年,他们给该县五庙乡黄岭村小学分去了两名女教师,为了她们的安全,校长一家搬到了学校专门陪她们。

据了解,正是因为一些农村学校交通不便、条件艰苦、安全问题无法解决等原因,这几年,固始县招聘的教师也有极个别辞职不干的。

“如何留住这些年轻的农村教师?我们初步设想,在一个乡镇建一座教师公寓,解决她们的吃住问题。这是让她们留下来的最好办法。”戴志武说,“2010年,我们就尝试着利用段集乡原高中的闲置校舍,改造了一批教师公寓,解决了近20名教师的住房,以让她们安心教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河南郑州公告十种不当行为构成师德不合格 下一篇:郑州:教师若有不当行为 学生和家长可反映